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个性张扬的名士之中,谢安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他出身名门,相貌英俊,才华横溢,朝廷屡次征召他做官,都被他一口回绝。由于他经常与一群志趣相同者在东山游赏山水、吟诗清谈,竟开创了一种时髦的文化风气,亦即享誉后世的“东山风度”。谢安的名士风采难免要被人们所仰慕,仰慕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件小事或许能让我们管中窥豹。
有一年,一个同乡在中宿县(今广东靖远)县令任上罢官,回乡前来拜访谢安。谢安问他盘缠够不够,同乡回答说:“只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于是向他要了一把中不溜的扇子,拿在手中招摇过市。一时间“谢安爱扇”的新闻传播开来,京城中人不分士人还是平民都纷纷效法,蒲葵扇被抢购一空,价格自然也翻了好几倍,同乡的路费问题迎刃而解。
不过这些小事在谢安的名士生涯中,只能算是花边新闻,与他的功业比起来,登不得大雅之堂。
谢安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的豁然风度,能担当起大事。有一次,他与人相约泛舟海上,不料突然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这时风急浪猛,小舟像一片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这件事让大家认识到了谢安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事实上大家的眼光没有错。
谢安在四十岁以后决定出仕做官,此时正是大将军桓温图谋帝位的野心开始膨胀的时候。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简文帝忧惧之下一病不起,在遗诏中想禅位给桓温,谢安、王坦之等趁桓温不在京城,力请简文帝修改诏书,并在他驾崩后迅速拥立太子司马曜即位。桓温恼羞成怒,率兵杀奔京城。谢安与众大臣受命到新亭迎接桓温,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镇定自若而又十分郑重地告诉他:“晋朝的危亡,全看我俩此行了。”两人见到桓温,王坦之吓得直出汗,衣服都湿透了,心慌得将记事的手板都拿倒了。谢安则从容入席,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桓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桓温被一语点破,嚣张气焰没了大半,尴尬地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俩人对坐了半天,一场灾难化于谈笑之间。
平息了内忧,又来了外患。前秦苻坚借统一北方的声势,调集了八十多万兵力,号称百万,南征东晋,想一统天下。危急的形势让东晋朝廷震恐不已,谢安再次临危受命,被加授大都督,全面负责抵制前秦的战争。前线只有区区八万人,不仅后方人惴惴不安,身处一线的将军们心里也没了底。谢玄忍不住亲自跑回京城问计,谁知他的这位叔叔十分平静,只淡淡地说:“已另有安排。”便不再多言。谢玄不敢再往下问,但终究心里放心不下,又命属下张玄前去请示。谢安于是干脆乘车来到谢玄的别墅,不谈公事,先下围棋,并且以此别墅为赌注。平时谢安的棋艺赶不上谢玄,这一天谢玄心里恐慌,一直心不在焉,很快败下阵来。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这个别墅就送给你吧!”之后就出去漫游,到晚上才回来。接着,他对各将帅下达命令,每个人的任务都分派得清楚、恰当。淝水一战,谢玄等果然大败苻坚,捷报传来,谢安正在和客人下棋,他看完军报,顺手叠一下就放到床上了,脸上没有一点喜色,继续下棋。客人问他,“前方战事怎么样啊?”他才慢悠悠地回答说:“小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
临危不乱,举重若轻,谢安的风度可不仅限于此。
桓温死后,谢安不仅没有打击排挤桓氏家族,还让桓温的弟弟桓冲接替了他哥哥的权位;让另一个弟弟桓豁做荆州刺史,主持长江中游的军事,兄弟二人同握重兵。公元379年,桓冲镇守的襄阳被前秦苻坚攻陷,谢安也未惩办他,仍让他继续领兵。谢安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胸怀深深感化了桓氏兄弟,当桓温的党羽曾一度鼓动桓冲伺机诛杀谢安,专断朝政的时候,桓冲断然拒绝,忠心听命于谢安的调遣,效命于朝廷。东晋虽屡经内乱,但在谢安的努力下,君臣和睦,上下同心,出现了空前稳定的局面。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又度过了一次亡国的危机,朝廷表彰谢家功臣称:“淝水之战,功在一族。”谢安等四人同日封公,尊贵无比,谢氏家庭的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了顶峰。而谢安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懂得名位过盛,必招怨恨,于是一面忙着辞谢爵位,一面建议让桓石虔、桓石民、桓伊等人担任荆州、豫州等州刺史,以均衡权力,让桓氏家族无怨,让皇帝安心,结果是皆大欢喜。
谢安虽然深受朝廷的倚重,可他总想摘去朝冠,还归故里,过自由自在的东山隐居生活,可惜志愿未遂,便病逝在工作的岗位上。
《菜根谭》云:“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说的就是谢安这样的人吧,做事时勇字当头,不畏缩;处事时谦让为先,不争夺。这样的风采,难怪历经千年,还在历史的画卷中熠熠生辉,纵是今人也要投以倾慕的目光!【原标题:魏晋名士谢安的胸怀与胆识:做事勇 处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