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六旬农民义哺五孤儿大学生

2013/9/2 14:38:59 点击数: 【字体:

六旬农民义哺五孤儿大学生
 
   
故事梗概牛志远,襄城县十里铺乡单庄村人。平时连一杯酒都舍不得喝,却出资兴办了当地第一家民办社会福利院,资助16名孤儿。2005年高考发榜,参加高考的6名孤儿,其中有5人过了大学专科分数线。如今,面对沉重的学费负担,他陷入了沉思……

  主人公语录我不求他们任何人报答我,将来看不看我都行。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有钱该怎样,没钱该怎样。送孩子上学,我感觉心里可美。不到万不得已,我不要社会捐助。

  社会评价襄城县二高某领导:我家媳妇都不相信,说现在还有这样的好人?孤儿魏晓珂:长这么大了,我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襄城县二高副校长仝灿学:老牛就是个无所图的好人。

  他在有钱有名后,出资办了当地第一家民办社会福利院,资助了16名孤儿,其中6个人参加了今年高考,5人过了大学专科分数线,其中杨宝珍考出了578分的好成绩,过了重点分数线,魏晓珂考了562分,也过了本科分数线。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他以一己之力默默扛着,但如今,5个孤儿的大学学费问题变得越来越沉重——

  5个孩子考上了大学,牛志远和老伴兴奋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6月27日上午,襄城县十里铺乡单庄村农民牛志远破天荒地喝了一盅白酒。今年他的4个孙女和两个孙子参加了高考,5人过了大学专科分数线,其中一人上了重点大学分数线,孙子孙女的榜上有名让牛志远和老伴吕妞翻来覆去睡不着。牛志远不是他们的亲爷爷。今年3月初,襄城县二高高三学生魏晓珂、杨宝珍、谢非非、张田田、韩帅兵和朱自豪等人被牛志远接进自己创办的福利院——许昌市首家民办社会福利院(襄城县阳光社会福利院),牛志远自任院长。在来福利院前,他们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友生活,生活都很困苦。除上了重点线的孙女杨宝珍有眼睛失明的母亲外,牛志远的这5个孙子孙女都没有父母。得知高考成绩后,兴奋的牛志远挨个给他们保证:“你们都放心,爷爷一定供你们上完大学。晓珂,你痛痛快快地上学走吧,把你弟弟领到咱家交给我就中了!”牛志远说的“咱家”,就是他的襄城县阳光社会福利院。襄城县阳光社会福利院是去年11月成立的,院址在牛志远家的责任田里。铁大门,红砖院墙,20多间瓦房,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卫生室一应俱全。福利院免费收养孤儿,并给孤儿们提供生活和上学费用。目前,院里有16个孤儿,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18岁,4个小学生,2个初中生,9个高中生,牛志远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院里的所有费用全靠牛志远和儿子早年做雕塑的一些积蓄,工作人员都是牛志远的家人。

  看到杨宝珍穿得单薄,牛志远把自己的衣服脱给她穿,一个细微的动作给了她一种久违的酸楚

  “他刚找到学校说时我家媳妇都不相信,说现在还有这样的好人?”襄城县二高一位领导向记者讲述了牛志远主动找到学校帮助孤儿完成学业的细节。2005年3月,牛志远找到襄城县二高副校长仝灿学。牛志远一开口让他吃惊不小:“仝校长,你们学校有没有孤儿,让他们写个申请,我想帮他们。”牛志远说,他每月给救助的学生150元生活费和50元衣服费。如果学生和其监护人同意,还可以办理变更监护人手续。“这是好事啊,父母不在的孩子最需要帮助”。三年级的魏晓珂是副校长仝灿学推荐的第一个贫困生,她是全校贫困生中最苦的一个,成绩特别优秀。仝灿学给写申请的学生说,老牛确确实实是个好人,写吧,但写的人并不多。第一次给孤儿发生活费那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襄城县二高主动请来了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但是,无论学校怎么做工作,牛志远就是拒绝录像,他的解释是:“我不是图名,主要因为这些孩子太可怜。”今年五一期间,接受资助的6个学生结伴来到襄城县十里铺乡单庄村考察。“长这么大了,我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魏晓珂回忆说,那天爷爷牛志远早早到集市上割了肉,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奶奶擀皮,他们几个年龄大的和叔婶(牛志远的儿子和媳妇)包饺子,几个年龄小的孩子在旁边玩闹。魏晓珂感觉牛爷爷像亲爷爷一样亲,和牛爷爷在一起,他们不感觉拘束。当看到同去的杨宝珍穿得单薄时,牛志远坚持把衣服脱给杨宝珍。杨宝珍告诉记者,虽然那天刮大风但她并没觉得冷,可那一个细微的动作让她很感动,一种久违的酸楚涌上心头。魏晓珂说:“一般人做事都有所图,但或许有的人做事就无所图,牛爷爷就是无所图的人。”仝灿学也认为,老牛就是个无所图的好人。高考前夕,牛志远带着牛奶、方便面等来到二高,“东西往我办公室一放就走,说你给孩子们发发,我不见他们了”。牛志远告诉记者,只要是他助养的孤儿,他就一直供到大学毕业,“我不求他们任何人报答我,将来看不看我都行”。

  办福利院,担心有人说自己倒卖孩子,一到麦假和暑假,牛志远就送孩子们回老家牛志远当过赤脚医生,上世纪80年代凭借个人的聪敏和悟性自学雕塑。后来,他凭借雕刻伟人铜像出了名,也有了钱。“成名后,我就寻思做点好事。我发现干企业没意思,就把准备搞铜像加工的新厂房改造成了福利院。如果一个孤儿没人管,将来说不定就变坏,那么一辈子就完了。”牛志远救助的前两个孤儿家住十里铺乡某村,分别是9岁男孩高腾飞和他6岁的弟弟高杰。去年,高腾飞的父亲喝酒死了,母亲远走他乡,腾飞87岁的爷爷没有能力继续抚养,两个孩子挨门讨饭,晚上睡草窝,村里的干部找到了牛志远,就这样两个孩子在他这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他收养孤儿的消息在县里传开后,不断有人上门推荐孤儿。今年年初,福利院的手续正式得到批准,但手续上的业务范围是“为老服务”。虽然县乡领导默许他收养孤儿,但他接收孤儿时,必须由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然后到民政所备案,而且只能采取助养的形式,同时必须与孤儿的原监护人签订相关协议。襄城县民政局副局长卢文海说,这样做不是设限而是保障孤儿的安全和利益。卢文海副局长介绍说,去年年初,牛志远就曾向民政部门提出救助困难孤儿。那时,新闻媒体上曾报道,少数人打着孤儿院的幌子倒卖孤儿,或者是利用人们同情关心孤儿的心理骗取社会捐助等。因此,他们在审批时格外认真,尽管知道“老牛人品不错,人有见识,确实在为政府分忧”,但他们仍有所顾忌。为防止有人说自己想倒卖孩子,一到麦假和暑假,牛志远就送孩子们回老家。牛志远对慈善事业的诠释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有钱该怎样,没钱该怎样。

  “送孩子上学,我感觉心里可美。不到万不得已,我不要社会捐助。”牛志远的善举感动了襄城县和许昌市的不少人,当地媒体也多次报道,他还曾获得过“许昌市十大道德建设好公民”等一大堆荣誉。但是,这些难以消除儿子们的埋怨。“我会雕塑,如果给服装厂搞模特模型少说一个月也挣1000多元。但现在我几乎没有收入,家里都受这事影响。”牛志远的二儿子牛永军告诉记者,为了帮助父亲,他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许多机会。他们兄弟四个也有思想负担,说不定将来幸福了别人的孩子苦了自家的孩子。福利院建成后,牛永军的妻子李卫红的门诊搬到了福利院大门口的右侧,收入在逐渐减少。李卫红埋怨:“损失不说,还得给孤儿补贴药费。”怨言归怨言,牛永军内心深处是支持父亲的。“我们一家的开支尽量压缩吧,无论我们怎么过,都不会苦了孩子。”近日,牛志远又立下了新志:10年资助200个孤儿上大学。他的一句话耐人寻味:“送孩子上学,我感觉心里可美。不到万不得已,我不要社会捐助。”

  爷爷天天往城里跑,为孩子们上大学筹集学费阳光福利院这个大家庭今年可能要供养5个大学生,学费问题自然成了大难事。院长牛志远估算,根据目前的大学收费状况,若每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按8000元计算的话,5个学生就得4万元,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更何况,院里的其余9个孤儿还要生活和读书呢。谢非非电话中向记者透露,自他们高考尤其是填报志愿后,爷爷(指牛志远)几乎天天都往城里跑,四处为他们筹集大学学费,这让他们非常感动。每次出门,牛志远总喜欢随身携带一包10元钱的名牌香烟,他说好烟是给别人准备的,有些事得求人。牛志远说,虽然他事先准备了些资金,但远远不够孩子们的学费,但老汉最后表示,愁归愁,只要孩子们被大学录取,无论作多大的难,都要把他们顺利送进大学校门。01

  牛志远语录

  “我不求任何人报答我”“不到万不得已,我不要社会捐助”“10年内我要资助200个孤儿上大学”。【原标题:六旬农民义哺五孤儿大学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05年06月2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