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那年,哥哥25岁,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毅然地离开了家乡;那年,弟弟8岁,看着最疼他的哥哥离去的背影,泪眼相送。突然,噩耗传来,兄长杳无音讯,弟弟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的寻亲之路。70年了,茫茫人海中,他是否还能找回那个可亲的背影?哥哥武怀让,1899年出生于孟县城内南街,早年参加革命,1936年在当时的苏联遇害。弟弟是仍在孟州居住、今年已92岁高龄的武怀谔。
11月2日上午,孟州市会昌办事处西街村92岁的武怀谔老人拿出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辑研究处寄来的公函,公函上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土地革命战争馆》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沿革”表中增加了武胡景任临时中央军事部长的内容。武胡景即武怀让,是武怀谔找了七十多年的二哥。
天涯相隔 兄弟一别成永诀
上个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孟县,憨厚的私塾先生武凌汉膝下有三个儿子:老大武怀谦,老二武怀让,幼子武怀谔。武怀谦和武怀谔都是本分的孩子。而老二武怀让却让武凌汉高看一眼,他思想活跃,敢向黑恶势力挑战。
1924年7月份,武怀让从唐山回家,说要和同学一起去德国留学。或许知道二哥要走吧,那晚,8岁的武怀谔死活要和二哥一块儿睡。兴奋中的二哥给他讲起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CP”救穷人的故事。第二天,武怀让带着满腔的革命理想走了。谁也不知道,这一别竟是兄弟俩的永别。
1936年7月份,在驻马店一家油坊当徒工的武怀谔突然接到二嫂的弟弟从山东转来的信。他迫不及待地拆开这封盼望已久的信件,可没等看完,他便面如死灰:二哥在莫斯科失踪了!
离家当学徒以来,他不时听人说共产党被砍头的事,他感到二哥说的“CP”就是“共产党”。不能明找只能暗寻,他既不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又不像找普通人那样见人就问,听说啥地方枪毙共产党,他就想尽办法去看,听到有人谈论闹学潮的事,他就侧耳细听,希望找到蛛丝马迹。然而,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武怀谔盼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苦苦寻觅 一波三折终无悔
从1936年到1949年,武怀谔辗转河北、山东、江苏、黑龙江、浙江等省市寻找二哥……他一路走来一路查寻,可始终没有消息。堂弟劝他:“哥,你的心也尽到了,找不着就死心吧!”他倔强地说:“俺就是找到头发发白,也要找!”
全国解放后,武怀谔成了国家干部,他认为加快寻兄步伐的时候到了。其实,寻找武怀让谈何容易,武怀让长期在白区工作,有关他的个人资料少之又少,且武怀让参加革命后前前后后用过13个化名,找起来更难了。
1957年6月份,反右运动开始了。武怀谔并不知道,当他急切寻找兄长的时候,一直不曾与他谋面的二嫂侯志已通过努力将情况反映到了中央政府。1957年,中央政府追认武怀让同志为革命烈士。
柳暗花明 英魂终归故里
1972年,退休后的武怀谔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寻兄路上。查阅书刊、寄信求证、外出调查,能用的方法他全使上了。上个世纪70年代,各地党史部门大多瘫痪,许多信件寄出后没有音讯。
1983年1月5日,来自著名党史专家胡华的一封有价值的回函引起了他的注意。胡华称:“武胡景是由党的特科机关派往莫斯科学习的,此事陈养山同志大概记得。”接着他又写信给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陈养山,陈养山说:“我没有同武胡景同志见过面,他可能是1933年春或初夏,调任中央特科负责人的。”原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说:“1922年夏,我考入唐山交大预科二年级。当时唐山的党团组织负责人是邓培同志,交大的党团组织负责人是武怀让同志。”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薄一波说:“吴夫敬(即武怀让)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早年入党。”
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地的一位自由撰稿人依据他提供的资料撰写的传记在某党刊上发表,引起了强烈反响。北京市的涂胜华看到后,寄来了武怀让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时的珍贵资料,并称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王健英的两本著作《红军统率部考实》和《中共党史风云人物》里均有武怀让的事迹。《中共党史风云人物》如是记述:1931年年底,武胡景被调回上海,担任中共临时中央军事部部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中共白区地下工作高级领导人,中共中央白区军事工作主要领导人。
2006年6月5日,武怀谔终于得到了一条残酷却真实的消息:二哥早在1936年被诬陷死在了当时的苏联。
随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专题栏目《永远的丰碑》以“天地能知忠烈心”为题向全国郑重介绍了武怀让的革命业绩,全国数百家党报给予了转载。当地政府还根据武怀谔提供的资料出版了《武怀让传略》。为褒扬英烈,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合投资数十万元建造了武怀让纪念馆。今年2月份,孟州市委决定将武怀让纪念馆定为廉政教育基地。【原标题:72载寻兄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