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茱萸香囊四海飘香
2014/7/30 11:12:4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春暖花开时节,记者慕名到重阳文化发祥地上蔡县部分乡镇采访时发现,一些农民利用农闲纷纷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和煦的春风中享受休闲的生活。而在崇礼乡后店村却是热闹非凡,一派紧张繁忙的景象,只见大姑娘、小媳妇甚至年逾花甲的老太太正在穿针引线,精心缝制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据后店村村民石罗顺介绍,他们村开发的茱萸香囊除销往上海、武汉、西安、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日本、朝鲜、韩国、英国、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茱萸香囊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手工艺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晋人葛洪所著《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宋代严有翼《艺苑雌黄》中也有“九月九日做香囊佩茱萸,或谓其事始于桓景”的描述。茱萸香囊古代作为避邪消灾的佩饰,也有人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上品。传唱已久的《抬花轿》就是以此为信物演绎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但是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在上世纪70年代末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出生于1933年的张社女士,12岁时因生活所迫被送到一大户人家当绣工,因而掌握了精湛的香囊缝制技艺。离休后,不甘闲赋在家的她不忍心看着这种传统手工艺品濒临灭绝,决心用自己的技艺将这一传统工艺品的制作传承下去。她在家乡免费培训热爱这一工艺的农民。她设计的十二生肖、仙鹤祝寿、招财进宝、情系华夏等40多个品种,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目前,香囊的缝制已成为崇礼、塔桥、东岸、杨集等乡镇农民的支柱产业,仅崇礼乡就有200多名农村妇女从事茱萸香囊的加工。后店村农民石罗顺瞅准这一商机,投资80万元,在张社的指导下,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致力于这一手工艺品的开发,每年可创产值100多万元,实现利润40多万元,且产品供不应求。今年3月初,茱萸香囊被河南省政府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上蔡(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