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延信:平淡生活中的大孝至爱(2)
2013/9/3 15:36:2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把妹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给他额头上点个红胭脂点,于是狠狠心,花2元钱买了一盒胭脂。
回到家里,父亲很生气。她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父亲生气。她委屈的泪水在眼里打转,硬是没让它流出来。父亲吃过饭后,把她叫到跟前:“妮,咱不能跟别人比,钱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地方不能花。”当时变英并不完全理解父亲的话。别人在外上班的父亲,过年总能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而自己的父亲怎么这么小气?
1992年,她18岁的一场经历,让她了解了父亲……
那年,一群孩子晚上在村里玩耍,一块石头正砸在变英的右眼上,天黑也找不到是谁打伤的。母亲谢粉香带着她连夜去乡里检查,医生说,眼伤得太重,必须到大医院治疗。第二天一早,谢粉香就带着她心急火燎的来到焦作。父亲带她到矿务局五官医院检查,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但是生活窘困的谢延信一家拿不出治疗的钱。
晚上,回到家里,常挂在父亲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吃过饭,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变英在外面分明听得见,父亲在里面一声声的长吁短叹,在变英的记忆中,再难再苦,父亲都是含笑面对,对于这一点,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佩服。
第二天,父亲送变英回家。临上车时,父亲突然问她一句:“妮,你恨我吗?”变英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就是因为这住院押金,使变英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至今变英的右眼几近失明。
1994年农历腊月二十二是变英出嫁的日子,妈妈谢粉香早早地把嫁妆准备好了。腊月二十一的下午,父亲回来了,他把变英叫到跟前,对她说:“妮,好女不争嫁妆衣,你结婚,我也没啥送你的,送你一本织毛衣的书,里面有我抄录的两首诗。”
变英接过了父亲递过来没有封面的织毛衣书,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黄连虽苦,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糖精水是甜的,使用过度则变成苦水。充分表明,有苦才有甜,甜与苦相连,甘愿常吃苦,才能常久甜。”另一首是这样写的:“节约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似聚宝盆;克勤先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艰苦奋斗记心上,勤俭节约细水长。”这本书是谢延信从旧书摊上花1元钱买的,与当今送给女儿房子、车子或万元巨款相比,这份嫁妆虽然是显得太寒酸了。但谢延信传给女儿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他在教女儿今后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刘变英如今已是有孩子的人了,对于父亲的一生,她更多的是理解,她说:“人来世上不容易,能作好人尽量作好人。”
中原大地的沃土孕育了“谢延信”
谢延信能走到今天,与他大孝至爱的高尚品质分不开,与邻里工友的帮助分不开,与焦煤集团的扶助分不开,与中原大地的孕育同样分不开。
当记者在谢延信的老家滑县采访的时候,他的中学老师谢广亮、老支书焦同正都说,小亮(谢延信的小名)从小就是个好孩子,中学的时候干了好事他也不说,老师都是从同学那里才知道的。谢广亮说:“我这一辈子,能教出这样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谢延信所居住的焦煤集团西苑社区同样给予谢延信一家很多帮助和关怀。谢延信的老岳母和内弟从农村搬到焦作后一直没有工作,没有户口,这种情况是不能申请城市低保的。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做了大量工作,主动帮二人把农村户口办成城市户口,这样每个月谢延信的老岳母和傻内弟就可以领到200多元的低保。
焦煤集团是个有着扶弱济贫优良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本着“不能把困难推给社会”的原则,每年都对特困群体进行救助,从1997年开始集团领导与特困户结对子,每个局领导都认了一门“穷亲戚”,而与谢延信结对子的就是焦煤集团的党委副书记张生赋。去年,集团拿出2000万救济特困家庭,让特困户感觉到组织的温暖,保证不让一个家庭过不去年。
中原大地的优良传统孕育了谢延信这样的人物,不管是在滑县、在焦作还是在河南还有更多的王延信、赵延信、李延信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每一个人。朱亚菲【原标题:谢延信:平淡生活中的大孝至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6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