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朴实善良、乐于助人,虽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她做的每一件事,都传递着道德的力量。她被誉为“中国好人”。
好人张喜凤:把做善事当成事业
□晚报记者 李玉荣
在泌阳县,提起张喜凤,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义务赡养三个舅舅
今年36岁的张喜凤是泌阳县花园乡曹庄村王庄人。张喜凤自幼养成了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的性格,六七岁时就开始帮村里的孤寡老人拾柴 、洗衣。1990年,张喜凤和王和平结婚,丈夫家境贫穷,公婆身体不好,丈夫的3个舅舅都年过七旬,体弱多病,无人照管。结婚当年,为了方便照顾,张喜凤把3个舅舅接到了自己家。 多年来,张喜凤为3位老人洗衣做饭,看病抓药,倒屎倒尿,从没嫌弃过。老人逢人就夸:“有喜凤这样的好外甥媳妇,是俺这辈子的福气。 ”
仨孤儿有了温暖的家
廖海娜、廖海贺、廖海斌三兄妹家住泌阳县付庄乡李岗村老廖庄村民组。13年前,父母患病去世,她们靠乡政府、邻居接济生活。张喜凤得知她们的不幸遭遇后, 逢年过节,就会把三兄妹接到自己家,给她们买新衣服,做好吃的,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三兄妹亲切地称张喜凤为“大姐”,把张喜凤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2006年,廖海娜、廖海贺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华中师范大学、西安联合大学录取。面对高昂的学费,姐妹俩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外出打工。张喜凤知道后,东奔西跑借了11000元钱。当她把学费送到姐妹俩手中时,姐妹俩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去年,廖海斌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几年来,张喜凤资助3个孤儿上学,共花了4万多元钱。
举债救治重病弃婴
2006年的一天,张喜凤两个月大的女儿感冒发烧。张喜凤在嫂子的陪同下,来到泌阳县人民医院看病。取药时,张喜凤看见门诊大厅西药房处围了一大群人,只听见有人说:“是个残疾弃婴,还没满月呢!”她拨开人群,见地上一个湿漉漉的小毛毯里裹着一个女婴,女婴脊背上有个鹅蛋大的软包。“这个孩子生命垂危,俺要想法救活她!”她将怀中的女儿塞给嫂子,抱起女婴直奔4楼儿科。 医生得知她抱的是个弃婴时,告诉她:“这个孩子得的是先天性脊椎裂,病情十分严重,需要到大医院做手术,弄不好还会落下后遗症,导致下肢瘫痪。你要好好考虑。” “这孩子太可怜了,我总不能扔下不管啊!”张喜凤说。
张喜凤把两个月大的亲生女儿交给母亲照看。 当天下午,就抱着这个重病的孩子来到了郑州。在郑州的一家医院,医生给孩子做了检查后告诉她,婴儿身体太虚弱,暂不能做手术。3个月后, 张喜凤怀揣贷来的两万多元钱,再次来到郑州,为孩子做了手术。医生告诉张喜凤,等一两年后,孩子如果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就要做第二次手术。到了18岁,孩子骨骼成形后,得做第三次手术,才能完全根治。
同年9月的一天深夜,睡梦中的张喜凤突然被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惊醒。她打开门看到门口有个包裹,包裹里有个女婴,还有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俺知道你是个好人,希望你能救活她,我们全家人给你磕头了。”张喜凤想,既然人家把孩子放在自己家门口,那就是对自己的信任,再苦再难都要管下去。第二天一大早,张喜凤就抱着婴儿来到泌阳县人民医院。医生说:“这个婴儿我曾治疗过,她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和哮喘病。”在医生连下3次病危通知书的情况下,张喜凤不言弃,终于把婴儿救活了。
前年的一天晚上,有人把一个刚出生一天的女婴悄悄地放在了她家门口,当时孩子头上沾满血迹,冻得全身发紫,缩成一团。她把孩子抱到被窝里一直暖到后半夜,孩子才哭出声来,那一刻,张喜凤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几年来,张喜凤为给3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治病,举债20多万元。她先后辗转西安、太原、郑州等地的各大医院求医问药,许多医生都认识这个抱着孩子、背着大包裹的河南农村妇女。
为灾区捐款捐物
汶川发生地震后,张喜凤从电视上看到灾区需要食品的新闻后,便和丈夫王和平连夜赶到湖北拉回了20000只真空包装的咸鸭蛋,又到邻县米厂买了5吨上等精米准备捐给灾区。他们的义举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赈灾物资装车出发那天,泌阳县的100余辆出租车鸣笛开道,为张喜凤送行,场面颇为壮观。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张喜凤又拿出2万元钱捐给了灾区。
其实,张喜凤家境并不富裕,虽然做着大米生意,但上有60多岁的公爹和古稀母亲,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赡养3个舅舅,又收养了3个重病弃婴,还要贷款为这3个孩子治病。
张喜凤的事迹被乡邻们传颂,也因此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助人为乐好人”等荣誉称号,受到中央文明办表彰,荣获“河南省优秀母亲”、“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原标题:好人张喜凤:把做善事当成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