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赵平:为汝瓷工于技而疏于利

2013/8/1 15:18:34 点击数: 【字体:

赵平:为汝瓷工于技而疏于利
赵平正在制瓷

    宋瓷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高峰。以“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窑为代表,其中汝窑青瓷更是弥足珍贵。汝窑的诞生地汝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开始了陶器制作,汝州闫村遗址出土的鹳鱼石斧图陶缸,为汝州的制陶文化渊源提供了佐证。汝州制瓷始烧于唐,盛名于宋,在宋哲宗元祐年(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发展到鼎盛时期。之后,那润玉般的青瓷,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汝窑的恢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恢复了汝瓷的烧制技艺。至今,汝州市已渐渐重现宋时窑炉林立的画面,从事汝瓷烧制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已有30多家。

  与时下的许多大师相比,赵平,只能算得上是从事汝瓷研究与制作的新兵。

  清明过后,一个春风扑面绿柳摇曳的和暖上午,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汝州市西环路一侧赵平的汝窑工作室,一手瓷泥的赵平正在专注地拉坯。记者认真地看着,她专注地捏拉着泥坯,眼看着一团泥巴在飞速转动中变成了一只撇口尊。赵平很专注,在擦拭汗水的时候,才发现了记者一行的到来。“拉坯是制瓷匠人的基本功,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高的技术,心要用到,而力要恰到好处。”赵平一边附身将一只手探入尊内,双手内外紧扣着转动的尊体,一边对记者说。

  赵平并不是汝州本地人,她出生在豫南的产粮基地驻马店市,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让她一嫁到汝州,就对“静观内省”的汝瓷如痴如醉。深深地热爱让她由观赏慢慢转向了亲手制作,而领路人是她的公公,一代汝瓷名人李廷怀。2004年,赵平与丈夫李兆峰开始跟着李廷怀学习汝瓷制作工艺,从制坯、拉坯、塑型、施釉到烧制,72道工序每个环节夫妇两人都悉心学习,认真领悟。那段时间回到家,饭桌上、灶台边,两口子的话题几乎全是汝瓷制作工艺,汝瓷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再后来,到了2008年,赵平筹措了资金,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些钱,在李廷怀的支持下,夫妇两人创办了自己的汝瓷厂。

  厂子建起来了,技术没有问题,可销路却成了最大的问题。“汝瓷失传时间久,存世量少,大众对汝瓷缺乏认识,这是汝瓷最早藏于深闺不被识的主要原因。”赵平说,汝瓷在宋代最出名的是它贵为官窑,但让它广为流传和盛名天下的,还是因为它同时也是民窑。赵平告诉记者,既要研究恢复汝瓷绚丽的一面,也要让它走下神坛为民所用,这样才能为汝瓷的发展翻开崭新的篇章。

  巩固老技艺、创制新产品成了赵平建厂后的主要发展思路。从那以后,夫妇两人几乎天天泡在车间里、窑炉旁,很少回家。一抹抹豆绿和天青一窑窑烧了出来,一根根白发一条条皱纹也慢慢爬上了赵平的额头。仙人花瓶、虎耳罐、抚琴炉、翘首貔貅,随着一个个新产品的烧制成功,赵平的汝瓷引起了业界专家的重视,也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客商。

  “纯净、深邃、开朗、神秘是汝瓷的精髓。在造型结构上,简洁大方、规整灵秀是汝瓷之大美的灵魂。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灿烂的瑰宝,唯有秉承古代窑工坚忍刻苦的制瓷精神,才能继承和传承这项伟大的民族文化。”说话间,赵平完成了手中的那只撇口尊。她一边仔细端详着,一边动情地对记者说:“现在这个社会太趋于浮躁,搞艺术的,却有不得一点浮躁。如果整天为了名利闹心,怎么能安心制瓷?我们该把更多的工夫用在研究和制作上,这样才无愧于‘汝瓷之都’。”

  在汝州采访的这几天,记者看到,有许多汝瓷匠人都在埋头钻研,继续追寻着心中的那一抹天青,而也有一些汝瓷厂,正在简单地复制,将汝瓷变成街边蹩脚的商品。汝瓷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  张希军)【原标题:赵平:为汝瓷工于技而疏于利】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2013-4-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