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何瑭《过却金馆》新注

2013/9/3 10:04:34 点击数: 【字体:

    何瑭(1474—1543)是明中期河南怀庆府武陟人,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仕至工、户、礼三部侍郎,以敦朴正大闻名于朝;他学识渊博,在儒学、哲学、文学、医学、乐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他曾作有一首《过却金馆》诗,全文如下:

    却金本是寻常事,凛凛清风只至今;若使仕途贪者少,夷齐名姓亦消沉。

    诗意为:身为政府官员,拒绝别人赠送的财物是很正常的行为,古人这样清廉的精神到今天依然让人景仰;如果做官的人都能做到不爱钱、不贪财,那么即使像伯夷、叔齐这样以高尚守节闻名的人恐怕也算不得什么了。

    通观全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赞美清廉者的同时,也发出了对当时官场贪贿之风盛行的感慨,全诗饱含辩证法的精髓,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993年出版的《何瑭诗注》(董万禄、冯清干注)和1999年出版的《何瑭集》(王永宽校点)中,均注此诗约作于正德十年何瑭任山东东昌府同知前后,这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诗中所写“却金馆”是指东汉杨震却金的故址,其故址在汉时为昌邑,明时为兖州府金乡县(今同)。杨震为弘农华阴人,字伯起,少好学,通晓诸经,号为“关西孔子”,年五十始做官,《后汉书·杨震列传》载:他由荆州刺史赴山东东莱太守任时,故所举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乃夜怀十金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此事遂被后世传为佳话。问题是:杨震却金馆所在的兖州金乡在开州、东昌府境东南,相距甚远,何瑭由开州(濮阳)到东昌(聊城)上任要往东北走,不可能经过,做为一名府官,一般情况下去外府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因而笔者在拜读此诗时,曾产生一些疑问,而笔者最近在网上见到的一些资料,为解开这个疑问提供了新的证据。

    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双黄乡却金馆村,也有一座却金馆,这座却金馆是为纪念明代名臣何文渊所建,关于这段历史,何文渊的学生、永嘉(乐清)人、当过礼部侍郎的章纶,有一段精典的阐述:“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何公文渊,宣德中守温郡时,以朝觐之京(宣德七年),道经栝苍冯公岭,夜宿旅邸,永嘉县丞于建遣其子间道怀金赠公,公笑而却之,其人惭而退,过客闻之,遂书‘却金馆’三字于壁,有司因就其地创造亭馆一区,且以‘却金馆’三字立坊,揭书于道左。自此往来士夫商旅皆於此宿。而骚人、墨客咸形之声,诗歌咏以揄扬其美”(章纶《重修却金馆碑记》)。何文渊(1385~1457),字巨川,号东园,又号钝庵,明广昌县盱江镇人,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授监察御史,历官温州知府、刑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其三子何乔新曾任河南按察使,仕至刑部尚书,亦为一代名臣。在当地学者吕立汉的《却金馆寻踪》一文中,称“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何瑭的《过却金馆》绝句最耐人寻味”,其诗“愤世嫉俗”,希望官员能“廉洁奉公,为民做主,为国分忧”。

    何瑭于嘉靖二年任浙江提学副使,负责提督一省学校,到下边府县视察是经常性的工作,因而他的诗作于浙江任上的可能性应该更高,有一次,他到绍兴,从舟中望见某民宅甚巨,就问:“此属谁家?治何贾而能为大室若是(做什么生意才盖起这么大的房子)?”下属回答:“此宦宅也。”他惊异地说:“宦则安能然?”为之良久方才离去。而且他在嘉靖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少卿署南京翰林院学士,后郭杏东(即郭维藩)继任,乃以“前直堂隶银馈之”,何瑭笑曰:“当时已得太常直堂隶银矣,复左右望耶?”将这笔名正言顺的“双工资”给拒绝了(马理《大明资善大夫南京察院右都御史柏斋何先生神道碑铭》),在笔者看来,“何瑭却金”之事虽然不像杨震、何文渊那样引起“轰动效应”,但从所拒财物的性质来讲,何瑭所做的却更加难能可贵,不易做到,他能时刻不忘“慎微”,证实了他作诗不仅只是“诗言志”,而且更注重“身躬行”,不愧为一代理学大家、清官名臣。作者:荆小斌【原标题:何瑭《过却金馆》新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焦作新闻网 2009-9-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