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汉字输入法研究方面,各界有很多努力和尝试,但都没有绕开“做键盘”的思路:1970年~1980年,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键的“整字大键盘”出现;1981年,日本研制出“主—辅” 键整字输入键盘;1982年,北京大学研制了256键、1000个部件的汉字拼形组字“中键盘”。到1983年8月28日,26键方案的“五笔字型”诞生了,这是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第一个版本,发明人是河南省南召县农民家庭出生的王永民。
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研发历时5年,也曾经历过“做键盘”的老路。从188键一步步压缩到138键、90键、70键,一直到1980年7月15日,王永民把键位压缩到了62键。后来,王永民又把键位压缩到 36位(包括26位字母键和10个数字键)。这一切都是在王永民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做出来的。1982年,在河南省科委的大力资助下,王永民完成了36键向 26键的飞跃。1983年8月28日,26键方案的 “五笔字型”在郑州通过了省科委的鉴定。《英华大字典》主编郑易里在鉴定会上表示:“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更有媒体称赞五笔字型是中国文化史上“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这一发明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轰动:美国《华侨日报》刊登整版文章,题目是《举世称难,今迎刃而解》,称其为“中国软件大突破”。 五笔输入是中国首创并获得美国、英国专利的电脑汉字输入技术。
五笔字型研发成功了,但是它最初的推广工作并没想象中那么顺利。五笔字型直到3年后才逐渐流行起来。
转折点发生在1986年,当时全球第二大电脑公司DEC花20万美元购买了五笔字型专利使用权。王永民的人生和五笔字型的推广都出现了转机。2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使王永民终于搬离住了两年的地下室,五笔字型也开始走进千百台甚至千万台电脑中。1987年和1988年,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分别发文推广五笔字型。之后,全国掀起了学习五笔字型的热潮。
2008年1月,五笔字型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原标题:1983年8月:五笔字型输入法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