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年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视察安庆时与地委书记傅大章说:“高敬亭不应该杀,是戴季英搞宗派捣的鬼。” 1975 年 11 月 1 0 日,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写信给毛泽东要求重新审查高敬亭的问题。 12 月 14 日,毛泽东批示:“请军委讨论一次,我意此案处理不当,其责任我怀疑是项英。” 1977 年 4 月 2 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 《 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 ,国务院民政部发文,追认高敬亭为“革命烈士”。 1980 年 4 月 1 9 日,高敬亭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举行。
高敬亭何许人也?1977 年 4 月 2 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 指出:“高敬亭同志参加革命后,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在坚持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中是有功的,虽在四支队工作期间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可以教育的,处死高敬亭同志是错误的。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批示,中央军委诀定对高敬亭同念给于平反并恢复名誉。”
高敬亭原名高志原, l 907 年 8 月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董家店,其家境贫寒,青少年时走南闯北给地主杀猪,有“高屠夫”的绰号。他好结交朋友,与董家店老街“春和畅”杂货店管账先生梅光荣是十分要好的私塾同窗。两人常在一块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1927年秋,梅光荣将表弟方进贤(共产党员)介绍给了高敬亭,从此高敬亭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 年 3 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0 年 5 月,高敬亭被选为光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1 年 3 月担任 中共光山县委书记。 1932年 1 月,在中共鄂豫皖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被任命为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委员。他率领七十五师屡建战功; 1934 年 5 月,升任红二十五军政洽部主任 。1934 年11 月1 7 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 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长征;1935 年2 月 1 日,高敬亭与 鄂东北独立团胜利会师; 2 月 3 日,高敬亭率部来到安徽省太湖县凉亭坳 (今属岳西县),根据鄂豫皖省委留下的指示信,主持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亭坳会议、重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高敬亭让大别山上红旗不倒,最终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支成建制的红军武装力量……
高敬亭之死。1939 年 6 月24日上午 8 时,天空乌云翻滚,大雨滂沱 。高敬亭被押赴刑场,途经褚家老屋的深沟时 ,他纵身跳人深水中 ,一连跳了 3 次,几个卫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从水中打捞起来。沟旁有一株老榆树,他又用头颅撞树也未成功。他是宁愿溺死、撞死,也不愿不明不白地屈死,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抗议自己所受的冤屈。高敬亭被押着穿过褚家老屋,来到龙泉河畔。青龙场附近的河滩上,随着一声凄厉的枪声之后,高敬亭那高大的身躯倒下了。将军的满腔热血不是洒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而是洒在自己人的刑场上。
谁要高敬亭死?1939 年 6 月 2 4 日清晨,高敬亭被带到青龙场附近的一个树林里,这里已经连续 3 天召开近千名指战员参加的批斗大会。高敬亭没有想到这次是针对他发动的公开批斗大会。会上叶挺军长讲了话,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历数了高敬亭“反党、反中央、反革命、不服从军部领导、排挤延安来的干部、山头主义、宗派主义… … ”等 7 大罪状。最后宣读了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关于开除高敬亭党籍和军籍的决定。
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回电也传到了会场,国民党总参谋长白崇禧的电报是:“奉委座电令请将高敬亭处以极刑照准。” 国民党对红军要枪决高敬亭的消息真是喜出望外,他们曾经悬赏 5 万元都买不到高敬亭的脑袋,此刻却送上门来,如何不喜?!更何况高敬亭极力反对桂系军队开进大别山。
高敬亭之功。 1935 年2 月 3 日,高敬亭率部来到安徽省太湖县凉亭坳(今岳西县河图镇) ,根据鄂豫皖省委留下的指示信,主持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亭 坳 会议、重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下设八十二师、 军直手枪 团、交通队。就在红军整编之际,敌人派出主力部队进行围剿,妄图将红二十八军扼杀在摇篮里。高敬亭率部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民国24年1月底,高敬亭派余雄、蒋同学奇袭了潜山县官庄,活捉了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委员、省财政厅厅长、前代省长余谊密及其次子国民党潜山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余 竺 僧,揭开了大别山 3 年游击战争的序幕。 4 月2 日,高敬亭在潜山县桃岭头(今属岳西县温泉镇)巧设埋伏,全歼了两个营的尾追之敌。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三个月清剿”的计划。同时,红二十八军及地方党组织在鄂豫皖边区的 20 多个县建立了 80 多支便衣队。红军便衣队是党政军二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是秘密苏维埃,是不穿军装的红军,便衣队是鄂豫皖红军的一个重大创举,是高敬亭领导大别山游击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
在大别山的3 年游击战争中,高敬亭指挥红二十八军转战 3 省 45 个 县,南临长江,北越淮河,牵制了国民党正规军 30 至 68 个 团,成建制地歼敌 18 个整营和25个整连,共约 50000 多人,为掩护和策应主力红军的长征以及其他地区的游击战争 作出 了重大的贡献。
1937 年7 月1 3 日,高敬亭与中共皖鄂特委书记何耀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毅然决定与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进行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谈判,史称“岳西谈判”。谈判历时 13 天,分为南田接触,衙前初议,青天谈判,九河签字,土门集中五个阶段,最终达成协议。 7 月 28 日,高敬亭化名李守义以红二十军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前往和平九河亲自参加和谈签字仪式。这次谈判是在统一战线尚未建立之前进行的,在南方 8 省 14 支游击队中,最早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的成功谈判。
1937 年12 月2 5 日,叶挺、项英在武汉召开新四军军部成立大会。 12 月 27 日,高敬亭应召赴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参加中共中央长江局召开的关于部队改编的会议。会上,周恩来副主席对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根据地人民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斗争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表彰了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桐柏山红军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由高敬亭担任第四支队司令员。当时,红二十八军是南方 8 省 14 个 游击区中保存人枪最多的部队,高敬亭对人事安排有看法,对项英等个别领导人心存不满,但他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决定。 1938 年 2 月中旬,红二十八军在七里坪改编成为新四军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后来是戴季英)后勤部主任吴先云。四支队下辖支队部、七团、八团、九团和手枪团共 3100 余人,是新四军 4 个 支队中建制最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