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亮眼的橘色短夹克、摇滚范儿的利落发型,眼前的新任全国人大代表、央视河南籍知名主持人张泽群,比起每年在春晚上朗读贺电的那个他,更加英俊、可亲,举手投足透着股精气神。
说城市化的专业,谈家乡的深情,讲雾霾的担忧,感叹河南考生遭遇不公时的义愤,接受大河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张泽群很直爽:“河南的孩子伤不起!是谁规定我们必须多考100多分才能上一本?凭什么要吃这个亏?”他加上手势,“我们有172位人大代表,一定要为河南考生呼吁!就算解决不了,最起码让时代关注!”
□记者 张渝 实习生 郭玉 文首席记者 杜小伟 图
[决心]
20多年前离乡,这次从河南再出发
大河报记者与郑州老乡张泽群的“偶遇”纯属意料之外,定居在北京且工作繁忙的他,原本可“静候”河南代表团的到来。
可张泽群没有,他按时按点回到故乡参加了河南代表团的培训。
“被选为人大代表,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身份、新的阶段。”张泽群说自己20多年前从郑州出发、到北京读书,“这次,我一定要从河南再次出发,”他加重语气,“河南人民把我选出来,我一定要把这里当作又一个起点!”
“你一定要写,我是央视河南籍主持人张泽群!”采访开始,他对着记者强调“河南籍”这仨字。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记者发现,许多内容有关河南,遇到“河南正能量”的帖子,他势必转,还自豪评论,“中!河南人真是中!”
“家乡新闻,我尤其关心,每次回郑州,第一件事就是看大河报!”拿着记者名片,他笑了,“不仅是我,许多身在北京的河南朋友,都在关注着河南的一举一动。大河报,为我们提供了一解乡愁的精神食粮,内容丰富、观点独到,连我父母都是大河报的忠实读者!”
果不其然,说起中原大地正在发生的一切,张泽群侃侃而谈,“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的突破,经济上去了之后关键是要促进人民生活的发展。”他认为,将来的中原经济区,可能成为“中原生活区、中原生活圈”。他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聚留于城市。“所以城市化的根本在于人的需求。盖了一堆人们买不起的房子,只能让人们增加不安逸甚至不安全感。那样的城市化,实质是伪城市化。真正的城市化,必须以人为本。”
[呼吁]
“我曾四次参加高考,得为河南的孩子说点啥!”
张泽群说,自己参加过四次高考。“所以我要为河南的孩子说点啥,他们伤不起啊!”
他感叹,我们大学的分配都已经市场化了,为什么招生还要严格控制各种计划和指标?为什么河南的孩子去上北大、清华就得比别人多100分?这对人口大省和一些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地区是不公平的。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说严重点,违反宪法所规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指生产资料的公有,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教育资源也许是比生产工具更重要的生产资料。各地不同分数线,公然制造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谁都知道,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取知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为什么不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呢?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36年了。这个问题还存在着,是我们没有解决教育不公平的能力?还是人为设置的壁垒?”张泽群感叹,河南有一亿多人、172位人大代表。我们能不能形成呼声,就算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也得让时代关注,为了河南的孩子!
[看法]
空气之中,人人平等
从北京的“十面霾伏”到郑州的“雾霾围城”,张泽群有话说——在北京时经常胸闷,我就想:环境污染是个阶段性的问题,有大量的生产就会有大量的排放,但在排放之前,能不能加大处理力度?现在不仅仅是空气排放,更恶劣的是向地下注入污水。“宪法规定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可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不遵守?”
张泽群说,世界都已经变平了,全球现在是一个村落,空气是一个大循环,谁都离不开谁,谁都有责任。“在宪法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恪尽职守’,每个公民都应有宪政意识、法律意识!”
[心声]
中国梦起点是有尊严的衣食住行
很多人只知主持人张泽群,却不知他还有一个身份——作家冯骥才的“入室弟子”,冯老先生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求学过程中,张泽群关注城市化和城市文化的问题。“现在是一个城市化的时代,城市化主要是农业人口向非农生活状态的转移。”张泽群此次在全国两会上,想说一说“如何在城市化过程当中,使农民工得到更多关照,尽可能获得市民待遇。他们的子女也得到正常教育,家庭得到同样保障。”
张泽群认为,城市流动人口的群体如果太大,会对社会稳定造成隐患。欧洲发达国家和南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有过先例。“如果解决不好流动人口的问题,对于我们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非常不利。”
他在微博上诚恳地发出邀请,“借助微博,征询大家意见,恳请支持。”目的是让头一回当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可以“为人民效力,为国家履职,为时代尽责”。
“中国梦的起点是有尊严的衣食住行。我们这样在路上,梦想也在路上。”采访的最后,张泽群以此结尾。【原标题:央视河南籍主持人张泽群 为考生呼吁高考平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