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豫西民间儿歌——豫西的催眠儿歌

2013/7/18 11:43:08 点击数: 【字体:


    催眠儿歌具有实用价值,是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舒缓,是甜美的呢喃。

  催眠儿歌是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在中国,它是旋律舒缓的甜美呢喃;在西方,它是带有动荡感觉的摇篮曲。

  催眠儿歌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针对的是幼儿,其主要对象往往还不到一岁,并不懂歌词的具体意义。普天下的母亲都要唱催眠曲哄孩子睡觉,这是一种母爱,不管孩子听懂听不懂,只管唱。譬如:“噢噢,毛孩娇,不吃砂糖吃甜糕。”这里说的“毛孩”,通常是指婴儿。又譬如:“噢噢,孩儿娇,不吃麻糖吃甜糕。”唱歌时,母亲随口念叨,并不是真的让娇儿吃东西,只是把孩子揽入臂弯,轻轻摇,轻轻唱,让这种节奏和氛围伴孩子快快入睡。

  而西方人的节奏更明显。西方人为孩子催眠时,并不把幼儿抱在怀里,而是放到摇篮中,一边摇动摇篮一边唱:“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他*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他*的手臂永远保护你,世上一切美好的祝愿,一切幸福,全都属于你;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一束百合一束玫瑰,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这种细腻温馨的摇篮曲,听起来十分感人。

  与西方的摇篮曲相比,中国民间的催眠儿歌虽简单而粗糙,却直接而率真。为让孩子尽快睡觉,母亲们编唱的儿歌都直接命令孩子睡,而且往往借用大灰狼、黑狸猫来提醒小孩:“黑狸猫,你走吧,乖乖娃儿睡着了;噢噢,乖乖睡,乖乖睡睡不瞌睡。”这首歌中出现的“黑狸猫,你走吧”,看似在说服狸猫,让狸猫快走开,实则在说服小儿,让他快快睡觉,如若不睡,狸猫咬你!

  说来有趣,老儿歌常拿动物来教育或吓唬小孩,使小孩乖乖听话。譬如前几篇讲的“红眼绿鼻子,四只毛蹄子,走路嗒嗒响,专吃小孩子”,就专门用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

  话又说回来,《黑狸猫,你走吧》这首儿歌借助动物来催眠,却是十分有效,十分巧妙——对于小孩来说,他知道黑狸猫是存在的,却并不害怕,因为有母亲的保护。这首儿歌是豫西最具代表性的催眠曲,母亲唱时用手拍着孩子,在这样的抚慰中,在这样的保护下,孩子会伴着悦耳的歌声渐渐入睡。

  我想,对母亲来说,唱催眠曲时一定有着精神上的安慰和快感。这是一种守护,一种付出,一种包容。母亲的怀抱是催眠曲最和谐的共鸣器,所以这类儿歌是带着乳香的。西方那首著名的《摇篮曲》这样唱:“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梦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意境和情调也都非常美。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母爱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豫西乡村的农妇自然不会唱优雅的摇篮曲,但她们会直接说服娇儿:“娃娃睡,娘捣槌;娃娃醒,娘跳井。”你看中国的母亲多艰辛啊!她得赶快把孩子哄睡了,才能去洗衣裳;她不想让孩子醒来,如果他醒了,就得腾出时间带他,就干不成家务活了。

  “娃子睡,娘捣槌,奶奶去地掐谷穗。掐一篮,包一包,拿回来,喂羊羔。羊羔吃吃好做(音zou)啥?好犁地。犁到那傍?犁到南场。南场碰到个卖糖哩,卖哩啥糖?芝麻酥糖,掐点老爷尝尝。粘住老爷牙,打死卖糖娃。卖糖娃,你走吧,老爷出来没好话,穿哩勾勾鞋,戴哩牡丹花,一脚踢你个仰八叉!”看这首催眠歌,催得也太起劲儿了,东拉西扯,胡乱剪辑,玩起了电影“蒙太奇”,这可能是孩子总睡不着,所以母亲只好搞了“相关链接”,胡乱唱开去。

  据老人们讲,过去生活艰苦,农村小孩营养不良或者吃不饱,晚上就哭闹,大人们没办法,只好唱儿歌来催眠。如果在家里催眠不管用,还要想办法到外面试试。具体做法是用一张纸,写上“天荒荒,地荒荒,我家有个夜哭郎,路上行人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然后贴到村口。

  不论怎样做,怎样唱,总之一句话,就是想办法让小孩子睡觉。有时为了哄睡孩子,还得拿食物来“贿赂”,然后这样唱:“东风凉,西风凉,娃子喝了不尿炕;东风刮,西风刮,小闺女喝了会纺花。”有时还要先和孩子玩一会儿游戏,然后再哄他睡:“娃娃睡,娘捣槌;娃娃哭,娘做粥。娃娃笑,娘坐轿。娃娃起来蹦蹦,娘也坐下兴兴!”有时,要给孩子一个安全许诺:“孩子睡,孩子乖,孩子乖乖狼不来;孩子孩子睡着吧,大灰狼来了我打它……”【原标题:豫西民间儿歌——豫西的催眠儿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网 2010-09-27 作者:孙钦良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