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黄继伟,黄氏青铜器第十八代传人,洛阳市孟津县朝阳文化聚集区企业协会副会长。
兽面纹方鼎
原器为西周时期古物,1977年在洛阳北窑庞家沟出土,通高36厘米,长33厘米。该件方鼎原器可称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且铸造精美,造型俊美,是商周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犀牛尊
容酒器,原器年代不详。
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在我市,居住着这样一个家族,明朝时这个家族就开始制作仿古青铜器,并对青铜器铸造技术进行创新,如今铸造技术已传了十八代,这个家族就是黄氏家族。民国时期,出自他们之手的青铜器已成为收藏家们争相收藏的佳品。
1家族制作史始于明朝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黄氏青铜器第十八代传人黄继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青铜器逐渐被其他的器具取代,不少种类的青铜器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铸造青铜器的工匠,也开始慢慢减少。
黄氏家族铸造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据我市有关专家考证,黄氏粤钰青铜器的创制者,为明末洛阳北邙山黄氏。《清史稿》中记载,一位名为黄调鼎的洛阳人,其“女兄”是明福王朱由崧的妃子,后来朱由菘在南京称帝,追爵黄调鼎和他的父亲黄奇瑞为洛中伯。
黄奇瑞因女而贵,出任福王府采办,掌握了王府用品的采购权,遂在邙山私宅建青铜器作坊,开始了青铜器仿真制作。黄氏家族也从那时开始对青铜器的收藏、鉴赏、复制、做旧、修复、鎏金、银丝镶嵌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传承至今。
2古今青铜器制作大不同
在收藏领域,青铜器被称为五大门类之一。因此,在几百年前,青铜器成为收藏圈内“重器”之时,就有仿品出现。那么如何辨认真假呢?
“古今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已经大不相同,这就是分辨真品和仿品的最好方法。铜材可分黄铜、红铜和紫铜,而制作青铜器的铜材与锡等稀有金属的比例为95∶5。”黄继伟说,古代冶炼青铜,常常是有哪种铜材就用哪种铜材,现在制作仿古青铜器多使用黄铜,因此从材质上进行判断,是有所区别的。
此外,古代青铜器在制作时,使用的是陶范,由多块拼成一体,其中还包括内范和外范,范上雕刻有凹凸和纹饰。铸造青铜器时,由工匠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浇铸或分层浇铸而成。
黄继伟说,现代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已经摆脱了分块、分层浇铸的局限,而是采取一次性整体浇铸的方法完成,青铜器表面的凹凸和纹饰,也更加精细、精美。
“古代铸造出来的青铜器,中间每一层的色彩、材质都会不同。而新青铜器,则内外颜色均匀,层次感不强。”黄继伟说。
3看型、估重、瞧工艺
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黄继伟在仿古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中,也掌握了一套鉴别青铜器真伪的技巧。
“制作仿古青铜器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展,但有些人拿着仿古青铜器当真东西蒙骗藏友,这就不对了。”黄继伟说真品和仿品是有区别的。
首先,了解青铜器的器型。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兵器,后来一部分演化为了礼器,对于知名的青铜器,资料中都有其尺寸、形制、纹饰的记载,一些青铜器如果大小都不对,显然就是仿品。
其次,古今青铜器的重量也不相同。据黄继伟介绍,目前不少仿古青铜器的制作者,为了降低成本,会减少铜材的使用量,这样制作出来的青铜器,重量肯定和真品的不一样。如果资料中记载一只铜鼎的重量为20公斤,而市面上出现的“那只”铜鼎只有15公斤,真伪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看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仿品需要使用做旧技术,目前制作青铜器“红斑绿锈”的常用方法有强酸腐蚀、土中深埋和以“旧”做旧等。如果是用强酸腐蚀产生的“红斑绿锈”,其表面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如果是深埋在土中产生的锈迹,则通常较为均匀,不具备真品表面锈迹的“沧桑感”;以“旧”做旧的仿品最难鉴别,因为这种做旧方法,是将真的青铜器残片上的老铜锈,通过电解的方法,镀在新的青铜器上,这种青铜器,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辨别。
此外,一些仿品爱“傍大牌”。“洛阳北窑庞家沟曾出土一个兽面纹方鼎,形体方正、高大,是极难得的西周早期上乘之作。”黄继伟说,这种青铜器只有一个,但它的仿品在市场上有很多,那些显然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