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伯驹之女谈张伯驹的收藏与捐赠

2013/8/16 18:14:25 点击数: 【字体:

    北京后海南沿26号院,张伯驹与潘素的故居,朱门灰墙,静谧怡人。在院子里一棵已有百年的丁香树下,张伯驹潘素的独女、年近八旬的画家张传綵老人,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

  张传綵老人展示了一张1956年的“褒奖状”,上写“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黄庭坚草书卷等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献国家化私为公……”“褒奖状”的书写及签发者为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

  “对于流失的东西,父亲想办法借钱也要把珍贵的收藏品文物买回。”张传綵说,父亲以高价买回的《游春图》,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现在已成为镇院之宝。

  作为一代收藏大家,张伯驹一生醉心收藏,最后还珠于民,但却被扣上“右派”的帽子。“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给我一顶帽子呢?”张伯驹曾说。由此,人们惊叹他的天资超逸,而又翛然尘外。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张伯驹先生被称为“奇人”,在你眼里他奇特吗?

  张传綵:父亲是个奇人,父亲老家在河南项城,是个旧官僚家庭,兄弟姐妹唯独他不抽大烟不喝酒,他的弟弟张家驹就因为吃喝嫖赌,把家里的地都卖了。父亲在袁世凯的模范团呆过一段时间,20岁毕业后,在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升至旅长。直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彻底失望,从此放弃行伍仕途,协助父亲打理银行,任盐业银行常务董事。但他喜欢琴棋书画,30岁时开始收藏书画。我爷爷就说他是败家子。但所谓的败家子(行为),现在看都是对我们国家有利的。

  父亲是个慷慨的人,只要有困难的人找到他,父亲总肯帮忙。我们钱不够的话也会想办法向别人借了给他。包丹庭家有困难,找到父亲,但没有直接说借钱。父亲为了帮助包丹庭,就和他互换了房子,由于包丹庭的房子比我们的好一些,父亲还贴给他一些钱。

  父亲喜欢字画,看什么东西都是过目不忘,老先生们家里书架上的书,只要父亲看过,放在哪个架子上、第几行、第几本,父亲都能记住。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一些收藏品大部分都放在银行里,没有放在家中。

  父亲是个怪脾气,人家叫他“张大怪”。一次,有个他不喜欢的人来找他,父亲在下棋,人家叫他“张大爷”,他就是不理人家。我只能招呼客人说,您请坐,请喝茶。我还问父亲,爸爸您怎么不理人家啊,他还是不吭声,也不理我。对于不是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他就是这样。谁的品德高尚,谁的品德低劣,父亲心里有数,他什么都不说。

  艺术评论:别人眼中的“民国四公子”、文化奇人、才子,在父亲这个角色上,留给你怎样的回忆?

  张传綵:父亲喜欢女孩子,我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父亲特别喜欢,从小带她们出去玩,到莫斯科餐厅去吃饭,这与他和我母亲关系好是有关系的,夫妻感情好,对孩子就好,爱屋及乌。母亲则喜欢男孩。

  平时,父亲对我们的管教少一些,母亲则多一些。母亲脾气大,对我们管教严格,对我们不满的时候还拍桌子,我们则听着不敢吭声。等我工作了,母亲还教育我涨工资的事情都不要和领导主动提。父亲则不管这些事情,不过,我和丈夫在西安工作的时候,夫妻俩工资加在一起一个月才110多块钱,养了4个孩子,父亲总是问我是不是有困难了,还替我算账说,你孩子多,挣的钱不够花啊。

  艺术评论:父亲在收藏、艺术方面的一些见解和心得,是不是也经常教授给你?

  张传綵:父亲出身于一个旧官僚家庭,在生活问题、经济问题上不允许我们小孩过问。包括收藏的一些事情,父亲从来不对我们小孩子讲。平时有客人来,允许小孩子出来,你就见,比如比较熟悉的戏曲界的,我们小孩子在一旁听父亲倒是不管。

  家里以前接待的都是文人,戏剧界、书画界的人士,我们住在西城大拐棒胡同,也就是原属李莲英的宅子里时,那个房子大、院子也大,每个礼拜父母都有几次要请客,研究美术、京剧,很多名家都到我家来。父亲买字画、艺术品从来不讨价还价。母亲也相信父亲的眼力和水平,只要是在书画、文化艺术上的事情,母亲是相当配合父亲的。经济问题上父亲一点也不过问,钱有与没有,都是母亲在掌握。不过,我家也并不是老是有钱,没钱了也要去借。

  家里吃饭也不是整天山珍海味,父亲吃饭比较挑剔,有肉的饭菜,肉不吃,但要喝它的汤。冬天的时候就炖肘子熬白菜,或者鸡汤熬白菜,但父亲不吃肘子也不吃鸡肉,只吃白菜喝汤。父亲还喜欢猫、狗这些小动物,家里也养了小猫。

  父亲最喜欢古代的十番音乐,也有不少京剧名家经常和父亲来往,我也耳濡目染,效仿他们的唱腔。母亲喜欢弹琵琶,我喜欢弹古筝。我工作后还在单位演过京剧《起解》,昆曲演过《扫花》。但我的父母从不强迫我去学这些东西。刚解放时,甚至我参加文工团的时候,还遭到父亲的反对。我报名去了文工团后,父亲马上派人把我叫回来了。

  艺术评论:对于有价值的藏品,张伯驹先生曾为此倾家荡产甚至危及到了生命。当时的具体细节是怎样的?

  张传綵:对于流失的东西,父亲想办法借钱也要把珍贵的收藏品文物买回。当时《游春图》流到琉璃厂的一个老板手上。父亲认为,这样珍贵的书画,不宜私人收藏,应归故宫博物院。他便找到故宫博物院,建议故宫博物院将此卷买下,还要求院方致函古玩商会,告知此卷不准出境。然而故宫博物院既不答应将此卷买下,也不愿致函古玩商会。最后,父亲决定自己出钱购买。由于钱不够,父亲忍痛将大拐棒胡同的房子,也就是原属李莲英的一处占地15亩的房院出售,换得220两黄金,另外加上母亲当卖首饰换来的20两黄金,才将《游春图》收下。

  1941年初春,父亲上班之时,突然遭人绑架,绑匪索价300万元(伪币),才能赎出他。知绑匪的目的是要敲诈他的名墨字画,父亲说,要我的命可以,就是不能动我的字画。如是僵持了近8个月,后来,母亲四处筹措了40根金条,才将父亲赎出,书画则一张未动。

  现在,《平复帖》和《游春图》都成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艺术评论:为什么会把这么珍贵的藏品捐献出去?

  张传綵:1956年,新中国第一年发行公债,文化部动员父亲等文化人士购买公债,可是家里没钱。父母就商量,共产党其实很好,有组织有纪律,我们不能听别人瞎说,亲眼见到的才为实。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在解放军到北平之前,谣言很多,社会上有种看法是对共产党的到来有点恐惧。我们全家也曾打算去美国,父亲为此找好了翻译,做好了衣服。最后要去的时候,父亲想,“我是中国人,为何要到国外去?他们让我去,但我一个中国人在国外能干什么?”那时候父亲60岁了,他其实怀疑人们对共产党不信任的说法。最后,父亲决定,“我不能走,我是中国人,死也要死在中国。”

  父亲觉得干脆把收藏的东西捐给国家,如果不捐,也不安全,画被偷被卖了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2-10-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