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创建牡丹画创意园
平乐村是一个传统的牡丹画专业村,全村6000多口人就有600多名画家。
然而,由于这些农民画家都是蜗居在自己家里作画,村里连一个真正作画的场所也没有,根本谈不上社会影响,作品难以卖出去。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郭玉灿通过多方调研,建设一个“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的想法应运而生。
在郭玉灿的不懈努力下,平乐村终于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资1500万元。村里腾出了90亩土地,于2009年开始了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的建设。按照规划,还有2000万元的资金缺口需要自筹,但对于还负有外债的平乐村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为此,郭玉灿只有自己“拉”钱,找亲戚、朋友借,找银行贷款,甚至把他自己牢狱换来的5万元国家赔偿也贴了进去,但还是杯水车薪。最后,他想到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把创意园区的建设工程都承包出去,建成后等房子卖出去再付工程款。结果这个办法引来了众多投资商。经过两年的建设,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如期完工。截至目前,许多农民画家都在里面定居,投资商的前期投资已全部收回。
村会计的账目证明一切
“这么大的工程量,作为创意园的发起人又是村委会主任,他能没有额外收入?”对于部分村民的疑问,村民郭玉山老人告诉笔者,村会计的账目已足以证明一切。现在村里的大多数村民都知道,在创意园区兴建的时候,也有少数建筑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曾经一万元、两万元地送给郭玉灿,但他一分不少都交给了会计,并告诉监工,工程质量一点也不能放松。后来看郭玉灿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也就没人再扔这“冤枉钱”了。
“应得的酬劳他还不要呢!”郭玉山说,村里的平乐正骨医院由于一段时间经济相对紧张,郭玉灿从有关单位给他们“跑”来了10万元的扶持款。为了表示感谢,医院拿出了1万元送给郭玉灿作为酬劳。但是,他把这钱也当做公款交给了村会计。
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建成后,为了提高知名度,增加农民画家的收入,郭玉灿带着农民的画来到中央电视台。不久,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一期26分钟的介绍平乐牡丹画村的专题节目。如此一来,平乐村农民画家的作品价格成倍增长,有的甚至涨到了上万元一幅,平乐村也由此得到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采访时,农民女画家郭艳霞和郭耐凡都动情地说:“凭作画我们每年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这都多亏了我们的村委会主任郭玉灿啊!”(卢新松)【原标题:郭玉灿和他的“中国牡丹画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