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民在机加工车间工作20年,他深刻感受到,基层的创新空间是很大的。产品总是在更新换代,新的零部件总是层出不穷,要想生产出质优价廉的零部件,就必须不断创新。通过在工艺流程、加工方法等一线生产的方方面面创新,实现产品品质的提升。
要实现基层无处不创新,张全民认为有几点必须重视。
首要一点是主动创新。“产品的不断升级,为创新提供了客观环境,逼迫我们改进。但想要更好地适应改变,还需要我们主动创新,而不是被动创新。”他说。
张全民的工作经历证明了主动创新的巨大意义。1993年,平高集团引入当时的“稀罕物”——数控机床。张全民在摸索其特点之余,针对数控机床制造的断路器关键部件进行工艺攻关,最终设计出新的加工方案,提高加工效率3倍以上。2003年,平高集团与东芝公司联合办厂后,张全民又着手改进东芝产品的加工程序、刀具等重要环节,完成了大量进口零件的国产化,使加工配件的合格率由43%提高到98%。张全民仅仅通过攻克技术难题和开展工艺攻关,就为企业节约资金400余万元,这还不算间接效益和对其他工人的带动作用。
“主动创新与被动创新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一种思想上的创新,它引导员工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习惯。”张全民说,这就好比他选择来北京的方式,从郑州到北京,乘飞机、火车、汽车乃至轮船都可以,而主动创新就是不断思考最优路线,找到最节省时间的方式。
除了主动创新,还要注重全流程创新,特别是重视工艺创新。
研制一件产品的环节,简单说就是三步:研发、工艺、生产。“研发就是把想法变为图纸,生产就是制造出成品,工艺则是从图纸到产品实现的规范过程。”张全民说,“很多人认为研发是关键,但我更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工艺是关键,是基础,是灵魂。因此,工艺创新很重要。”
张全民介绍说,在电力设备制造领域,我国与外国相比,很多产品都可以制造,但在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却有很大差别。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同样的图纸,国外制造出来的产品,很可能比国内制造的要可靠。原因何在?就是工艺上有差距。因此,无论是设计研发人员还是生产制造人员,都应对工艺有了解。“现在的产品都是复合型技术集成的产品,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张全民认为。
如今,张全民所在的车间每月都要举行小改小革评价会,鼓励员工在工艺上有所改进。
张全民说:“我国要实现民族制造业振兴,基础是庞大的技术工人。如果这些工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主动创新,勇于创新,振兴的目标将不会遥远。”(记者/刘文硕)【原标题:张全民:一线员工要主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