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2014/7/10 10:38:18 点击数: 【字体: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工作中的王玲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中原网讯 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是由王玲夫妇于1986年创办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金沙泥艺术的前身为黄河澄泥艺术。因其中含有金光颗粒和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故此被专家学者命名为黄河金沙泥艺术。黄河金沙泥艺术主要包括黄河澄泥砚、黄河澄泥砖雕、黄河金沙泥茶具三个大类。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炎黄二帝造型澄泥砚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大型砖雕《西游记》创作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大型砖雕《红楼梦》被中国首届“槐花杯”环境雕塑大赛评为“槐花奖”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三国演义》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三国演义》
 
    1986年,王玲,张存生夫妇被招聘到黄河游览区从事大型砖雕《西游记》的创作,每天面对着汹涌澎湃的母亲河,王玲萌生用黄河泥将古典四大名著的艺术魅力重新展现出来的想法,于是,她和爱人张存生开始收集大量的古典名著、历史小说,佛教故事。用砖雕的形式,根据已有资料,设计了四大名著的一系列人物。他们研究各种人物的神态造型,靠以往的经验自我琢磨,创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计划用10年的时间在黄河岸边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一系列经典故事用砖雕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新的工程就这样开始了,在不分昼夜的精雕细刻中,他们用一种对艺术近乎痴狂的热爱,寻求着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用现代的语言现代传统艺术的美,展现名著的深厚文化内涵。他们创作的《红楼梦》系列砖雕,无论是群体形象的《元妃省亲》,还是只有两个人的《共读西厢》,无论是人物还是背景、大到亭台楼阁,小到花草树木,无一不栩栩如生,采用了高浮雕、浮雕、阴阳线刻于一体的雕刻手法,人物突出,背景写意的表现手法,细腻地再现了《红楼梦》的典雅风格,而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三国演义》则以宏大、粗犷的气魄展现金戈铁马、剑气冲天的三国战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1998年,王玲,张存生夫妇创作的大型砖雕《红楼梦》被中国首届“槐花杯”环境雕塑大赛评为“槐花奖”。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大云龙砚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澄泥砚金沙泥茶具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澄泥砚金沙泥茶具
 
    黄河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据宋代顾之彦《砚谱》记载,黄河澄泥砚唐人品砚为第一,历来被视为国宝,为名人巨匠所珍爱。澄泥砚兴于唐宋,没于元,传说清帝乾隆嗜其入魔,引起朝野志士力图研制,终未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玲与一位书法家交流.而得知澄泥砚的典故,从此,王玲夫妇开始了澄泥砚的制作探索。
    
    在探索古代制作绝技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砚泥精心选配,桌上到地下都是砚台坯的小屋里,他们乐此不彼,不分昼夜地试验着,制砚过程十分繁杂,配泥,制坯,设计,雕刻到烧窑,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砚的质感,色泽与外观,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的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现的统一。澄泥砚虽出于陶却胜瓷赛玉,不施釉却能呈现玉的光彩与质地,这就需要更高的制作、烧窑技术。烧窑的掌握至关重要,泥土有宽泛的可塑性能,而火有无数变幻的表现,不同的温度显现出不同的质地,不同的质地又有不同的表现力。具有变幻魔力的烧造方法,使陶艺外观、质地、色彩、肌理千变万化,而要呈现出这种千变万化的效果,制作出精品,则需要作者“火眼金睛”,依靠他们的观察与经验。为此张存生、王玲夫妇经常整夜地守在炉腔口,注视着火候的变化,嘴唇燎起了水泡竟全然不知。就这样,终使坚润宜墨光溢于玉的黄河澄泥砚重现于世了。
    
    王玲制陶器于物化,做学问于内心,在深挖黄河古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更新观念而不失传统,将“泥与火“凝聚成最简单的语言形式,由黄河走向世界,促进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语言的人进行更广泛的文化交流。王玲认为,陶艺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物以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而茶具则从多个方面体现了我们民族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2000年,王玲承担的河南省和郑州市2000年科技攻关项目《黄河金沙泥系列工艺品的研制与开发》通过了河南省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一致认为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王玲所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国内国际大奖80余项,曾多次携作品出国举办展览,进行文化交流。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十套、上海卫视、河南卫视、

    《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艺术报》《河南日报》《香港商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其事迹进行报道。
    
    作为一名工艺美术师,王玲积极投身于工艺美术事业,筹划建立了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不但在澄泥砖雕上狠下功夫,而且还在黄河澄泥砚和黄河金沙泥茶具的研制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研制开发出砚台一百六十多种,茶具二百二十余种,这些成果不仅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极具使用价值。另外又研制开发了旅游纪念品三十多种。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将自己的艺术技艺同社会结合起来,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和民众创造美。
    
    黄河下游积沙成患,严重影响生态平衡,王玲利用取之不尽的黄河泥沙资源,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生态利用之路,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反响,宣传了黄河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积极的开拓市场,王玲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切实的解决了一不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了旅游业,餐饮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她着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解决当地农村青年就业难问题的同时也弘扬了黄河文化,使当地的农村孩子也很好的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带动了邙山区经济的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文化的进步。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澄泥砚金沙泥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斧头茶具
金沙黄河澄泥砚 黄河文化传承者
 
    郑州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部分荣誉
    
    1991年黄河药物澄泥砚制作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91111091.7
    
    1999年王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99年制作河南省庆祝澳门回归礼品九龙晷巨型黄河澄泥砚。
    
    2007年黄河澄泥砚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11月《黄河岸边是我家》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
    
    2008年4月黄河澄泥砚《炎黄二帝》在首届中国炎黄文化周“河南非住址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精品展演”中荣获金奖
    
    2008年2009年黄河澄泥砚荣获郑州市第九届、第十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2008年7月 中国农业博物院收藏澄泥砚作品《云龙砚》《炎黄二帝砚》
    
    2009年5月 河南技术创新成果活动中,王玲被评为“河南十大杰出艺术创作特别贡献人物”
    
    2009年09月郑州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被授予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2009年10月 所长王玲荣获第三届徳艺双馨民间文艺家称号
    
    2009年11月 所长王玲在“感动中原——60年•60事•60人”评选活动中当选
    
    2009年11月 在2009“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0年8月在第十届烟台工艺品博览会获得银奖
    
    2010年10月汝州汝瓷艺术节上澄泥砚被汝瓷博物馆收藏
    
    2010年11月获得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大奖
    
    2011年8月长春《八仙如意砚》荣获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
    
    2011年10月荣获烟台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5月合肥工艺品博览会荣获金奖
    
    2012年8月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中南赛区银奖。
    
    2013年2月荣获河南省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鼎奖。
   
     多年来培养从事艺术雕刻的学生800多人。其中免费培训下岗工人160多人,残疾学生58人。澳大利亚、匈牙利等16个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七套、十套、上海卫视、广东中山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河南卫视、郑州电视台、旅游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艺术报》《河南日报》《香港商报》《河南工人报》《百姓视点》《河南画报》《工艺美术》《东方文学》《东方风采》《农村青年》《伴侣》《目标》《河南科技报》《教育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宣传。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原网(2013-11-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