这可是一辆不同寻常的客车,它代表的不仅是宇通的年产销量达到了四万辆规模,更代表着中国客车业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然而,对于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标志的下线活动,启动者既非官员、也非企业高层,而是来自用户的代表——郑州交运集团董事长赵军伟和宇通的员工——全国劳动模范雷勇。
在这一重要时刻独具匠心的选择,代表着宇通承前启后发展的力量,彰显着宇通永续经营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宇通厂房之上镌刻的这12个大字,似乎是这一选择最好的注解。
我们知道,劳模是劳动者中的模范。而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对社会有贡献。在“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成为社会主流意识时,劳模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雷勇是宇通的员工,他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普通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宇通,抑或这个行业,甚至全社会的楷模,他是这个时代的领跑者。以员工为中心,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宇通选择雷勇,就是寄希望于自己的员工在劳动中创造自己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站在人们面前的雷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给人的感觉倒是有些腼腆和不善言词。刚来宇通时,单位要给像他这样的技术人员福利分房,但家庭负担重的他,却因拿不出5万元,竟想推托掉这样的好事。
别看雷勇在技术上充满智慧,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至今令朋友津津乐道。放假带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转了半天愣是找不到地方。大男子主义的他只知站在那里发脾气,却不知找在该医院当医生的夫人。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员工,却成为推动宇通快速成长的代表者。
9年前,宇通正值发展的转折期,急需大量的底盘技术人才。29岁的雷勇就是从那时起来到的宇通。令雷勇没想到的是,刚来不久,负责客车用空气悬架的研发和生产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当时国内空气悬架刚刚起步,两三人组成的研发小组,既无设计经验、设计手段,也无现成的技术可供参考,有的只是一些资料的只言片语。但是沉默寡言的雷勇愣是凭着韧劲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气悬架,填补了国内空白。迄今为止,宇通空气悬架累计生产两万余套,为公司创造利润两亿多元。
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刻苦钻研是雷勇工作的风格。2006年初,大型高档客车市场为了安全,开始出现了盘式车桥的需求。当时,国内众多车桥供应商的技术还建立在卡车桥基础上,盘式车桥的出路似乎只能是进口。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宇通决策层决定,成立技术小组,研发盘式车桥。这一攻关重任再次落在了雷勇肩上,与空气悬架一样,所有的人都没接触过这一技术。但两年下来,反复的试验改进,雷勇和他的伙伴们终于开发出多种自制盘式车桥,结束了宇通依赖进口的局面,就此核心技术掌握在了企业自己的手中,使宇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主动。
“宇通的每一次发展,都使我学到很多东西。宇通给每个人平台,‘崇德、协同、鼎新’的企业理念使很多像我这样的人随宇通一起成长。”朴实语言的背后,是不断发明、不断创造,为社会奉献智慧。
9年来,从普通技术员到悬架厂长助理,到技术中心底盘室公路底盘组组长,再到底盘零部件单元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尽管雷勇的角色在不断转换,但其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刻苦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精神始终没变。客车用车架、7系列客车底盘、消音器等等技术的研发和改进,雷勇自己都已数不清有多少。雷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形象——知识工人。
对于得到的耀眼荣誉和光环,雷勇平静地说:“其实,任何一项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团队的协同,没有无数宇通人的支持,哪会有我雷勇。其实,像这样的,宇通有很多。”
实际上,雷勇说得是实在话。在宇通,类似雷勇这样勇于奉献、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人有很多很多。“一体供气法”、“小黄的偏距测量器”、“土造焊接流水线”……这些员工的故事在宇通举不胜举。
雷勇代表了宇通的价值取向,也代表了宇通的人文精神。越来越多的雷勇正成为宇通发展的中坚力量。雷勇之所以成为四万辆下线仪式上的主角,其实,就意味着宇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雷勇在新起点上成为宇通蓬勃向上的力量。【原标题:四万辆的光荣属于像雷勇这样的宇通万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