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和平全然不像五十多岁的人,也无半点官员的矜持和严肃,他雅趣高致,识见清明,重情义,笃交谊,心态沉静而不乏激情,知识广博而研习不辍,古道热肠又性情真挚。
他1954年出生于河南郸城县,1972年投笔从戎,军旅生涯三十五载。2009年8月转业至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工作。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大河网美术馆执行馆长,河南省长城、大华、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先后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性展览中入展十一次,其中入展二、三届兰亭奖。
侯和平人缘极好,朋友欢聚,少不了美酒相伴,酒是他借以激发艺术灵感的源泉,他好酒却不擅酒。今日对唔之际,三杯下肚,已然面色微醺,进而乘兴挥毫,意到笔随,收放自如,一气呵成;随后正襟危坐,畅谈艺术生涯,创作体会,人生感悟,言语幽默,时而露出顽童之趣,可爱至极。
一、醉书不醉真性情
侯和平染翰多年,尤嗜草书,他的狂草纵横有不羁之志。他一再强调,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要写好它,一定要有草书性情,他说,“草书以意为先,以性情为主,有草书性情者方可写好草书”。他写狂草,实际上不是写,是在抒发自己的真性情,倾诉自己的愉悦。我们欣赏他的书法风格时,其实也是在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他有感而书,恣意而为,表达出内心世界的语言。
侯和平最欣赏唐代大书法家张旭酒后狂书,性情释放的癫狂之态,他亦时常把自己置身于酒与书的联袂狂欢之中,他笑称自己“喝酒喝三杯,下笔犹如神”。每逢微醺,他便进入草书自由的天地间,把豁达豪迈的人生态度寄寓笔墨之中,真情至性笔端流露,满纸劲利不羁,线条有粗有细,字体有大有小,墨色有浓有淡,结构纵横开放,无拘无束,可谓奔放恣肆,飞动浩荡,一泄千里。
唐代书论家张怀瓘说:“草势生动,宛若天然,实得造化之姿,神变无极,莫过草书。”草书是最具自然之本色,最有灵、最有情、最有韵、最有神的书法艺术。 古往今来,一切优秀的书法家,无不以在作品中能表现自己的真情至性和时代精神为最高境界。侯和平以酒激发自己创作的兴奋点,在草书中注入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情感性灵,从而创造出了有生命力、有个性、有意韵的作品。
二、心手双畅神韵传
观侯和平作书,俨然不是他平常手舞足蹈、谈笑风生的状态,他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心神专一,忘却了人世间的喧闹繁杂,整个人移入书法当中,与书法融为一体,进入心手双畅、物我同一的境界,性情与笔墨技法和谐统一。作品自然而为,不扭捏造作,不刻意求工,风致旷达、神韵天成。
侯和平的作品倾注了真情至性,才能气脉相通,意气相聚。书家用“心”从文字内容,到书写形式,是“心畅”的关键;而“手”长期不懈的锻炼和对笔墨技能的掌握则呈“手畅”的前提。这其中既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知识积累,也要有厚实的笔墨功夫,二者相辅相成,方能用笔提擅自如,字字草法娴熟,婉转畅达。
《文字论》有言:“善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前人的这些见解突出强调了对书法作品神韵的重视。重视内在的美,精神的美,而不能只流于空泛的形式美。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侯和平的狂草作品,看似毫无章法可依,却终篇首尾照应,上下笔意顾盼,行与行之间,行气贯通,上下承接,左右呼应,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像一支优美抒情的曲子,起伏跌宕,使鉴赏者如在欣赏音乐。
三、承袭求变显风格
不断地学习、丰富地经历给侯和平带来了智慧源泉,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兢兢业业地研习把他送到了成功的彼岸。他的书法取得过众多的荣誉,两次入展全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但他并没有陶醉于过去的成就,他说“书法贵在变,我一直在求新求变。”
他始终做为一名草书的仰望者,在书法探索的道路上跋涉着,探究墨与线、连与断、形与神、气与势、情与意,思考着如何继承,探索着如何创新。他的笔是随着他的心在不断尝试和探寻,学习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因此,一字点画线条之中,呈现出纷繁多姿,千变万化的形态。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评价说,“侯和平的作品,在线条上、在造型上、在用笔变化上,往往给人以新鲜感。”侯和平曾经说过:“根据生活阅历、所处位置、思想开放的程度、还有心中的情愫,既要有趣,又能表达出感悟,写出来的字,就像内心流淌出来的,这是我追求的草书境界。”他的作品既有好的古典基础,又注意与时代接轨,创作感强,具有鲜明的“侯氏”烙印。
侯和平生活中,交友,散步,打乒乓球,写作,临池,读帖,吟诵,冥想……动静皆宜,刚柔并济,始终充满激情。他说,我的生活有了书法,而变得多姿多彩,我从书法中获得生活乐趣,我用书法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书法让我终身难舍。(武于雯)【原标题:侯和平:微醺畅书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