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青春励志故事:吴焕先——红二十五军“军魂”

2013/8/28 18:06:35 点击数: 【字体:

    在甘肃省兰州市华林山烈士陵园有一座纪念碑,它是1985年为纪念牺牲在甘肃的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烈士建立的,上面錾刻着经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批示,由胡启立、胡乔木、胡绳同志修改审定的纪念碑文。 

青春励志故事:吴焕先——红二十五军“军魂”
吴焕先烈士纪念碑文 资料图

    吴焕先是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后,他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担任军长、军政委,独立坚持根据地斗争,1934年11月,率部从河南省罗山县开始长征,1935年8月21日,时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军政委的吴焕先,在甘肃省泾川县四坡村战斗中,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在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和长征入陕的过程中,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是公认的红二十五军“军魂”。至今,在鄂豫皖革命老区和长征路上,还流传着英雄先烈吴焕先的故事……

    毁家纾难的革命者

    上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激发了正在求学的吴焕先的爱国热忱,他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1926年初,19岁的吴焕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发展和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组建农民协会。同年秋,他将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并当面烧毁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这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人们奔走相告,农民交口称赞,地主恶霸却对他恨之入骨。这年冬天,极端仇视农民运动的地主豪绅,勾结土匪和“红枪会”反动武装二百余人,杀气腾腾直扑直扑吴焕先家所在的箭场河乡四角曹门而来,声言:“踏平箭场河,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吴焕先父亲、大哥、大嫂和他们不满半岁的孩子、二哥和五弟惨死在屠刀之下,只有母亲、二嫂与侄女荣荣、四弟幸免于难。吴焕先闻讯赶回家时,所看到的除了几具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的亲人遗体外,就是一张特大告示:“捉住吴焕先,赏银洋三千!” 在料理丧事时,他含泪向乡亲们说:“这个血债早晚要血偿。我吴焕先破家革命,一不做二不休,就是要革命到底,宁死不屈!”

    劫难过后,吴焕先投身于工农革命的历史洪流之中。1927年领导了黄麻起义。1931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次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吴焕先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红二十五军重建后,吴焕先任军长。

    1931年,吴焕先与鄂豫边革命委员会主席曹学楷的堂妹曹干先结成了一对革命夫妻。在此后的艰苦岁月里,妻子跟婆婆陈氏相依为命。在第四次、五次反“围剿”时期,婆媳俩搭着伴儿,经常离家外出逃难,以乞讨糊口。1933年年5月,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吴焕先的妻子曹干先听说红二十五军军粮短缺,为支援红二十五军,她将婆媳二人乞讨来的一袋“百家粮”送到七里坪龙王山红军阵地。身怀有孕的她,由于饥饿,在返回途中死在了荒郊野地。同年冬,吴焕先的母亲因不屈从于敌人的“移民并村”清剿计划,躲在自家的夹墙缝里活活饿死,二嫂也因在“难民所”吃了敌人掺有石灰渣子的饭被折磨致死。就这样,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为了革命抛家舍业,敌人的迫害让他家破人亡,全家牺牲了九口人的生命。剩下孤苦伶仃的小侄女吴淑荣,被人收为童养媳,四弟吴书先也流落异乡。

    红薯地里埋银元

    吴焕先的心里永远装着革命事业、战士和老百姓,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是有条不紊、指挥若定。1928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处于低潮期。深秋的一个夜晚,党代表吴焕先和三十多名赤卫队员被一营国民党和民团武装围困,三天来,吴焕先和战士们除了就地弄点野菜、野果之外,别的什么吃的也没有,处境相当艰难。敌人戒备森严,要突围出去不容易,他要想方设法保存这支革命力量,他果断地对请示命令的吴先恩同志说:“我们在这里饿肚子,目的是麻痹敌人,造成突围的条件……”

    “可是不吃东西不行啊,连最壮的战士牛挺俐都顶不住了!”吴先恩着急地插了一句。

    “黄昏的时候,敌人还不来攻山的话,我们再组织人去采些野果。”吴焕先举目望向远方说,“派出去侦察的同志今晚该回来了,我们要等待最佳时机!”

    天黑了,山下一片静寂。吴先恩遵照吴焕先同志的指示,带上一小队去采集野果。小队员蔡斗子的活泼劲儿又上来了,唱起了党代表教的歌谣:

    深山密林是我房,

    野果、野菜是我粮。

    不怕艰难和困苦,

    坚决奋斗不投降!

    歌声突然停止了。“可好了!这儿有一块红薯地!”小蔡斗子兴奋地叫了一声,饥饿使年少的他忘掉了纪律,不自觉地用他那两只小手没命地扒了起来。

    “不许动!”牛挺俐坚决地制止了他。这句话,恢复了小蔡斗子的理智,他朝牛挺俐做了个鬼脸,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除小蔡斗子外,大家都知道这块红薯地是党代表吴焕先最早发现的。那天刚来到山上,他去周围看地形的时候,就已经瞧见了,虽然没吃的,但他从没挖过一个红薯,还教育战士们要爱惜老百姓的财产……

    时值深秋,山里的野果已剩不多,这次他们也没有采到多少。晚上,派出去侦察的人回来后,弄清了敌人虚实,吴焕先决定率部突围。他把大家叫到一块,说道:“现在,我允许每人去扒两块红薯吃。”大家听了一愣,正要说话,吴焕先又说:“去吧,吃饱了才有劲突围,才能保存革命的火种!百姓的损失,我有办法补偿。”

    战士们按照命令,扒了两块红薯吃了下去,浑身有了力气,成功地突围下山了……

    三个月以后的一个深夜,吴先恩带着这支部队又来到了突围的那座山下--王家大湾。

    进村一看,家家户户都紧紧关着大门。正在他们着急的时候,村西走来-位老人,硬要拉战士们住到家里。

    一进门,老人就亲亲热热地招呼战士们坐下,他烧水端茶地忙乱了好大一阵子,这才得闲拉起了家常:

    “红军同志,我告诉你们一桩稀罕的事儿,三个月前,有一天,天麻麻亮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伙子红军,到了我们这西山上就不走了。白军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这座大山包围得水泄不通。”

    “山上有我一块红薯地,我老惦念着红军没吃的时候,会把它吃光。过了几天,晚上约摸三更时分,外面的枪响的跟爆豆子-样,红军突围走了。第二天一早,白军就滚蛋了。我捞起一把锄头,急忙忙就上了山。心想赶快把红薯刨回家藏起来好过冬,兵荒马乱的年月,把好吃的东西放在山上,总叫人放心不下。上山一看,红薯少了一大片,我想准是红军给扒吃了。谁想刨在一棵红薯上,往上-拉,一个白布包包。这是咋回事?打开一看,里面包着五块白洋!我赶忙拍了拍布上的土,布上写着两行字:‘亲爱的老乡!我们是红军,因为要同白军作战,吃了您的红薯,随付白洋五元。请收。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2-03-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