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城墙一段历史 细数南昌古城墙的变迁
一片城墙代表着一段历史,一块厚重的城墙砖的背后也隐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南昌,已经难以找到当年饱经风雨、炮火洗礼的古代印记,但一块垫在居民楼房下的古代城墙砖,又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历史的影子。
从汉朝土城到唐朝青天砖
南昌正式纳入中华疆土始于西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为“昌大南疆”,派御史大夫灌婴(后封颍阴侯)率兵“渡江定郡地”,进驻南昌,以为平定南越。公元前206年,灌婴在今青山湖区湖坊镇一带修筑灌婴城。灌婴为了建立永久的根据地,在镇守南昌的同时便开始修筑城池,并派一个叫章文的人负责具体设计。他在方圆仅十里八十步的城池周围筑起了六座护卫,其分别为南门、松阳门、皋门、昌门、东门以及北门。六门互相连接,长4000多米,城区面积仅四平方公里,连接六门的城墙用夯土筑成,这也是有史料记载最早的南昌城墙。
东晋文帝咸安年间,豫章太守范宁对城墙进行修整,在城东、西北两个方向各辟一门,因此共得八门。唐初,豫章城西移,于原灌城的西北方向筑建洪都城,城墙材料改土石为青天砖。先前设于灌城的南昌县署也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迁至现今省政协处(原中山堂)。而后的南昌城就是在唐朝城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武周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洪州都督李景嘉继续扩大洪州城增筑。全城四周仍辟有八个城门。门上题额由吏部侍郎徐浩所写。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韦丹任洪都观察使后,认为城内民舍都是毛竹结构,易失火,于是便改建瓦房,同时开辟南市和北市等三条街市。洪都城较灌城扩大数余倍,方圆二十余里,成为江南之都会,王勃的《滕王阁序》言及“闾阎扑地”、“桂殿兴宫”,便是对当时南昌盛景的写照。
宋城墙最长拥有16座城门
南唐交泰元年,中主李景升洪州为府,并建南都。建都带来大批的王公贵族,优伶歌女,南昌城再度大兴土木,营建殿宇,如长春殿(又名皇殿)、澄心堂等,同时将八座城门重新修葺,改东门称东华门,改西门称西华门。按照京都的建设格局,将城区拆迁规划,修宽马路,即“鸣銮路”。这是南昌仅有的一次建都史,至今南昌还留有皇殿侧巷。
宋代时期,南昌在唐城的基础上续扩十余里,今日的青山路口至贤士湖一带皆属城区,城中位于子固路一带。南昌城池亦增至16座城门。从南面的抚州门向西,有宫步门、柴步门、井步门、章江门、仓步门、观步门、洪乔门、广恩门、北廓门十一门,再由北向东南有琉璃门、坛头门、故丰门、广丰门、望云门五门,这是南昌城池的极致时期,城池长度近1.5万余米。淳化元年(公元990年)7月,由于南昌城北沙阜高涨,几乎与城墙齐高(一说为防卫之需),毁坏城墎达30处之多,淹没民舍2000余户。知州赵概命人用石垒砌,城墙便高一丈五尺,长达两百余丈。这是南昌城建史上首次用石料筑砌江堤,称“章江堤”。
民国时期南昌城墙逐步拆除
明初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命朱文正都督南昌。朱文正开始将城墙全部改筑成高二丈九尺、厚二丈一尺、深一丈一尺的规格,并对东、西、北城壕进行浚修。新筑的西城墙下一并挖出3000余丈的护城壕。自此,城壕由德胜门至广润门,宽十一丈,深一丈五尺,万余米的护城壕贯通全城。
重新修筑过的明代城墙比往先内缩三十步,废去五门,一共留下七座固定城门,七门司有各自的详细分工。南昌民谚“七门九洲十八坡”即由此而来。据记载,七座城门全部朝南,这项技术有赖于巧妙地工程设计与施工。筑城之始,工程便采用城门与城堡工事相结合的方案,在先代的城门之基础上,再加筑瓮城。瓮城由桐油、石灰、糯米汁砌巨砖而成,比城墙低三分之一,瓮城装配有千斤重的闸门。若战时,可将闸门放下以困制敌军。明初修筑的城墙采用厚实的柴烧石砖,而东、西城墙还分别采用青砖和红砖。自德胜门至惠民门段的城墙甚至由重达十余公斤的城墙砖垒砌而成。
明筑城墙共计7200米,这座城墙一直保留了500余年。自推翻清朝,民国始建后,南昌城区人口剧增,交通大为变化,南昌城墙因此逐渐被拆除。从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这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老城墙最终全部被拆除。而1926年北伐军攻打南昌时,守军将领邓如琢、岳思寅试图以火烧南昌城来阻止北伐军入城,因此广润门、章江门、德胜门处的民宅全部被烧毁,大火连烧三日而不灭,南昌城的历史建筑滕王古阁也在此次大火中被焚。
南昌难寻古城墙砖
南昌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杨建葆曾和人合作,手绘南昌七门风俗图,将发生在进贤门、惠民门、章江门、德胜门、广润门、永和门、顺化门城楼附近的故事绘成画卷,并且被七城会作为官方赠送的礼物。
据杨建葆了解,按照明朝的城址,南面城墙就是现在的永叔路和船山路;西面城墙是现在的抚河中大道、榕门路;北面城墙是现在的阳明路;而东面城墙就是现在的八一大道。
在史料记载中,德胜门至惠民门一段的城墙砖比其他处要厚重得多,甚至重达10余公斤。杨建葆说,原来的德胜门与八一桥等高。现今的江西出版大厦便建于城门基之上。而1969年,南昌开始建造江西省展览馆时还保存着当年的城墙根,墙根有十多级高,全由高10厘米、宽20厘米、长30厘米的柴烧青砖砌成。他还知道,在惠民门的上塘塍街还保存着一些百年老屋,有些以前就是粮食仓库。老屋中还可以看到明修城墙所使用的城砖,体积巨大。
连日来,记者多次来到上塘塍街,希望能找到古城墙砖的印记,但每次均扫兴而归。直到杨建葆拨通了记者电话,说他有朋友在榕门路曾发现过明朝的古城墙砖,因为按照明朝的城址,船山路的西边是古护城壕,东边就是古城墙,在榕门路靠东的店面后边,就是古城墙的位置。
终于,在榕门路洗木坊店后胡同内,记者找到了一条约5米长的地基,基石用粗重的条石砌成,上面糊上了水泥,水泥的断裂处上面布满了青苔,轻轻地将青苔刮去,古城墙砖就出现在眼前。不过杨建葆说,虽然这是古城墙的位置,但这肯定不是城墙地基,而是以前的居民将拆除的古城墙砖搬回了家,当成了建房的基石。文/图 记者戴炜亚【原标题:史料载灌婴最早修筑南昌城墙 宋朝最长城门1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