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40岁生日时,为了庆寿并为河南旱灾筹集捐款,张伯驹出演京剧《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请来京城京剧名流余叔岩、杨小楼、王凤卿、程继先为配角,这场演出惊动了全国。很多戏迷专程从南京、上海赶来,成一时盛事。
1998年是张伯驹诞辰100周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了《丛碧堂张氏鉴藏捐献法书名画册》,以资纪念。2008年2月28日,故宫博物院、中央文史馆联合主办了张伯驹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等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座谈会。大家对张伯驹先生的爱国精神及在诗词、书画艺术、文物收藏、戏曲音乐等领域的独特建树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画大师刘海粟评价说,张伯驹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赏、诗词、戏曲和书法,伯老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三代人接力建纪念馆
张伯驹去世后,潘素很想为丈夫建一个纪念馆。
张伯驹的童年是在项城度过的,他对家乡念念不忘,一生所撰诗、文、书、画的落款用的都是“中州张伯驹”。他曾为家乡撰写一副对联:“地属魏吴分两翼,乡间舜羽号重瞳。”
1987年10月,潘素带着女儿张传彩回到项城,与当地政府协商建纪念馆事宜。可惜的是,直到1992年潘素去世,张伯驹纪念馆仍是遥遥无期。
此后,身为北京小学教师的女儿张传彩为完成母亲遗愿,继续奔波。
1998年,张传彩去看望在北京住院的张柱堂时,希望张柱堂利用他在文化界的影响,接过这个重任。
2001年,在启功、欧阳中石、史树青、孙轶青等书画家泰斗的帮助下,张柱堂在北京成立了张伯驹文化艺术研究会筹委会。筹委会得到了京城很多文化界名人的支持,也收集了一些张伯驹的资料。
2004年,张柱堂回到了项城。在他的多方奔走下,2005年7月17日,项城市决定筹建张伯驹纪念馆。市长办公会纪要中说,项城是张伯驹先生的故乡,为这样一位誉满中外的杰出人士修建纪念馆,是家乡人民对他的最好纪念,同时,也是提升项城城市品位和文化底蕴的一项必要举措。
因种种原因,纪念馆并没有动工。
2009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中国社科院刘庆柱等12位科学文化界委员,提交了一份与此相关的提案。
提案中说,张伯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在国难当头时,张伯驹为了避免国宝流失,不惜倾家荡产;“西安事变”中,他敦促张学良将军逼蒋联共抗日;解放前夕,伯驹先生积极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进行和平解放北平之谈判;解放以后,伯驹先生没有将价值连城的118件国宝留给子女,而是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提案建议,在张伯驹的故乡河南省项城市修建一座纪念馆或艺术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柱堂认为,张伯驹是一位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也是一位爱国人士,是家乡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周口乃至河南一笔不可复制的独特的人文财富。在他家乡建纪念馆,不但可以弘扬和传播张伯驹文化,也可以提升城市内涵和气质。作者:殷晓章【原标题:“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