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泽群:看青春最后一眼

2013/8/26 16:31:39 点击数: 【字体:

    拿到北广学生证流下了眼泪
  
    听张泽群聊成长的往事,耳际飘出一句郑钧的歌词:没有永远,但还有明天,明天也许一切都会改变。我想,张泽群也许正是凭着这么一种信念,在第三年的高考中,才终于如愿地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当我拿到‘北广’的学生证时,我端详了好久,眼泪痛痛快快地流了下来。每一次高考失败对我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更没哭过。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也懂得了珍惜。”张泽群没有回避自己的落榜经历,而是坦然笑答。
  
    正因为懂得珍惜,张泽群在班里才显得“早熟”。念大一时,张泽群就开始了无意识的写作。那时,谁到“北广”来做报告或讲座,张泽群都用心地记录下整个谈话,以及自己的感受。“第一次是演‘大赤包’的李婉芬老师,她讲她的人生经历,很真诚,很感人,我就在下面作了个简单的记录、归类。李老师看后乐呵呵地说,‘你记得还挺全’。”那篇“记录”不久后在张泽群的老家《郑州晚报》上刊登了出来。“人家编辑告诉我,这是‘访谈体’,那时我不懂。”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1988年初,张泽群去中央电视台实习。“我拿着话筒,骑着自行车满街瞎转地‘练摊’。开始连剪辑都不会,就把不同的问题堆在一块儿了事。”渐渐地张泽群开了窍,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专题节目的采编播写。“每星期都要做一个录音报道,相当于电视台的专题片,大多是青年人关注的社会性话题。这不是播音员的活儿,应该是记者的活儿,照这样发展下去不就是主持人嘛。”这个想法,让自得其乐的张泽群兴奋不已。
  
    后来,北广85级新闻系要办一个主持人研讨班,开设强调主持人的专业课。张泽群就把自己作的节目和发表的文字作品送到了新闻系,想转到这个班上去。新闻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提醒张泽群“不能占新闻系的分配名额”,播音系对他转出去的条件是“不管分配,谁要你你就分到哪儿”。张泽群成了“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那时,大学生毕业分配绝对是一件挺大的事,双向选择才刚开始提倡。”可张泽络就认准了一个理儿,乐呵呵地坐进了新闻系的课堂。“我毕业那年,北京第一次搞大学生供需见面会,我和农业电影制片厂‘对上眼儿’了,顺利地签订了协议。多亏了人家要我,不然我连北京都留不下。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张泽群是在1993年公开招聘时考进中央电视台的,他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被分配到农业电影制片厂,不“安分守已”的他又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
  
    和“老三届”的对话
  
    如果没有对主持人这一概念的“先知先觉”,张泽群不会转系;如果不转系,张泽群就没有主持人大赛上的两次“辉煌”。
  
    1988年在央视的“如意杯”主持人大赛上,张泽群意外地获得了业余组的第三名。说“意外”是他的自谦,那个获奖小品“大学校园麻将热”就是张泽群在电台采访许多高校的积累。“后来,央视要开一个青年节目,就把我叫了去,这样我才有机会到电视台打工。”
  
    央视1991年举办的青年节目主持人比赛,曾经轰动一时,论“阵式”和去年的“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有过之而无不及。张泽群那会儿正在青少部“打工”。“人家对我不太满意,要招新人,有好的就上,没有还用你。”张泽群是那种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的人,“我走的每一步要么是对以前的否定,要么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张泽群顶着巨大的压力,咬牙报名参加了比赛,并凭着自己的出色发挥站到了一个重要栏目的主持人的位置。也就是他一“站”8年的《12演播室》。
  
    1996年,张泽群参加拍摄了一部反映“老三届”的专题片《走过青春》。按张泽群现在的说法,“那是一次自残”。张泽群用了十个月的时间,通过在内蒙古、云南、四川、陕西、黑龙江等9个省市的艰难跋涉,共拍了140盘(每盘30分钟)的素材带子,最后编辑成120分钟的专题片。“从立题、编导、撰稿、采访到音乐、歌词甚至剧务,都干遍了,我对电视的体会更深了。我从自己的角度看到了老三届的青春背影,看到了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什么是青春的法则。”
  
    主持节目的过程就是自己创造机会的过程
  
    张泽群整个主持节目的过程都是思考的过程,追求的过程,是自己创造机会的过程。
  
    1995年夏天,张泽群到河南某县采访,闲谈时县里人提到该县在卖血人群里发现了8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刚听到时他觉得是一个荒唐的奇闻,可是略经思索,马上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中原腹地的一个县居然就有8例,看来艾滋病已经逼近我们身边了。那么青年朋友们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吗?他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了吗?他们是否知道防范的措施呢?一系列问题浮现在张泽群脑海中。在拍摄过程中,又不断发现新情况,促使他又思考许多新问题。他想到人对生命把握及对死亡的感知。许多人很少去珍惜生命,而那些患了绝症,被提前判了“死刑”的人,他们对生命的渴望,那种与死神抗争的顽强,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生命的可贵。他进一步想到,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的采访,让他们站出来说话,一定会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他更坚定了信心。片中,他和一位已经感染上艾滋病毒的男青年接触,握手时,明显感到男青年那只手瘦骨嶙峋,冰凉,没力度,然而这样的人还是渴望活下去,他姐姐说:“他正在写信鼓励一些得癌症的人战胜疾病,与死亡抗争。他想在生命之余,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发挥一点生命的能量。”张泽群还通过采访一个染上艾滋病的卖淫女孩,用这个女孩的一句话告诉青年朋友:“原来想艾滋病还离我们很远,现在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洁身自好。”张泽群经过对素材的充分调度,拍摄出一部选材鲜活、问题尖锐、思想深刻且极富启迪性和感染性的好片子,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后来经过调查显示,该节目收视率达11.9%,是“12演播室”栏目历史上最高的一个点。
  
    一个现象只要被张泽群看到了,他就能多想一些。一次他偶然想起了当年“红卫兵”那代人,进而想到他们的青春能给现在的年轻人带来什么启示,于是做了一个片子,支撑这个片子的一个点是这样一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江南时报 2002年04月2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