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她从计生办下岗,一度低落。在这之前,她已经在计生办干了九年,国企改革时,学历最高、工作年限最长的她下岗了。
十年之后,她是“全国劳动模范”,是中原油田华苑公司的书记。华苑公司累计帮助油田近千名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让他们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邵均克的十年。上天并未赐予她浓墨重彩的颜料,她却用一支最普通的铅笔,绘出了精彩的作品。
初见邵均克,是在华苑公司的厂房里,天降大雨,穿着一件灰褐色外套的她站在厂房门口等候我们的到来,微卷的短发,脸上透出红润、健康的神采,让人不由得想起毛主席时代的彩色人物插画。走路带风,言语中那种直率干脆劲儿极具亲和力。在她身上,你看不到现代人常常流露出的疲惫、游移不定和柔弱,你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粹正面的气场:自律、勤奋、真诚、善良。
但是她的自律、勤奋不是那种“劲儿劲儿”的、让人有距离感的东西,她在做事时泼辣有为,但是对人却永远是温和宽厚的状态;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容易感动,但绝不喜欢柔弱无力的感怀。
厂区里,邵均克绝不仅仅是一位管理者,她对于技术工作也十分熟练。每次拿到订单,第一件产品她都要亲自干、第一次排版她要亲自来,一个班顶下来,她每小时能做60双手套大指。(摄影/刘一恒)
邵均克,生于1962年农历11月初八,在鲁西南农村长大。她是村里第一个考出来的女孩,在县师范学校念了三年书。小时候“什么苦都吃过”的邵均克对于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残疾人有着强烈的同情。
毕业之后,邵均克进入中原油田计生办工作。中原油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第二大油气田,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中原油田共有职工家属24万人,在岗员工8.6万人。整个油田分为十个大社区 ,一个社区就好比一座小城市,每个社区都有学校医院托儿所等生活配套设施。当邵均克从计生办下岗后,重新上岗来到了第一社区居委会工作。这是她与残疾人事业结缘的开始。
邵均克回忆道:“那时我在居委会负责民事调解。当时居委会就是管特殊人群,比如失业的、下岗的、家属……总之就是企业没人管的人就归居委会管。”邵均克所在的第一社区,当时共有33个残疾人,其中有一个残疾家庭,两个孩子分别叫金城江、金城武,都是肢体残疾,身体严重不成比例,也患有很多病。两个孩子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下岗了,一点生活来源都没有,绝望的金城江选择了自焚,但幸而被开车的路人看见,用车载灭火器救了他。
还有一个智障的孩子,也是下岗了,就到处捡垃圾,捡人家扔的烟头,看人家抽,也决定好玩,自己也抽,很快就染上了烟瘾,还抢别人的烟抽。有一次他去抢小痞子的烟,被打成脑震荡。
这些孩子的经历深深刺痛了邵均克的心,她决定,一定要做点什么来帮助这些孩子,至少让他们自食其力。
但是,这些重残的孩子又能做些什么呢?邵均克想到了做拖把。做拖把相对简单易学,而且油田那么多单位,都得用拖把啊。
方向找到了,但是真正把这事儿给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邵均克说:“企业居委会,和城市居委会不一样,就是管管油田子女入党、参军什么的,需要的时候居委会盖个章;要是有人要出境,我们就给证明有没有违法行为;邻居有纠纷,我们就调解调解。不像城市的居委会那么有实权。”
“当时把社区的33个残疾人,5个健全人,一共38个人汇拢到了居委会,那5个健全人是特困家庭子女,也非常需要工作。第一社区和许多油田前线小区一样,远离油田基地和城区,偏僻又闭塞。因为就业机会少,辖区内失待业人员和困难家庭不少。我们与油田残联一块,研究《残疾人保障法》,看看国家有什么优惠政策,有什么免税政策,一起想办法。”邵均克回忆说。
一开始,这么多人就在邵均克的办公室里坐着,但是很快就坐不下了,邵均克想到了废弃的旧冷库,她和办公室的3名女工在旧冷库里打扫了三天三夜,几天后痰里还夹杂着灰尘。2002年5月,第一社区创办的专门安置残疾人和失待业人员就业的福利拖把厂正式投产。
购买原料成了接下来的难题。邵均克上安阳、去菏泽、跑聊城、到台前,跑遍了周边所有的布料批发市场,最后才在濮阳一家杂品市场找到了质优价廉的拖把原料。经过大家的努力,第一批产品2000把拖把生产出来了,社区领导主动帮助联系业务,员工们满怀希望地将拖把送出了门。
但是因为居委会自办工厂性质的问题,卖拖把所得的钱无法到账,看着残疾孩子和家长期待的眼神,邵均克拿出了工资存折,让每个孩子都领到了300块薪水。
3个月后,拖把厂划归中原油田华苑公司统一管理,资金总算可以到账了,生产、销售、工资发放等流程也渐渐步入正轨。邵均克又根据残疾人的身体和心理实际,结合油田生产一线和社会的需要,带领员工相继上马劳保手套、毛衣编织和地毯编织等项目,大家的收入也逐渐增加。邵均克介绍道:“现在公司有497名残疾人,去掉五险一金以后,平均一个人到手的收入是一千块左右。我们的工资分三部分,岗位工资、计件工资和效益工资,虽然是个残疾人企业,但是我们管理也非常规范,鼓励孩子们多劳多得。你看我们周末双休,但是因为有效益工资和计件工资,你不让他加班,他自己都要去干。”
在华苑公司的厂房里,记者看到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邵均克介绍说:“在机位上坐着的,主要是聋人、轻度智障和下肢不便的人。我们根据这些残疾孩子残疾程度的不同,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让每个人都有活儿干。”
而这份工作对于残疾人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份薪水而已,不仅仅让他们自食其力,不仅仅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信、活力和希望。
这样的转变,离不开邵均克为这些孩子苦心营造的工作氛围,以及她毫无保留的关爱。厨师欺负肢残员工小江,邵均克当日就将厨师辞退。她说:厨艺再精,看不起我们残疾人也是白扯!员工小杰一感冒就爱犯气管炎,一犯病就管不住大小便。邵均克用三轮车拉着他,一趟一趟往医院跑,回回忙活到深夜。智残员工的工资存折她帮着保管,愣是为爱上网的小任存钱2000元、为爱花钱的小王存钱5000元。几名家长每月放她这儿50元钱,用于给不识字的子女当零花钱和路费,哪月她都有节余。全身烧伤的大学毕业生徐慧文出门爱戴面纱,邵均克对她说:能改变的你改变,不能改变的你接受!自此她摘下了面纱,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整个人也开朗起来。
为了让孩子们吃好,邵均克在针织二厂的空地上种上了菜、果树,市面上能看见的蔬菜瓜果这里都有。此外,她还带领大家挖了鱼塘、搭了猪圈、鸡鸭棚,一年四季,小院里肉鱼蛋都不缺,不同季节还有不同的时令鲜果蔬菜。邵均克自豪地说:“院儿里所有的果树都是我当先进、当劳模的奖金买的。我跟女儿说,妈妈的年薪够咱们用的了,我把我的奖金永远的种在小院里,成为残疾人的福利。小院里果树都有几百棵,你去院儿里看吧,只要是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