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蔡氏始祖问题史实的考证(下)
2013/7/9 11:52:0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关于蔡氏始祖问题史实的考证
(下)
四、姓氏源流追踪,蔡国“姬”姓,国亡后子孙以“氏”为姓称“蔡氏”
新见解(三):叔度“并未以国为姓,实仍采用原姓姬”,蔡仲“正式以国(以蔡)为姓”。本人认为这是因对中国姓氏源流,即对以“氏”代“姓”的演变历史不明所致。“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这为历代史学界所公认,而且为当代考古成果所反复证实。原始的“姓”具有氏族徽号的功能,借以把不同的氏族区别开来。 “姬”姓源于黄帝,蔡国系周初分封的姬姓之国,这也是历代史学界所公认的史实。《通志·氏族略》指出“姓氏之别,起于商周”。参考《史记》、《通志·氏族略》等古籍和田海英《认祖归宗》一书之《〈百家姓〉演义》的考证。现将以“氏”代“姓”的历史简述如下:“姓”源于女生,即母系氏族。既有使用崇拜图腾的,也有赐姓者,如赢姓即为舜帝所赐。周代初期,周公制礼,姓氏制度严密。在当时只有贵族才有“氏”,“氏”贵,“姓”平常,故“氏”可代“姓”,“姓” 不可代“氏”。周初武王、成王两次分封的53个姬姓国,均以姬为姓,以所命氏为“氏”。而且贵族的名有“字”、“名”之分。如第一代蔡侯,姬姓、蔡氏、字叔、名度,姓名全称为姬蔡叔度;第二代蔡侯姓名全称为姬(姓)蔡(氏)仲(字)胡(名);第三代蔡侯为姬(姓)蔡(氏)伯(字)荒(名)。尊称分别为蔡叔、蔡仲、蔡伯,姓名则分别为姬度、姬胡、姬荒。以“氏”代“姓”,各姓氏的演化有一定的差异。大致经历春秋时期因层层分封和国亡,平民有“氏”者渐多;战国时期姓氏开始混称;战国后期与秦汉间开始以“氏”代“姓”的漫长过程。在祖国西南地区某些地方,至今仍有姓氏并用者。在周代,周王分封的姬姓和功臣国家的平民称“周人”,周人高非周人一等。姬姓为周王室和宗室的姓,属嫡姓,更高人一等。如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朝鲁,滕为姬姓小国,滕薛争排位,因薛侯姓妊属庶姓,鲁公只得让滕侯居先。由此可见姬姓国君不会国未亡即以“氏”代“姓”致自贬。蔡国于战国时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国亡,周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亡国。蔡氏以“氏”代“姓”最早当在公元前447—公元前256年之间出现,也可能在周亡之后,此前似不太可能。因此,蔡仲不可能是第一代以蔡为姓者。这亦可从几部比较严谨的古籍和姓氏专著得到验证。五、蔡氏始祖仍宜以《柯蔡宗亲大族谱》记述为准
查前述见解的出处,在《菲律宾柯蔡宗亲总会七十周年特刊》中显示为《书经·蔡仲之命》。《书经》为《尚书》的别称,系儒家经典著作。从《辞海》“尚书”条可以看出《尚书》的作者尚未明确,相传为孔子编选而成,至西汉初存二十八篇,即《今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的合编。至清初,《尚书》中的伪《古文尚书》诸篇,包括《蔡仲之命》篇属伪作已成定谳①。此后,史学界轻易不敢以《古文尚书》诸篇为研究史学的依据。而司马迁编《史记》时阅书之多非今人可比。且各篇内有注解,篇后有考证,为去伪存真下了很大功夫。故为历代史学家所肯定而列入《二十四史》。柯蔡宗亲中不乏研究史学的人士,自明白这一道理。编大族谱为族中大事,《柯蔡宗亲大族谱》自然不会收入与《史记》记述不同之说。《世界柯蔡宗亲杂志》之《世界柯蔡宗亲总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届第一次会员大会纪念特刊》(1998年出版)中《祝文》以叔度为太祖、仲胡为始祖,但《蔡氏渊源世系表》(节自《塘东村志》),仍将叔度列为蔡氏一世祖。《菲律宾济阳柯蔡宗亲总会七十周年纪念特刊》虽收入《蔡仲之命》和蔡登山的《蔡姓起源史考》,收入照片中有“皇周始祖仲胡公”灵位照片。但该刊的《柯蔡渊源世系表》乃录自《柯蔡宗亲大族谱》,系以叔度为一世祖、蔡仲为二世祖。
曾有友人论及蔡氏出现一推蔡叔为始祖,一推蔡仲为始祖的分歧:盖因伪《古文尚书》出现太早,流传甚广。而被史学界确定为伪书的时间也已有300多年,论证其事的《古文尚书疏证》、《尚书余论》等流传不广,记载定谳情况的诸史籍、词典出版时间大多较迟,移居台湾和海外多年者知其事者甚少。不似大陆历史研究风盛,史志研究薪传不绝。易受今古尚书合编本《尚书》影响,以为叔度有大过,列为蔡氏始祖不光彩之故。
据当代考古发掘成果和研究考证已证实:周公旦当时系在未经征求有功于周武王的召公和兄长管叔、昆弟蔡叔意见的情况下登位的,不仅仅是摄政,而且南面称王,形同篡位。即使是同居辅政之位的召公亦反对周公旦的做法,实难怪管蔡。管蔡之误在于自己无实力约束控制武庚的情况下,贸然“挟”武庚以反周公,而不是像召公那样凭自己的实力反周公。致武庚和东夷乘机叛乱,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否则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周公为镇压武庚之乱,一是许诺加封未受封的其他亲戚;二是说明自己系暂摄政,采用成王的年号,约期返政成王,取得谅解。终获军事实力仅次于周王室的召公、齐侯及其他周朝诸侯和亲戚的支持,同时也分化了管蔡霍与武庚的联盟,得以倾周王朝和全体周人之力镇压武庚的叛乱。观周公与两叔不和,周公实难辞其咎,自己才会痛悔不已。在平乱之后,对管蔡霍的处罚,蔡叔是肇事人之一,处罚却最轻,仅“迁之”郭邻,可能与他在武庚叛乱后的态度有关(霍叔追随管、蔡,却成为庶人,食邑、贵族氏号均失),过后三叔又均复封,也颇说明问题。蔡叔虽有过,周公亦有过。因此,根本不存在光彩不光彩的问题。
综上所述,并鉴于以“氏”代“姓”的诸姓均以被赐氏的第一代为本姓始祖,本人意见:蔡氏始祖仍宜以《柯蔡宗亲大族谱》中《蔡氏直系谱系表》记述的“第一世叔度”、“第二世蔡仲”为准。
注①:见白寿彝总编《中国通史》3卷上古时代(上)第3—4页。附:更正:载于4月17日的本文 上 第三段倒数第12行“叔度商邑郁、?得贵族身份为蔡氏”更正为“叔度所得贵族身份为蔡氏”。【原标题:关于蔡氏始祖问题史实的考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陈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