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红色群英谱系列 韩钧:功勋卓著的革命战士

2013/8/27 16:10:31 点击数: 【字体:

    韩钧,原名韩水清,1912年出生于新安县,1931年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1933年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加入中国共产党,和薄一波等同志一道领导狱中斗争。出狱后,他带领我驻晋一部长期与阎锡山斗争,并两次参加解放洛阳战役。韩钧是我军的优秀战士,30多岁即担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37岁时病逝。

    最初,我是从《新安县志》上看到韩钧同志的英雄事迹的。他是新安县石井乡人,1912年出生,当地人说他打小就是读书的料,13岁就考入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当时,村里的教书先生预言:“这孩子长大之后,文可提笔写字,武可带兵打仗,一定会升官发财,出人头地,绝对不会窝在这山旮旯里。”

  但是,韩钧走的不是升官发财路,他走的是一条坚实的革命之路。

  

  韩钧是读书的料,但他家并不富裕。石井这个地方很穷,距县城46公里,西边紧邻渑池县,土地瘠薄又很缺水,尽管他常被同学称为“乡巴佬”,受到官宦子弟的歧视,但这挡不住他求学的路。

  他在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对“创造社”作家写的作品非常感兴趣,尤其钦佩郭沫若汪洋恣肆的诗歌风格和革命热情。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与同学们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经常在一起探讨革命真理。学校当局视其为“危险分子”,1929年春,以“参加学潮”的罪名,将他开除学籍。

  这时他17岁,正是读书求学的好年华,亲友们见他在家里窝了许多时日,都觉得他半路停学太可惜,就凑了一笔钱,让他到北平的中国大学当旁听生。1931年,韩钧19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发现这座城市比洛阳更能得风气之先,青年学子的思想很激进,他就和许多爱国青年一起,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1932年春,他加入共青团,来到北平西郊发动工人、农民、学生组成抗日义勇军。这年8月1日,他率领抗日义勇军举行抗日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城区进发,他打着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当时的形象就如《青春之歌》中的卢嘉川,英姿勃勃,从容镇定。面对军警的阻拦和水枪的扫射,他和同学们手挽手肩并肩,高呼着口号前行。最终,游行队伍被反动军警冲散,他当场被逮捕,两个月后被关进草岚子监狱。

  草岚子监狱当时称“北平军人反省分院”,是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地方,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同志当时就被关押在那里。那里的环境比一般监狱更为森严:两扇黑漆大门紧闭,旁边仅留供一人出入的小门。高墙内阴森森的,四周是密密匝匝的电网。

  但是,革命者就像火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燃烧。韩钧一进监狱,就设法和薄一波同志取得了联系,在狱中地下党的领导下,韩钧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革命新战线,他热情参加了由难友们组织的“反克扣伙食,反封锁书报”斗争。他善于演讲,语锋犀利,在与敌人的论辩交锋中,常把敌人驳得无言以对。他还特别注重学习,经常和难友们秘密传阅马列著作,许多篇章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当他发现狱中难友有人会说俄语、日语、世界语时,便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初步掌握了这几门外语。

  1933年,他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冬天参加了狱中地下党领导的绝食斗争。在这次斗争中,他和同志们整整七天没有进食,到最后,有的同志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了。虽没有枪弹横飞,虽没有鲜血淋漓,但死神就在眼前,当时大家有一个口号,就是“坚持斗争到胜利,否则宁可饿死”。这句口号喊到最后,每吐出一个字都很困难,但大家用眼神相约,彼此鼓励着拼尽力气喊出来。

  绝食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但敌人也察觉到狱中有共产党地下组织,于是指派两名特务,佯装“政治犯”进入韩钧所在的牢房。起初,韩钧并不知道这两人的来历,但机警的韩钧,只和其中一个“政治犯”谈话,故意不和另一个搭腔。他发现,只要他和那个“政治犯”谈话,另一个“政治犯”就会很关注,眼睛乜斜着往这边看。机智的韩钧判定这两人是特务,立即向党组织汇报,让所有同志提高警惕。

  

  1936年9月24日,韩钧等同志被营救出狱。10月,他参加了中共山西统战工作五人委员会,随薄一波同志到了太原,担任“牺牲救国同盟会”军政训练委员会政治部干事。1937年,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很快把战火烧到了三晋大地。韩钧当时在祁县,这里的民众抗日热情很高,韩钧就组织了“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

  这是一支临时组建的队伍,武器装备不好,但部队经过整训,颇有战斗力。韩钧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亲率队伍上了前线,频频和日寇作战。他还带领部队在洪洞、赵城一带组织农会和妇救会,一方面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抗敌锄奸,建立了包括儿童团在内的各级自卫队,抗敌决死二纵队迅速壮大起来。

  时局复杂,大敌当前,全民抗战。阎锡山当时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他表面抗日,骨子里却害怕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壮大。1938年,他看到韩钧领导的抗敌决死二纵队已经发展到2万多人,甚为害怕。1939年3月,他突然调韩钧离开决死二纵队,并指派他的心腹梁化之监视韩钧。面对复杂的形势,韩钧头脑清醒,针锋相对,撰文揭露阎锡山顽固派的阴谋,强调精诚团结、坚持抗战。阎锡山见韩钧如此能干,不无忧虑地对梁化之说:“韩钧这个人,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

  而此时的韩钧,也在密切注意着阎锡山的动向,当他发现阎锡山与日军秘密来往时,迅速向党组织汇报了这一情况。事已至此,阎锡山决意杀掉韩钧,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梁化之。当年11月26日,梁化之打电话让韩钧去“谈工作”,韩钧意识到敌人要下毒手,就提出要回新安县老家探亲,顺便到自己的防地去看看。梁化之这次很爽快地答应了,假装关心地拉他来到地图前,提醒道:“现在敌军到处搞暗杀,你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否则有危险。”

  原来,这是梁化之的阴谋,他担心在当地直接杀韩钧影响太大,于是将计就计,假意放走韩钧,却命令沿路顽军拦截,务必把韩钧杀害。但韩钧十分机警——梁化之一反常态过分“热心”,引起了他的警觉,于是他也将计就计,说:“谢谢你的提醒,我明天就动身。”当天下午,他纵马向东抢渡黄河,日夜兼程抄小路回到了决死二纵队,立即向组织讲明了十万火急的斗争态势,并先发制人,把阎锡山派来的200多名军官集体剔除出去,从而纯洁了革命队伍,稳住了阵脚。

  阎锡山听到这个消息恼羞成怒,谎称下一步要对日军搞“冬季攻势”,命令韩钧马上集结二纵队作为“第一线”,务必于12月5日向同浦路日军展开破击战,但同时又命令顽军作为“第二线”,部署在二纵队的背后。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07-10-1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水东烈士陵园:英雄长眠 丰碑永存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