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它是北宋路线之争,皇帝用人失察的必然结果。
历史背景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主要讲了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灭亡了北宋政权,同时也是南宋的开始。这一次事件反映了北宋皇帝的昏庸腐朽以及软弱无能。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余国土归金。后来金兵攻破辽中京,而宋朝二十万大军大败。燕京被金人所攻占,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金灭辽之役严重暴露宋军的***。宋廷竟要求金人履行,金人反指宋人没有履行攻打燕京的盟约。宋廷则用岁币将燕云十六州买回。1123年七月前辽国将领、金平州(今河北卢龙)留守张觉以平州降宋,事败逃奔刚成为北宋燕山府的原辽燕京,金人以私纳叛金降将为由问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斩了张觉,造成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均感到不满。1125年八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攻宋。
发生的原因
1.远因
细观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原因,一个是宋代的历史原因,一个是赵佶的个人因素,最后酿成千古历史悲剧。
在北宋历史后期朝臣始终有一个特色,就是朋党之争,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说是路线之争。
1067年神宗执政,启用王安石为相,宋朝历史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就此开始,宋朝政局为之一变,国库财政大幅增加。但变法的负面影响是不师旧法,客观上阻碍了社会内中上层经济人士的兼并和发展。1085年神宗去世,其子赵熙继任为哲宗,但开始继位时才9岁,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继续执行前朝方针,使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前后延续二十余年,这是一代人的时间,开始在人们心中扎根。七年后宣仁太后去世,16岁的哲宗亲政。此时复旧派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赵熙也从侧面看到了变法的瑕疵和弊病,亲政后开始右转,重用复旧派人物司马光,新党与旧党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为宋朝的灭亡种下了远因。
2.近因
(1).靖康之耻表面上负责人是赵佶,但,促成此等不可收拾烂摊子的还有一位身居相位的奸人蔡京。这位相爷为使自己的地位在朝廷稳固,不惜大兴土木,筑建宫殿,使得宋庭“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可以说,赵佶重用蔡京是造成靖康之难的重要原因。
蔡京在执政时期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排斥异己,包括曾经提拔过自己的,一旦有权也打翻在地决不留情,最后将朝政独揽翼下。二是邀功请赏,加大税收,聚敛财富,使国库钱粮急剧增加,皇宫内外沟满壕平,博得徽宗的好感。但其后果是将人民推到水深火热之中,各地揭竿而起,梁山的宋江和南方的方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起义的。三是对主子投其所好,徽宗开始无子,很怕走向哲宗的下场,对求子之事非常重视。术士说当时的首都开封东北地势低洼,影响了皇室的烟火。徽宗下旨对开封东北垫了一些,果然生子。蔡京顺着此杆开始向上爬,就在开封东北大兴土木,取土堆成一座山,取名艮岳,要将此地建成北方的江南。徽宗喜欢奇石,蔡京就组织南方官员采集太湖奇石,用船沿大运河北运,那时一个船队叫一纲,所以运石的船队又叫花石纲。花石纲的采运使民间元气大伤,财力枯竭,这也成为与金朝对持财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宋庭用人不当,让童贯、蔡攸等人担任军事主官,在攻辽过程中他们无心恋战,节节失利,为金国不履约“海上之盟”创造了条件。金人攻入大同府,又攻占燕京,这使得宋庭变被动为主动。
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被金军打得节节后退的辽军又内部分崩离析,宋庭以为攻占燕京的时机已经到来,遂命令童贯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蔡攸为副宣抚使进攻辽国。到六月,由于宋军无心恋战,使得宋军节节失利,赵佶得知前线兵败,遂下令各路人马返回。这就为以后完颜晟毁约创造了条件。
(3).接纳金国降将张觉,这成为金国攻宋的借口。即接纳了长觉,明知金人会以此为由攻打宋朝,却错杀张觉,不打自招,错误的以为杀了张觉就会让金军退去,孰可知一只饿了的狼又怎么可能会放弃眼前的一块肥肉?结果,这反而成为金军攻送的正式理由。
(4).宋庭用人不当,把谈判的权力交给赵恒这等无能之辈手中,而让李纲等有才将领得到不到重用。结果,宗望要求宋庭纳金军犒赏费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杂色段100万匹、绢帛100万匹、牛马骡各100万头匹、驼1000头,并且还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自此,金军第一次攻宋结束。
金军围攻入城中统帅遂该以议和。钦宗让赵恒等人去和金军谈判,结果宋庭为金军进贡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杂色段100万匹、绢帛100万匹、牛马骡各100万头匹、驼1000头作为犒赏,并且还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宗金帝为伯父,以宋至亲王宰相作为人质,护送金军渡黄河。
(5).金军第一次撤军时,主和派压倒主战派,让金军顺利返回,而不是半路劫杀这就为金军第二次攻送埋下了种子。
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临走前派人入城辞行,并送来一封拜辞信,说是“非不欲诣阙廷展辞,少叙悃愊,以在军中,不克如愿,谨遣某某等充代辞使副,有些少礼物,具于别幅,谨奉书奏辞。”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东京开封,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宋钦宗也同意李纲表面上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但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到了主战派,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以后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到,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6).策略不当,假信于人。金国第一次攻宋后,金国以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监军。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使为内应。萧仲恭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以蜡丸书信献之。八月,宗望以此为由集合军队重新伐宋,致使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北宋宣告灭亡。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著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完颜宗翰初时想招降李若水,过了几天看看无效,就随便让手下处理他。李若水骂不绝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节。三月丁酉日(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结果:
靖康之耻使中国大一统的北宋王朝灭亡,使人民陷在水深火热之中,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历史“耻辱”事件,从此,从陈桥驿兵变到北宋灭亡一百多年的北宋王朝彻底覆灭。
结论
靖康之耻是北宋王朝路线之争的远因和赵佶等帝用人失察,纵情声色的近因的结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作者:祁新龙【原标题:挖掘靖康之耻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