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河南舞阳农民画的“前世今生”

2013/5/11 12:11:28 点击数: 【字体:

  河南舞阳农民画的“前世今生”

舞阳农民画


  萌生于“大跃进”年代
  
  舞阳文化味浓,这种浓厚的文化味成就了舞阳农民画(现代民间绘画);舞阳农民擅长绘画,擅长绘画的农民丰富了舞阳文化。
  
  农民画,确切地说叫“现代民间绘画”,产生于狂热的上世纪中叶的“大跃进”年代。在当时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大背景下,“人人当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风靡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由于政治力量的推动,以“大跃进”为主题的壁画创作,像飓风一样从农村吹向城市,从局部吹向全国,形成了群众性的“壁画运动”.
  
  舞阳县是当时全省闻名的“壁画县”之一。舞阳素有画迎壁墙的传统,自然就有一些民间画家。文化馆的美术干部担负着壁画创作的组织辅导工作,带领群众中的美术骨干去完成这项任务。街头巷尾、村头路口,随处可见歌颂“大跃进”的宣传壁画。
  
  当年的壁画多是漫画、宣传画或是夸张了的图表,配以宣传口号或民歌民谣,如“庄稼长得刺破天,坐着飞机掰玉米”、“一台拖拉机拔不动一棵红薯”等等,内容充满乌托邦式的狂想,却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意义。
  
  若撇开政治因素,诗画满墙的“壁画运动”,也有着农村文化大普及的意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舞阳农民画萌生了。
  
  壁画创作向纸面转移成就了农民画
  
  随着“大跃进”运动的沉寂,“壁画热”也降温了。这时,文化馆的美术干部从“普及群众文化活动,辅导群众文化创作”的工作职能出发,组织农民画作者把以墙壁为载体的壁画创作转移到纸上,把绘画题材由虚幻的大丰收转向现实生活,以现实主义代替被“浮夸风”扭曲的浪漫主义,描绘修水利、摘棉花、播种、收割等生产内容。
  
  王文浩,今年60多岁,曾担任舞阳县文化馆馆长多年,现已退休。据他回忆,1963年,舞阳县文化馆召开业余美术创作会议,要求当年的壁画作者转向纸面创作。由于作者大多是农民,才有了农民画的称谓。这一时期,在全国范围内,还产生了牧民画、渔民画、工人画等等,农民画可以说是群众业余美术创作的代名词。
  
  由“壁画运动”向农民画创作的转变,是农民画的第一次升华,其大普及也是政治推动的结果。
  
  王文浩说,当时正处于“文革”之中,原有的艺术样式几乎全部成了“封资修”、“四旧”而被破除,只有农民画才真正称得上“普罗艺术”,即“无产阶级的艺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艺术”.特殊的历史环境,倒也为农民画提供了生长条件。
  
  这时的农民画无疑是政治运动的附庸,但在艺术形式上则努力向专业绘画靠拢,或工笔重彩,或单线平涂,或追求年画效果。由于作者功底不深,农民画显得稚拙朴实。
  
  在开掘民间艺术资源中异军突起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拨乱反正到80年代的第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举国上下焕发生机,农民画得以在艺术道路上审视自我,寻觅自身存在的价值。
  
  上海金山农民画作者在辅导老师指导下,比较成功地把民间艺术的一些特色运用到表现现代生活的绘画中去,使金山农民画发扬民间艺术传统,描绘现实生活,突出艺术个性,形成了独特面貌。

舞阳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悠久。舞阳贾湖遗址发掘出土的一批距今8000年的甲骨契刻符号和骨笛,反映了这里早在8000年前就有了古老的文化艺术。借鉴金山经验,舞阳农民画作者在辅导老师指导下积极开掘本地民间绘画艺术资源,使舞阳农民画从宣传工具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
  
  舞阳农民画受到相当深厚的民间美术传统熏陶。舞阳县境内,原始泥塑、彩陶、汉代画像石、唐宋陶瓷器皿、绘画图案以及各代建筑、石刻、锦画、壁画、刺绣、剪纸、灯花、编织、布娃娃、香布袋、门神画等民间绘画美不胜收,形成了相当深厚的民间艺术传统。特别是在舞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与南阳画像石如出一辙,部分图案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字花朵图”、“朱雀对语图”、“狩猎捕禽图”等栩栩如生,对舞阳农民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舞阳民间绘画还受到舞阳近代书画名家的影响。舞阳绘画艺术历史悠久,近代涌现出一些书画家,比如清代舞阳着名绘画家、章化简城村的孙和尚,善写精画;民国时期舞阳吴城镇画家朱荣轩,先后就读于开封东岳艺师、上海美专,与人联合创办河南艺师,其画作受到我国着名画家刘海粟等的赞许。还有孔广脉、付汝霖、臧銮波、钟去兵等书画名家,对舞阳绘画都有一定的影响。到了现代,舞阳绘画艺术有了更大发展,着名画家王铸九、李新雨曾在九街乡胡岗村定居作画,对当地民间绘画有很大影响。
  
  世世代代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文化艺术熏陶,加上家传身教、耳濡目染,舞阳县形成了相当深厚的民间艺术传统。舞阳农民画作者从民间艺术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让舞阳农民画发展起来了。
  
  农民画是一个新的画种
  
  舞阳农民画指的并不仅仅只是由农民创作的绘画,而是一个新画种,人人都可以涉足。1987年,农民画被正式定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
  
  舞阳农民画源远流长,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环境,从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刺绣、泥塑、壁画等)的古老传统发展而来。它以丰富的生活为源泉,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民间文化,又融合着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描绘民间习俗,讴歌现代生活,形成了独特的农民画风格。
  
  王文浩说,舞阳农民画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创作上的主观随意性、造型手段的意象性和形式构成的装饰性。民间艺术家的艺术主张是“心里怎样想就怎样画(怎样做)”、“怎样好看就怎样画(怎样做)”.这种艺术观与中西写实画风和传统文人画风的艺术观是不同的。舞阳农民画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民间艺术精华运用到现代民间绘画创作中去,享有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
  
  西方绘画以“模拟自然、再现对象”为目的,传统的中国画也要求“应物象形”,而民间画家则是“只要心里有,画笔随心走”,强调主观随意性。这种主观随意性并不是完全脱离自然形态的信笔涂抹,而是以直觉感受为前提的主体意识张扬,是主观激情的洋溢。艺术思维方式的主观随意性必然带来造型手段的意象性,重意境而不是自然主义的模仿和再现,重情绪而不强求表象的逼真,一切服从作者的主观情感、观念和意趣表达的需要,是对记忆中形象的提炼、改造、夸张和变形。
  
  舞阳农民画在形式方面讲求装饰性,但在反映生活的真实程度、场面情节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明确性方面,其绘画性仍占主导地位,并不同于装饰画。在色彩运用方面,舞阳农民画既不像传统文人画那样重笔墨情趣或“随类赋彩”,也不像西方绘画体系按照写生色彩去精细描摹,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主观地运用色彩,追求艳丽、强烈的效果,把色彩当做表达情绪的手段而不受各种色彩关系的限制。

    在繁荣和发展道路上前行
  
  1987年9月6日至10月5日,舞阳农民画代表河南省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 中国现代农民画展”,有7件作品入选并由国家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而成为祖国艺术宝库的珍品,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1988年2月9日,舞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舞阳农民画不是一种自发的文化现象,也不是舞阳农民画作者的一种“自娱”行为,而是在政府文化部门组织下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
  
  据王文浩介绍,在人民公社时期,舞阳县组织农民画创作的做法是,县里发通知、公社推荐人、生产队记工分、文化馆供食宿。人民公社解体之后,政府文化部门对农民画作者予以补贴,但经费困难使组织开展农民画创作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让舞阳农民画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舞阳县坚持不懈地沿着农民画创作市场化的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988年9月,舞阳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画院--舞阳农民画院。农民画院集创作、研究、经营为一体,以“社会主办,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画养画,以画养院,自我发展”为宗旨,大力开拓市场,先后与中国书画院等文化团体及中介组织联系,将舞阳农民画推介出去。目前,舞阳农民画已成功打入本市和平顶山、郑州等地市场,在酒店、宾馆、家庭装修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舞阳县由县文化馆馆长、农民画院院长连瑞卿牵头举办创作骨干培训班,坚持定期组织培训,已形成了一支200多人的农民画创作队伍。去年,舞阳县在市人民会堂举办首届舞阳现代民间绘画展览,有效地扩大了舞阳农民画的社会影响。
  
  2004年,舞阳农民画入选首批“河南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名录,去年又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获得新的生机。截至2006年年底,共有29位舞阳农民画作者的596幅作品分别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展览或被选送国外展出,其中《左邻右舍》、《东河湾· 西河湾》、《果熟时节》在省第一届艺术节上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同时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收藏。
  
  令人欣慰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舞阳农民画发扬光大的政策措施,对舞阳农民画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舞阳农民画正在繁荣与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行进。【原标题:河南舞阳农民画的“前世今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