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向西北方向驱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焦作。当时正是春天,并不算宽的街道整齐而干净。在这个小城,陈中的名字家喻户晓,随便找个路人,问一声“陈中以前待的体校在哪儿”,他们都可以准确地指出方位。这,就是陈中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先与篮球结下缘
焦作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由于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里曾经工厂密集,烟囱林立。一直到现在,看到那些早已不用的废旧烟囱,似乎还能想象到这个城市的过去。
我们的运气不错,因为陈中当年的教练戴坪这段时间正好回焦作休假,篮球运动员出身的戴教练已经随爱人离开焦作好几年了。
在体校略微显得有些陈旧的办公室里,已经年过中年的戴教练还保持着姣好的容貌和身材,而说起陈中,她的语气明显有些兴奋:“这可是我们焦作的骄傲。”
在娱乐生活极度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工厂里的工人们业余生活也十分单调,于是,以厂子为单位组织篮球赛,便成了那个年代这座城市最大的亮点。在这样的环境下,篮球自然而然成了焦作这个小城的特色。陈中的父母,还有戴教练,当时都是业余篮球的好手,在一来二去的比赛中,陈妈妈和戴教练成了好朋友。
教练说她最刻苦
受父母身高的影响,陈中小小年纪就显得有些“鹤立鸡群”。7岁那年,她已经长到了1.3米,陈妈妈灵机一动,带着她来到了当时的焦作业余篮球学校,找到了戴教练。
尽管已经过去快20年了,但是第一次见到陈中的场景却一直留在了戴教练的脑海里,“我一看到这个孩子,心里就‘咯噔’一下,她长得又瘦又高,测试的时候发现她跟腱长、身体条件好、头脑灵活,绝对是个好苗子。”
陈中很幸运,由于身体条件出众,她没有经过选拔考试就留了下来,而她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刻苦和成绩的突飞猛进,也一直让戴教练觉得十分欣慰。
在和戴教练的交流中,“刻苦”是被她重复最多的一个词。戴教练还清楚地记得,在篮校期间,陈中基本上没有缺过课,“她很小就自己骑车来训练,训练从每天6点开始,7点训练结束吃早餐,然后8点再去学校上学,下午放学后再回到篮校继续训练。”听起来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但是事实上,陈中家到篮校差不多有10公里,从篮校到焦西小学大概有8公里左右,陈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也曾顽皮偷着玩
由于在少年篮球比赛中获奖,陈中被河南省评为“苗子运动员”。这个称号,至少可以保证陈中进入省队。
但是一离开篮校,孩子爱玩儿的天性马上又在她身上发挥出来。
王鑫是当时陈中在焦作篮校的同学,陈中在王鑫的脑海里是一个活泼外向、无话不谈的好玩伴。孩子们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王鑫回忆说,那会儿每天训练完她们也都背着教练偷偷去找地方玩。
由于焦作业余篮校离人民公园很近,于是这里便成了小陈中、小王鑫们最常去的地方,趁着午休或者下午放学后,陈中和小伙伴们就常常在这里“集合”,抓紧分秒时间娱乐,而陈中不仅在这里自学了滑旱冰,还学会了游泳。回忆起当时学滑旱冰的场景,王鑫也不禁笑出了声,“当时我们个子都比较高,重心也高,学习滑冰可吃了不少苦,摔疼屁股那是经常的事儿。”
到了夏天,公园里的游泳池显示出了它的吸引力,王鑫“坦白”道,“有时候中午玩得太疯了,下午训练的时候,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困,想睡觉。不过陈中倒还行,训练质量有保证,可能是她体力好,所以连戴教练也没看出来。”
田径突出弹跳好
对于王鑫说的这一切,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戴教练颇为惊讶,但是很快她就表示了理解,“孩子嘛,这是天性。”
或许是由于陈中成绩出色的原因,戴教练对她的事情了解颇多,当被问起陈中在哪个小学上学,她想也没想就告诉我们,“焦西小学。”从篮校出来,我们的下一站定在了焦西小学。
焦西小学在一条小街上,校园并不算大,操场上几十个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在练习跑步。让我们意外的是,对于陈中的追寻在这里却差点“断节”。学校新任的校长只是知道陈中曾经是学校的学生,但是具体的情况就一无所知,档案室里尘封的资料堆成了小山,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却无法找到陈中当年的印记。
所幸校长是个热心人,她四处打电话找到了陈中上学时的班主任王芳。王老师在接到校长电话后赶到学校来,已经退休的她对于十几年前的事情有些模糊,只依稀记得陈中当时个子很高,“坐最后一排,比男孩子都高,还有就是体育特别好。”
和王老师相比,当年的体育老师毛建侠对陈中的印象就深得多。“陈中上学的时候,田径方面比较突出。”毛老师说,“她个子比同学都高出一头,虽然她速度不快,但是她的弹跳很不错,上学的时候她经常参加跳高比赛。”
而在毛老师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张陈中小学四年级参加运动会的老照片,戴着白色发卡的陈中略显羞涩地站在同学们中间,手里举着一面红色锦旗,上面写着“奖给总分第三名”。竞报记者李洁【原标题:陈中成为家乡代言人 身体条件出众曾与篮球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