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个疏浚西湖的奏状,我们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其一,他系统回顾了至他那时西湖的演变史以及对西湖所作出贡献之人;其二,他真实描写了西湖的现状,点明了如果不疏浚西湖可能对皇上、对百姓、对城市发展、对交通运输、对国家经济造成的危害;其三,我们读出了苏轼要疏浚西湖的为民情怀、系统规划与煞费苦心。在他接着写的另一奏状《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开头就直接写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到了杭州后“访问民间疾苦”得来的。他对治理西湖考虑得不可谓不全面,简直可以用我们现在的发展观来衡量,西湖疏浚成功了之后,如何保持西湖的可持续清洁,他又经过一番实际调研,据《宋史》苏轼传记载,“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现导游说苏下令不准人种菱以防污染,与其记载相反)。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虽然这是一项于国于民都有利且能够带来长远好处的真正政绩工程,但苏轼并不是想修就修,必须报皇上点头,而报皇上又不能直接提出意见与主张,于是便出现我们上引一段中可堪玩味的词句,开头要将这一政绩工程的现实必要性上升到政治或者是国运的高度,主要理由不管是真是假要能与皇上自身扯上点关系,要能逗得即使是皇上小儿也心花怒放,这样才能获得皇上点头,获得皇上支持,然后再由此获得其他官员或其他地方政府的援助。——由此看来,婉转加戴大帽子,加对领导自身是否有益,是我们干什么事,包括即使是为民的大事的必经程序。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正事想干成看来多么不易。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想干点正事的人看来都必须具有如此政治技巧。是难还是累?
如果说杭州至今仍能称之为人间天堂,苏轼的这项政绩工程仍然可以说是一个坚固的支点。
苏轼这次到杭州仅干了两年半多。元祐六年闰八月他转知颍州,时间更短,次年三月即离任转知扬州。虽然任期短,但所干为民大事不少,首先是拒开八丈沟以防颍州被淮水倒灌,接着疏浚颍州西湖的蓄泄洪通道——中清河、白龙沟,也便利了颍州的通往淮水的航运交通。此后此西湖也有了一条苏堤,便是此地百姓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以纪念苏轼。他来时此地刚刚经历夏季大水,之后竟又秋季大旱,冬季大雪,苏轼又投入了赈灾活动中。这边形势逐渐好转,相邻不远的扬州由于有相似的形势又告急,苏轼又被派往扬州。来到扬州,他一边向朝廷申请,要求免去民间的“积欠”,使老百姓“稍知一饱之乐”,一边干了另一件政绩工程,取消了一位后来的权臣在此为官得意的形象工程:万花会。
这位权臣是谁?是中国历史上因为《水浒传》而家喻户晓的大奸蔡京。
据《东坡志林》记载:“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蔡繁卿为守,始作万花会,用花十余万枝,既残诸园,又吏因缘为奸,民大病之。余始至,问民疾苦,以此为首,遂罢之。”元祐初,司马光任宰相,下令废罢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众官员还在持不同意见犹豫时,只有蔡京按照限令执行,为此受到司马光的称赞(但奸佞的面孔就在这,后来他又力助章惇推行变了种的所谓新法)。但也为此受到谏官的弹劾,指责他“挟邪坏法”,他从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被贬外任,也就在苏轼来扬州前两年曾来此担任知州。就在这期间他举办了“万花会”。
史书没有记载他为什么要举办万花会,但我们可以揣测,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要想把这些花都看遍,只有举办万花会;举办万花会,营造一种欣欣向荣的喜庆局面,皇帝小儿知道了,岂不会对自己治理有方留下好印象,好早点把自己调回京城去,在举办万花会期间,还可以借机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前来,一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与形象魅力,二可以趁机结交朋党,为日后东山再起打下人脉基础。估计是尝到了甜头,蔡京在扬期间延续了下来,后来者似乎也看到了甜头,顺延了下来。至于这是不是可能给老百姓带来灾难,可以不加考虑,只要对我有利,老百姓算什么呢?谁叫我是他们的父母官,他们是我的子民呢?没想到又来了苏轼;没想到他还要问民疾苦。万花会,要遍采诸园之花,是对诸园之花的糟蹋,众百姓家花园以及所种之花要想不被糟蹋,就只有找门道托关系或者赂贿公差。万花会,不仅没有给扬州带来喜庆,相反已经成为扬州一大害,它扰民,它制造了腐败,它损毁了执政者的形象。由此更引起了民怨。
看来,政绩工程不仅包括为民为国兴利,还包括为国为民除害。
而无论是兴还是除,其基础都是问民疾苦。
同时,还需要谋略与胆略。如果说前者更需要谋略的话,后者更需要胆略。
后者的主持以及他所由此建立的政治资源,岂不因你因此都一并脸上无光。独有你清正廉明?纵观苏轼一生,很像鲁迅翁所说: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王安石派主政,他要提意见,于是受到打击,转了司马光派风向,他又要替王安石说好话,于是仍受到迫害。虽然他在这些地方实行了这么多的惠政,随着变了种的新派的上台,只能是一路被贬,直至崖州当时所谓的***僻远。连他的作品——“文章动蛮貊”,也就是产生国际影响的作品,蔡京也打着“绍述”熙宁的旗号加以毁禁。这里有没有对禁罢万花会的“回报”呢?
政治上的胆略需要的是没有个人私愿,且始终把实际中的老百姓高举在头顶。【原标题:苏轼与政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