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黄久生很难找到活干。于是,他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卖起了大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推销,一个家属院一个家属陆军地转悠。磨破了脚,跑疼了腿,喊哑了嗓。可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从不气馁,从不退缩。他在通过这个方式,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发掘自己的创业的潜能。
1983年7月,在郑州大街小巷为生计而奔波的黄久生,来到了河南航天建筑公司打零工,提灰,搬砖,推车,打杂。一个月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离自己心中的梦想相差得实在太远了。
1984年8月,黄久生投身到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想在这棵大树的庇护下,寻找一点儿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个农家的孩子,要在这样一个建筑公司站住脚,谈何容易?于是,黄久生又从小工干起。
黄久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干小工干得眼明手快:搬砖,总是随着师父砌墙前进而前移;提灰,总是放在师父顺手的地方。
黄久生说:“我干得这么用心,还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能博得师你的喜欢,讨教一些知识和经验,也迈向师你的行列。”
黄久生想到了,做到了。也收获到了。只要他问到的,师父的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从支模、砌砖到看图纸、摆线,他一一尝试着,熟记着。慢慢地,师父的实践经验,已不能满足黄久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于是,他省吃俭用,买来一本本建筑方面的书籍。
谈起打工期间的学习,黄久行说,有一件事特别使他难忘,那是一天深夜,在石棉瓦搭成的工棚里,劳累了一天的工友们已熟睡,他却借着微弱的灯光,啃读那厚厚的建筑书籍。由于过于疲劳,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蜡烛着完了,烧着了下面的胶合板,火苗轰地一声蹿起,他被惊醒了。这时,他的头发已经被烧焦了。
就这样,黄久生怀着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理想,抱着感恩的希望,在艰苦的打工岁月里,孜孜追求着知识,提高着自己。
随后,他又系统地学习了大学工民建专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了大专文凭。2001年9月~2004年7月,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建筑工程系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
创业的执着,他收获着喜悦与成功
黄久生,对建筑知识的学习,对技术的熟练掌握,使他在民工队伍中特别出类拔萃。他通过奋斗与拼搏,一路坚强走来,一步步被提拔为班长、工长、队长,被中建七局第一建筑公司聘为工程师、项目部经理。
胸怀远大理想的黄久生,凭着不懈的追求,在80年代末,组建了自己的民工队伍。建队之初,黄久生就提出了“创优质工程,夺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的宏伟目标。
经过风雨的洗礼,岁月的磨练,黄久生带领着这支队伍迅速由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成为一支技术过硬,干精品工程的团队,被业界称为“河南建筑业的铁鸟”。在中建七局的带领下,黄久生细心经营着这支团队,铸造自己的品牌,使施工水平呈阶梯状步上升,他们的工程两项夺得鲁班奖。
1997年,黄久生带领400多人的劳务队参与中建七局承建的新郑卷烟厂联中厂房(技术二期)主体部分工程施工,他精心组织施工,提出的许多合理建议被采纳,为工程赢得了时间,节约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他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控制,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和施工规范执行,稍有不合格者,要求工人重做,他的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业主的尊重,更涤荡教育了全体员工,经过大家的昼夜奋战,不辞辛苦,他们终于快速完成了施工任务。该工程荣获1999年度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
1999年,中建七局二公司承接了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为保证国家优质工程,二公司领导特意向局里求援,要抽调一支技术可靠的木工队伍参与施工,有了一次良好的经历,局里研究在20多支精英中选择了“要求严格”著称的黄久生。接到任务后,他立即从正在别处施工的队伍中精心挑选了200名木工骨干连夜赶往合肥参战,经过4个月的艰苦奋战,他终于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氧化沟厌氧池的施工任务。这项工程被谰为2000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黄久生打造的这支团队,不但技术过得硬,而且思想跟得上。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中共潢川县
委的批复下,黄久生在他的建筑队建起了流动党支部,他担任党支部书记,中共党员由当初的几名已发展到了今天的20多名,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和生机。2004年,黄久生被中共潢川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黄久生,深深了解农民工兄弟对父母的牵挂,对妻儿的思念这份重要的情感以及他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于是,2007年春节,他抱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农民工兄弟的父母妻儿接到了工地,为他们准备年夜饭,让他们全家团圆。2007年的母亲节,黄久生又自费把43位农民工的母亲从大山里接到郑州,让她们登二七纪念塔,看她们的孩子们建起的大楼;让她们游览黄河,亲眼看看母亲河。还为他们免费休检身体。黄久生用这种充满感情的方式感谢着这些父母对他工作的支持,他的这种行业也深深地感动着和他一起拼搏的兄弟们和这些从未出过远门的父母们。就是这种情,使黄久生的队伍凝聚得像钢铁般一样坚固。黄久生说,农民工在农民工的思想,也有他们的追求。于是,经常请他们看戏、看电影,让他们从中汲取文化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
黄久生正是凭着这份执着和毅力,勇往直前地奋进着,在接手的工程中,战功卓绝,信誉颇佳,创造出30多项省、市优良工程。他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总能嚼得菜根香。2002年,获得郑州市第二届“十佳”外来务工青年荣誉称号;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2005年,获得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有突出贡献新闻人物”称号;2006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为农民工代表,他站在了中国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上,与国家领导人握手、合影、留念,表达农民工的心愿。
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郑州晚报》、郑州电视台、《中国财经新闻报》、《中国建筑报》等媒体报道。
公民的责任,他不断回报社会
黄久生在外漂泊,拼得事业的成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他对家乡还有一个难忘的情结,对社会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那里有帮他打水的叔叔伯伯,那里有他送菜的邻居大娘,那里有经他送衣送鞋的乡亲们,那里里还有他难忘的童年,还有激励他永无止境奋发创业的历历情景,还有给他动力的源泉。
1996年,黄久生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奋,终于赚到了一点儿钱。望着来之不易的钱,黄久生脑海里首先亲现的不是在郑州买个窗明几净的房子,安个舒舒适适的家,而是家乡的亲人们。
1996年冬天,黄久生抽出时间,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家乡。他想看看家乡的亲人生活的咋样,看看那些鳏寡孤独老人的处境没有改观…&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