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体小说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学形式,书法是中国最传统的艺术,能够实现二者完美融合,用笔记体小说来挖掘中国古代书法家人性本质的,我市作家张晓林可谓是一名开拓者。他立足传统文化的系列笔记体小说《宋朝故事》之《书法菩提》,为米芾等众多北宋书法大家立传,用简洁平易的语言刻画其个性,摹写其魂魄,彰显其精神,廓清其是非,让他们鲜活地从故纸堆中走向民间,在人性的空间内挖掘历史,让人在轻松阅读中悟出艺术的奥妙和人生真谛。
着笔人性 用笔记体演绎历史
张晓林,1964年生,河南省杞县圉镇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书协理事。现为《东京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开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作品》、《莽原》、《星火》、《广州文艺》、《当代小说》、《西湖》、《短篇小说》、《小说林》、《百花园》等发表笔记体小说400余篇。100余篇先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读者》、《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转载。入选2000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年度最佳小小说及其他选本60余种。已出版笔记体小说集《虾湖之谜》、《木钗》、《木画》、《宋朝故事》、《圉镇笔记》等,其中《木画》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多年前,张晓林制订了一个创作计划:用笔记体小说写就10卷本的《宋朝故事》。其中,《书法菩提》已经创作完成,《宋真宗的朝野》也即将完成。他于2008年6月开始着笔的《书法菩提》,以其新颖的思维、人性化的笔触、韵味十足的语言、鲜活的形象感给读者以扑面而来的清新感,小说边创作边发表,反响强烈,目前已陆续在《作品》、《莽原》、《百花园》、《书法导报》等刊物发表,深受文学界好评。
张晓林以笔记体小说写宋代历史,尊重历史事实,笔下的人物、事件、时间在历史典籍里都有确凿记载,有籍可查、可考,不虚构、不戏说、不演义,只在人性的空间进行挖掘。他认为,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尽管朝代不同,但人性都是不变的,或者说是相同和相近的。这恰恰是作家驰骋的广袤空间,作家能在这个空间走多远,决定了他创作上的成就。品读张晓林的《宋朝故事》系列,能感受到他的笔记体小说写作方法。
在张晓林的《宋朝故事》之《宋真宗的朝野》中的部分篇章中,无论帝王将相、名人雅士、趣闻逸事、掌故传说,都被他放在人性的背景下,经过现代意识思考后,进行解构或组合,重新放逐于自己的笔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特色与创作体系。《谗言》对正邪之间在不同历史关头的较量所产生的迥异结果令人瞠目。《射箭》在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大背景下,让父子伦常与个人兴趣发生的矛盾上升到孝道与忠义之间的高度。该篇人物众多、故事曲折、容量奇大,稍一展开便能伸展为一个中篇。由于作者剪裁得体、布局合理,作为一篇小小说则精致可读。
沉醉书法 将文化味融入作品中
张晓林认为笔记体小说要讲究“文味儿”、“文气儿”,说白了,就是文化味。笔记体小说应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笔记,笔记是一种中国最本土的文体,也是中国最古老与最传统的文体,时间上的久远,势必为这一文体注入了本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元素。而从事这一文体写作的,历代多为文人雅士,如宋代的欧阳修、苏轼、陆游等,都有大量的笔记著作传世。因此,笔记体小说的创作,对作者自身的文化修养要求甚高。
“作家写作应该拓展视野,要在艺术和历史的广度上去探索,并运用独特的个性语言。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有历史感和文化感。”张晓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在写得一手好字的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书法理论家。他的书法论文曾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二等奖,青海省第二届文艺理论奖和第三届书法理论奖。他的书法师法“二王”和北宋的米芾,写得潇洒而古雅,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交流活动。
正是凭借书法方面的专业修养,张晓林以一个作家的角度创作的《书法菩提》,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将书法文化和书法家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习性,借助形象生动的叙述,展现得淋漓尽致,既可以作为历史去阅读,亦可以作为书法文化去阅读,还可以作为小说去阅读。他以中国最传统的文体,去表述中国最精粹的书法文化,《书法菩提》做到了最完美的结合。缺味儿则单,缺气儿则僵。张晓林的笔记体小说,无论写书法篆刻、绘画诗词,还是写最不起眼的烟壶、养蟋蟀用的泥罐,都传达出它所蕴藏着的本民族的文化与美学精神。
勇于担当 作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张晓林一直认为,一个作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说,作家创作的作品就是要净化人的心灵,通过读作品能让人的心灵纯粹起来。2012年年初以来,张晓林担下了办《东京文学》杂志的重担。办刊物的艰辛并没有吓倒这个意志坚定的中年汉子,他毅然克服种种困难,将《东京文学》办得越来越精彩,赢得了文学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为了向外界推介开封本土作家,在张晓林的努力下,《东京文学》开设了“文学汴军作品展”栏目,并将该栏目与“名人坊”相呼应,提醒开封作家要以名家为榜样、为标尺,更加奋勇前行,最终形成强大的文学汴军队伍。张晓林告诉记者,到2013年,《东京文学》拟多开办推介开封作家的栏目,以形成开封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如“开封四大诗人”专号、“河大文学社团”专号、“汴军两大散文家”专号、“夷门三友”小说专号、“开封籍文学名家”专号等,不断丰富开封文学的层面与独特性。同时,自己将努力与大家一起,重点把开封的文学与开封的文化、历史融合起来,形成开封大文学概念。
繁忙的工作留给创作的时间大大减少,但这在张晓林看来并不是问题。他说,办杂志虽然艰苦,但却能体验到他处没有的乐趣。自己计划用10年写成包括《书法菩提》、《宋真宗的朝野》、《大宋词》、《在宋朝蹴鞠》等在内的10卷本《宋朝故事》系列笔记体小说进展顺利。届时,将为大家展现一部生动的、囊括了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北宋史。本报记者 张东伟/文 李克君/图【原标题 :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记开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