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精画是我国一种传统绘画艺术
在照相技术运用前,人们一般都采用炭精画绘制肖像
在郑州铁路局旁边有一个小店
它的主人李建强依旧传承着这项技艺
2008年被列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郑州铁路局旁边有一个10平方米的小店,挂满了许多栩栩如生比照片更有质感的画像,引起很多路人为之侧目。这就是炭精画,他们出自画师李建强之手。30年前,李建强初来郑州时,郑州当时还有寥寥几个炭精画室,后来,随着这一行的老人过世,稍年轻些的嫌不赚钱转行,慢慢地,便只剩下他这一家了。
炭精画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素描所具有的那种线条排铺明暗调子,而且炭精画在写实性上更优于调剂、调水、颜料的表现效果;有更强的立体感、丰富的色调层次、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更因为碳元素很稳定,上色之后不容易脱落,所以炭精画可以保存数百年而基本不变,李建强挂在画像馆外面的画有很多年了,都没有褪色。
炭精画是集艺术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独门画派。近年来,随着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关注,李建强的炭精画艺术于2008年被列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项荣誉让几次欲转行的李建强都又放弃了念头。
在科技浪潮汹涌的今天,手工技艺的非时尚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实,有一些人正在开始迷恋手工制作,而这一部分人正在越来越多。手工制作时的那份心意是机器批量生产无法代替的,那份厚重和情意是一针一线一笔一画密密交织出来的。对于李建强的炭精画专业画像馆来说,顾客们带着期盼之情而来,想得到的是对亲人的缅怀,如此的深情厚谊也许只能用心才能承载。
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学艺
努力画出当事人的“神韵”
李建强祖籍兰考,父亲李开诚是位画喜神的老艺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李建强对炭精画也有所了解,但他真正开始学习制作炭精画是15岁初中毕业。父亲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决定传艺给他。他经过几年的学习,出师后竟然青出于蓝胜于蓝。20岁的时候,他来到郑州在人民公园西门旁边开了一家炭精画店。刚开始,别人看他年轻,总有一种不信任感。李建强保证作画的质量,宁缺毋滥,再加上服务态度和气热情,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客人。
“一幅画,对我来说,是一种技术,对于顾客来说,可能凝聚着一种情感。”抱着这样的从业信念,李建强绘画时,在追求形似的同时,努力画出当事人的“神韵”。
李建强最难忘的是多年前的一次经历。那年,有位顾客听说他可以对着照片给逝者画像,便驱车从平顶山赶来,要他为自己已故的母亲画像。顾客说,母亲已经去世多年,守寡一个人把他带大,很辛苦,但他却没能留下母亲临终时的照片,是他这么多年最大的遗憾。这位顾客在路上偶遇一位长相酷似母亲的老人,便和她合了影,把照片送到李先生面前,要求李先生按照照片画自己母亲生前的画像。几天后,画像完成了,这位顾客一进门,看到悬挂在那里的画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泪淌了下来:“娘,我终于完成了一个愿望,有您的照片了!”这件事给李先生的震撼很大,从此他对待每幅画都更加认真,细致地勾画轮廓、涂色,谨慎地画眼睛,甚至包括皮肤的每处纹理。
发展 具有其他绘画艺术和摄影无法比拟的优势
炭精绘画艺术是一门能真实反映作品对象的独特艺术;尤以其特有的形象真实准确,光线自然柔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等优点而独为一体。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相机,炭精画的生意一度受到冲击。“在暗室里洗照片用的是专业的药水,如果药水一旦失效,洗出来的像就会慢慢褪掉,所以不能保存很长的时间。”
李建强拿出顾客送来的照片,有的已经十分模糊了。然后又找出一张清朝的炭精画,纸有些发黄、边角也磨损破烂,但上面的人物依然清晰生动传神。“这是一位顾客拿来的祖传下来的画像,他说已经是第五代了,已经有200多年,因为他想新建祠堂,这幅画像有些破损,所以想再画一幅新的。听人说郑州有这样的专业画像,打听着找来了。”
“照着照片画不难,难的是没有照片也要画。通过顾客的描述来画,考验的是作画人的眼力和基本功。”李建强指着店里的一幅老太太的画像说,“这一幅就是这样,所以看起来和其他的有一些不同,是靠想像勾画的。”炭精画是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的一种特殊民间绘画形式。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这些特点都是其他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炭精画这一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对于炭精画的发展,在画坛上被认为是民间艺术登不上大雅之堂,没有市场,虽然炭精画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形式和方向。
目前,李建强在二七区文化馆的协助下,正在准备个人画展。主要是伟人像,为了丰富此次展览,他还突破炭精画主要以人物肖像为刻画对象的特点,把二七纪念塔、黄河以及火车等具有郑州元素的风景进行创作。由于局限于炭精画的精度和细度,在起稿和誊稿上,需要时间和耐性。
传承 后继有人才不愧对这门手艺
“这是祖传的技术,本来没想过收学生,而且平时太忙也顾不上,但后来怕这门民间手艺失传,想来想去还不如把它教给更多的人。”忙里偷闲的李建强自己编了一套教材,不少对炭精画感兴趣的朋友纷纷慕名购买了教材在家自学。“这套教材里包含了炭精画制作的所有过程,从制笔到构图再到装帧,该有的内容都有了,学生们有什么不懂的也会写信或打电话来问我,现在有十几个学生了。”
李建强说,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心浮气躁是不行的。只要静下心来,炭精画技巧不难掌握。“把我这一身本事都教给学生,后继有人了,也才不愧对我的父亲和这门手艺。”
“有一部分人觉得炭精画难登大雅之堂,不能称之为艺术,但是我觉得它就是一门艺术,一门民间艺术。艺术都是平等的,不能说谁高级一点谁低级一些。或许社会上有这样的一层认知,来这门前转一转的学生不多。跟我学习过的学生中,也没有以此为生的。”李建强认为,传统行业和科技不是格格不入的,比如以前,他用放大镜看照片,七八年前,他自学了电脑,把照片扫描到电脑里,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很多功能处理之后,再对着电脑里的图像往纸上画,这样方便多了。
“现在我们也在做陶瓷画。顾客把照片拿来,我们经过处理和高温烧制,可以把照片烙印到陶瓷上,这样也能保存很久。这个陶瓷画就是利用了电脑技术。有时候想,科技发展对我们的冲击也在情理之中,总是越发展越好,但是我们自己还是觉得手工的、精雕细琢的东西在情感上更加厚重更加持久。”【原标题:老行当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