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殷都区钢四区社区的黄艳泳,从小酷爱美术。黄艳泳第一次见到麦秆画是在1998年,当时他去濮阳从事麦秆画制作的舅舅家中玩,一下子就被这种艺术形式吸引住了。当时已经上班的他为了学习这门艺术,经常利用节假日,往返于安濮两地,一学就是6年。后来,他索性辞去了工作,投身到了麦秆画的艺术创作中。
黄艳泳说,麦秆画是他与妻子刘慧芳的“媒人”。刘慧芳当时在黄艳泳舅舅的店中做帮手。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两人走到了一起。如今,黄艳泳自己开了一个麦秆画工作室,夫妻二人及妻子的妹妹一起从事麦秆画制作工作。
耐心作画不惧制作工艺复杂
记者了解到,制作麦秆画的麦秆是很特殊的,是那些秆长穗短、产量不高的麦子的麦秆,现在庄稼地里基本不种,很难找到。为了解决材料问题,黄艳泳的岳父、岳母在老家专门种植了这样的麦子。每到收获季节,他们就会从中挑选出那些色泽鲜亮、没有斑点、完整的麦秆。黄艳泳夫妇将挑好的麦秆放入自己研制的药水中浸泡4个小时左右,等到麦秆软化,再将其取出、剖开、压平、晾晒,之后根据需要上颜料或用烙铁熨烫。
这些年,黄艳泳制作麦秆画的工艺在不断改进、提高。麦秆色彩由原来的8色变为如今的30色,而这些颜色都是用烙铁熨烫出来的。刘慧芳说:“熨烫的时候要充分掌握火候,火太大会将麦秆烧焦,太小时颜色又有偏差。一旦烙坏,麦秆就作废了。”
麦秆准备好之后,还要将需要制作的作品绘出来,进行剪裁,再将麦秆一点点黏合在一起。据悉,一个长约20厘米的小鸟,身上的每一根羽毛,都要用那些剪成发丝般的麦秆一点点粘上去,需要费时一天。
获誉不浮夸投身艺术有担当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麦秆画,黄艳泳夫妇经常带着作品前往各地参加民间工艺展览会。
2007年10月,在天津举办的河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展上,著名民间文艺家冯骥才在他的麦秆画作品《疏荷沙鸟》前看了很久,并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黄艳泳认为,自己的作品获得冯老的肯定,这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和鼓励。
日前,他的麦秆画作品还在河南省第六届民间工艺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所有参展作品中唯一一个获得金奖的麦秆画作品。黄艳泳表示,获得的荣誉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他会更加努力,将麦秆画做得更好。本报记者 赵 颖 文/图【原标题:黄艳泳:用麦秆描绘鲜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