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雕画亮相北京,震撼外国众大使
在首都北京举办的一次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信阳市淮滨县郑镇怀的展位前被一些外国人和中国观众围的水泄不通。只见他拿起一把特制的高温刻刀,把几块不同色彩的布料经过了刻、擦、点、皴等技法的应用,不一会,几块普普通通的布料就被雕刻成一幅精美的艺术品,观众赞叹不已。他们看了制作过程又去欣赏布雕画作品《清明上河图》,这幅布雕画高1米,长24.88米,全都是用布料雕刻成繁复多变的房屋、船只和树木,雕刻出郊外田园风光和城市里各种热闹的商业活动都很精美,雕刻的人物就有800多个,他们中间有:农民、商人、官吏、船夫、和尚、道士、算命先生、各种江湖艺人精彩的表演等,雕刻成的人物神态各异,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仿佛有喧哗之声从画面上传出来。他们都感觉很震撼,好几个外国人都竖起大拇指,嘴里说着:“ok、ok”。这时候,翻译人员赶忙过来告诉郑镇怀:“外国人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用高温刻刀把布料雕刻成这么精美的艺术品,真是太神奇了,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还告诉郑镇怀:这几十个外国人都是外国驻华大使和文化参赞,是展览组委会特别邀请来当评委的。外国大使们又在展览馆逐个看了其它艺术家的作品。然后,他们在2千多件初评入围的艺术品中进行现场投票评选出10个“外国大使最喜爱的艺术品牌”。郑镇怀的布雕画获得外国大使一致投票通过,被评为“外国大使最喜爱的艺术品牌”,外国大使投票的理由是:布雕画是世界文化艺术奇迹之一。
“不务正业的懒汉”,却艰辛研究布雕画
你看到的是郑镇怀成功后的光辉,却没有看到他研究布雕画背后的艰辛。郑镇怀出生在淮滨县的农村,他小时候就喜欢母亲用五颜六色的布头剪成的传统布贴画,母亲把它做在衣服上、门帘上或针线包上起到装饰的效果。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欣赏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就发现布贴画有许多的缺点,诸如:受到工艺的的限制只能做出一些简单的图案;画面上线条和纹理不流畅;边缘容易出现毛边等缺陷。因此他萌生了在传统布贴画工艺上进行创新的想法。
1986年9月,郑镇怀一次吸烟时,不小心烟火烫坏了衣服,他发现烫化的地方能紧紧地粘合在一起,而且还有一些皱巴巴的纹理,突然,脑中有了一个灵感,能否利用高温刻刀,将各种布料粘合在一起,并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呢?于是他开始了布雕画的研究。
古人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郑镇怀首先要开始研究高温刻刀,他先试着自制了一个刻刀形状的铁头,安装在修理家用电器的电烙铁上,想利用高温刻刀将布料刻成图案并粘合在一起。当用这样的高温刻刀作画时,它的前半部分温度很高手只能拿着后半部分,胳膊悬空太高找不到支点,刻刀就容易摆动很难控制,第一次就这样失败了。后来郑镇怀经过研究,将垂直的刻刀改成弯曲的刻刀头,使其和烙铁杆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可以将胳膊放在桌上作画,下刀时手稳当多了。可是,在布料上雕刻力度很难把握,不像在木质、石质、瓷器等比较硬的材料上雕刻,只要使一定的力度就能雕刻出线条和纹理。而布料非常柔软,力度太大就会把布料刻穿,力度小了又不能把布料完全刻断,需要一个合适的力度,才能把线条、纹理刻好,这需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它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要把温度、力量、速度与柔软的布料有机的结合好,才能把布料刻成图案。后来,郑镇怀又逐步的研制出多种形状的刻刀头,用于勾、擦、点、皴等技法。
刚开始研究布雕画时,郑镇怀主要的精力还是用在做生意上,只是利用空闲时间来研究。那时他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粗糙的图案根本算不上艺术品,自己欣赏一番后,都拿到厨房当柴火烧锅了。后来随着郑镇怀的水平有所进步,有邻居称赞他的做的画漂亮。于是,郑镇怀放弃了主业做生意,一门心思将全部精力都放到研究布雕画上。经过两年多刻苦努力,他做出了几幅自己认比较满意的布雕画作品。2001年,郑镇怀带着作品参加了上海艺术博览会,展览会上他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异彩纷呈,目不暇接。虽然有人称赞他的制作工艺比较独特,但是,专家评委们却指出他的画色彩搭配不协调,作品不够精细还算不上艺术品,只能是粗糙的工艺品。展览会结束了,郑镇怀一幅画没有卖出去,可是,他在这次展览会上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宝贵东西,认识到了自己作品的不足。回去后他一边向专家请教,一边学习专业美术知识,而且还继续报名参加各种艺术展,在展览会上他能亲身感受体会各种艺术特点,虚心向参展艺术家请教学习。每次展览都能学到各种艺术的优点,但每次都是卖不到钱空手而归。
就这样郑镇怀的布雕画逐步完善着进步着,可是,因为放弃了生意家里只有开支没有了收入,家里原先攒下的几万元积蓄很快就花完了。他上有老的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办法他只好低三下四地向亲戚朋友借钱,有的能理解就借些钱,有的不理解的一分钱就不借他,还说他:“瞎胡弄,白折腾“。村里不少人都说:郑镇怀是不务正业的懒汉,扔下生意和农活不干,去做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他的妻子也经常埋怨他:你一个大老爷们天天呆在家里不干正事,把一个好好的家弄成了村里最穷的,这日子实在是没法再过了,甚至有几次闹着要离婚。郑镇怀为了他痴迷的布雕画艺术,只好向妻子保证“再坚持做一年,不行就再不做了”,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缓兵之计,妻子这才勉强同意。他又继续找亲戚借钱去北京上了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研修班都是清华美院、北京大学专家、教授讲课,在那里他又学到了很多知识,艺术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就这样这个倔强的男子汉在一次次给妻子的“保证与承诺”下又苦苦的坚持了3年。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郑镇怀做的布雕画十分精美了,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认可成了独特的艺术品。
苦尽甘来,终成正果
郑镇怀创造的布雕画是用各种颜色的布为材料,利用布料固有的纹理、色彩、光泽等特点,再根据化纤布料特有的高温可熔化、可雕刻、可粘合和高温变色等特性。运用独特的高温刻刀,把布料雕刻成各种图案、线条、纹理,将中国画的神韵和浮雕的立体感融为一体,远看如国画,色彩丰富、形神兼备,近看如浮雕,凹凸有致,能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和触觉两种艺术效果。布雕画独特工艺世界领先,填补了国家这项技术空白,2004年2月,郑镇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2007年5月,布雕画制作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郑镇怀的布雕画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古代军戎服饰图》等,他的布雕画也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其中有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第六届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山花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天工艺苑*百花杯奖;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论文二等奖;河南省首届知名文化产品等许多奖项。 随着郑镇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他的布雕画供不应求,多幅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收藏爱好者收藏。现在郑镇怀在城里买了4套房子和小轿车,成立了两个工作室,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得
已有 0 条跟帖 |
用户名: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