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宋徽宗时代救济制度的发展

2013/8/29 15:14:31 点击数: 【字体:

    北宋成立后,统治者较为重视社会的济贫救困,“水旱、蝗螟、饥疫之灾,治世所不能免,然必有以待之,《周官》‘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是也。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北宋初沿袭唐制,在东京开封设立了东西福田院,用以收容老疾孤穷丐者。虽然设立了福田院这种慈善机构,但只是在京师才有,并未在全国各地推行。蔡京执政后对慈善事业很热衷,在他的推动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救济体系。这套社会救济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据《宋史》记载-“崇宁初,蔡京当国,置居养院、安济坊。给常平米,厚至数倍。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袖衣絮被。……三年,又置漏泽院。”

    居养院名称的由来源于淮东提举司的建言,崇宁五年(1106)十月诏曰:“京西北路提举司申请以居养院称呼,诏依所申,以居养院为名,诸路准此。”居养院在崇宁年间推行于全国,主要用于收容贫民及无依无靠的老人。居养院虽然是在蔡京执政时期设立,但有关居养业的规定早在哲宗时期就己出现,在元符元年十月,“详定一司敕令所言: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知州、通判、县令、佐验实,官为居养之,疾病者仍给医药。”g虽然己有规定,但居养制在宋哲宗时期仍未在全国推开,也没有居养院这一名称,其影响自然也很小。崇宁初居养院仅设于外州,京师开封不设,崇宁四年方依外州法增设。崇宁五年,又诏:“城寨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俱仿州县例置居养院--”从诏书中可以看出,不仅州县设有居养院。一些规模较大的城泰镇市也要求设立居养院。除了将居养院推行至全国,徽宗时期对居养院的救济对象也有所放宽。哲宗时期,居养院的救济对象主要是“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崇宁四年(1105)规定“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是贫乏不能自存者”也可以收容。至此,居养制在徽宗朝发展到顶峰。

    安济坊设立于崇宁元年(1102),主要是对患病的贫民给以救治的机构。同居养院一样,安济坊的设立也是先诸路而后京师。崇宁四年十月六日(1105),宋徽宗下诏曰:“京师根本之地,王化所在,鳏寡孤独与贫而无告者每患居养之法施于四海而未及京师,殆失自近及远之意。今京师虽有福田院,所养之数未广,隆寒盛暑,穷而无告及疾病者或失其所,联甚悯焉。可令开封府依外州法居养鳏寡孤独,及置安济坊以称朕意。”同时还规定,户数上千的城镇都要设安济坊,凡所属境内卧病无依者,都可送至安济坊医治。

    居养院和安济坊解决的是生前的衣食住行和疾病治疗问题,漏泽园则解决死后的安葬问题。漏泽园实为一种官办公墓制,即政府将死而无葬的贫者和战死士兵加以安葬。漏泽园之法最早起于元丰时期,神宗元丰二年,曾沼令在开封府置官地以收葬尸骸。崇宁三年(1104)二月,蔡京上书建言:“州县有贫无以葬或客死暴露者,甚可伤恻。昨元丰中,神宗皇帝尝诏府界以官地收葬枯骨。今欲推广先志,择高旷不毛之地置漏泽园。”宋徽宗同意了这一建议,并于当月颁布诏令设立漏泽园。关于漏泽园的管理,宋政府也做了详备的规定,如对尸体掩埋的标准、漏泽园的监督措施都有明文规定:“置籍,瘗人并深三尺,毋令暴露,监司巡历检察。”这样,宋代政府的助葬措施在徽宗时期形成定制。漏泽园制度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死者入土为安”的思想,对生者也是一大安慰。

    综上所述,在蔡京执政时期,北宋确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救济制度,慈善救济事业达到了顶峰。蔡京的慈善改革,不同于前几项改革,其功利色彩要小很多,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本文摘自:《蔡京经济思想与经济实践研究》,作者:郭静【原标题:宋徽宗时代救济制度的发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凤凰网历史 2012年12月2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