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泌阳县喜凤宾馆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一个刚出生的小男孩。喜凤宾馆是泌阳县花园乡曹庄村39岁的张喜凤2009年开始对外承包的在泌阳县不算出名的一家小宾馆,因为“事出有因”,工作人员李先生立即把情况反馈给一墙之隔的喜凤米行的经理张喜凤。
宾馆门前夜弃婴,这里已不是一次。没有多想,张喜凤把婴儿抱到医院,所幸男婴只是出生时脑缺氧,在花去8000余元治疗费后,男婴康复出院。
“孩子应该回到自己的家。”根椐孩子大致的出生时间,经过在泌阳县各大医院了解,当张喜凤把一个健康孩子送到男婴的父母手中时,男婴的父母跪在了张喜凤的面前。
“我们惭愧啊,您才应该是孩子的亲生父母。”“这里还有一些孩子的药,吃完就没事了。”把药留下后,临走张喜凤悄悄放下了500元钱。
李先生已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事。11月26日,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虽然承包了,但因为张喜凤的善名出去了,这里早成了孤儿收养所。”
仨养女改变了她的生活
把孩子的病治好,然后送到孩子父母的身边,这是张喜凤最顺利的一次。因为收留3名弃婴,她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从17岁进厂打工到与丈夫王和平艰苦的创业,经营米行和宾馆,张喜凤的生活应该是富足的。但在记者的采访中,这些富足的生活似乎都与张喜凤无关。结婚时的大床已被拆下摆成了“地铺”。另一间房,则是一张铁床,内侧加了半米宽的木板。
“没办法,我睡哪里,孩子就睡哪里,孩子多,只能加个板子。”张喜凤尴尬地解释。
房间里入鼻的异味让张喜凤不得不介绍她的“二女儿”安梦,5年来,因为安梦大小便失禁需要她照料,她经常夜不能寐。
小安梦是张喜凤5年前在医院里捡的一名弃婴,当时张喜凤带着刚满月的女儿安妮到县人民医院看病。取药时,门诊大厅里围在一起的一大群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是个遗弃的女婴,好像有点残疾。” 在众人的评说中,张喜凤走上前来。地上湿透的小毛毯里裹着一名女婴,女婴脊背上有个鹅蛋大的软包,听着女婴奄奄一息的声音,张喜凤心如刀割。
“孩子生命垂危,得想法救活她!”强烈的母爱驱使她将怀中的女儿塞给一同来的嫂子,张喜凤抱起女婴直奔小儿科病房。
经诊断检查,医生告诉张喜凤:“弃婴得的是少见的脊椎裂,要尽快做手术,否则难以成活。即使做了手术,也会落下后遗症,你要有个思想准备。”
张喜凤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安梦。因为要到外地给小安梦看病,两岁的儿子无人照顾,张喜凤毅然把儿子送到托教中心。因为半个月才见到儿子一次,她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儿子抱住她哭,“妈妈,我乖了、我乖了。”儿子以为,是自己犯错,妈妈不要自己了。“儿子是妈的乖儿子,儿子是妈的乖儿子。”与儿子抱头痛哭过后,张喜凤还是要继续踏上为小安梦治疗的路途,郑州、西安,打听到哪里能治好小安梦的病,张喜凤就到哪里……
据张喜凤介绍,治疗小安梦的病,她先后花去了60多万元。
与安梦相比,三女儿安雅的出现让她始料未及。2006年9月上旬的一个深夜,睡梦中的张喜凤隐约听到门外有婴儿的哭声。开门一看,门口处红色毛毯里包裹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毛毯内一张字条写道:“知道你是好心人,盼望你能救活她,我们全家人给你磕头了。”
张喜凤抱着女婴来到医院。医生看一眼弃婴说:“这个孩子来我这里检查过,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加哮喘。”
在医院,医生连下3次病危通知书,但在13天后,终于将孩子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因为找不到女婴的家人,张喜凤给女婴起了个名字叫安雅,经过后期的治疗,现在小安雅已是个健康的孩子。
采访中,还有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子形影不离地跟在她身边。张喜凤介绍,小女孩叫安嫣,患有唇腭裂,是孩子的家人把她遗弃到自家门口的。经过几次手术后,小安嫣的嘴巴和鼻子已基本修补完整。
在张喜凤的眼里,这些孩子都如同亲生,安梦、安雅年龄都与安妮相差不多,每次买衣服都是一样的,安妮吃什么,大家都有份……
对于孩子,她不惜代价甚至举债为她们看病,但对于自己,她却是相当的吝啬,屋内简陋的家具、木板床、破旧的电视、已穿得变色的衣服,这一切与她这个“老板”的身份是那么格格不入。她有条件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但为了孩子,她的生活被彻底改变。
“婆家舅”的亲闺女
在打工的工厂与丈夫王和平从相识到相恋,张喜凤认为最让她感动的是丈夫王和平的二舅宋广荣,当时,张喜凤和王和平一块到与泌阳毗邻的南阳市唐河县少拜寺韩庄村看望3个无儿无女的舅舅。因为舅舅家条件艰苦,当晚二舅宋广荣跑遍村里借了两双新棉被。从此3位“婆家舅”便成了张喜凤生活的一部分。
隔三差五,张喜凤坐车几十公里来到舅舅家,洗衣服、拆洗被子。3位老人一遇上头疼发热,张喜凤就把他们接到家里住,为老人请医、抓药。
2010年春,二舅宋广荣病重时,张喜凤放下手头的生意,一直守护在身边。看到有这么好的外甥媳妇,邻居们感叹,3个老汉有了一个亲闺女。
姐弟孤儿圆了大学梦
“你像一段美妙的旋律,滋润着我们的日出日落。”这是正在北京民政干部管理学院就读的廖海斌写给张喜凤信中的一句话。在张喜凤的帮助下,这个家庭的命运被改变。
廖海斌家住泌阳县付庄乡李岗村,还有两个姐姐廖海娜、廖海贺。早在10年前,他们的父母先后病故。姐弟仨是在乡政府的资助下读完小学。
姐姐上初中时,经亲戚介绍,品学兼优的姐妹俩来到泌阳县铁路中学念书。同年,姐弟仨被县孤儿院收养。
多次到县孤儿院给弃婴喂奶的张喜凤得知廖海娜姐弟仨的不幸遭遇后就耐心开导,还经常给姐弟仨送穿的、用的、花的,视他们为亲人,资助他们读书。
逢年过节和双休日,张喜凤就把姐弟仨接回家中吃住,给他们添置新衣服,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姐弟仨则亲切地称张喜凤为“大姐”,也把张喜凤家当做自己的家。
2006年,廖海娜、廖海贺均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本科分数线,分别被华中师范大学、西安联合大学录取。面对高昂的学费,姐妹俩只能选择弃学外出打工。
了解此事后,张喜凤借来1.1万元现金及时送到姐妹俩手中。拿到钱后,姐妹俩的泪水夺眶而出。送走姐妹俩,张喜凤又送廖海斌到县二高上学。几年来,张喜凤资助这3名孤儿上学已花4万多元。
在泌阳县孤儿院,从小学到初中和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张喜凤资助的孤儿学生,为此,张喜凤又多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