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理解,王建伟怎么就迷上了用钧瓷复制圆明园十二兽首。出身钧瓷世家的王建伟,有着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创办的禹州市大龙山钧瓷文化有限公司精品迭出,供不应求。用钧瓷复制圆明园十二兽首,投入巨大,成功概率渺茫,业内人士均认为是痴人说梦。但2000年第一次在媒体上得到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得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的消息,他就迷上了。先是看。王建伟开始收集能找到关于圆明园十二兽首的资料、图片。越看,迷之越深。牛首、猴首、虎首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公开展出后,他多次前往北京欣赏,每次都长久驻足,久久不愿离去,以至于受到了保安的警告。赌王何鸿燊先生购得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购得猪首和马首之后,他又两次前往澳门欣赏。他说两次赴澳门就是为了看两尊动物头像,无人相信,都说他是挣了钱没地方花,潇洒去了。
2008年,第二次从澳门回来,王建伟觉得自己动手复制一套钧瓷十二兽首的时刻到了。然而直到这项工作开始,他才意识到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多大的难题。这不是一项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首先是模具制作,不同于普通的钧瓷产品,形状不规则的兽首在模具制作上要复杂得多。圆明园十二兽首设计、工艺均十分精湛,复制模具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王建伟用了大多半年时间,按照逼真再现的原则,反复修改才完成了兽首的制作模具,铸造出了形神兼备兽首素坯。施釉、烧制,作品出窑,王建伟一看,几乎坐到了地上。这一窑作品,第二天他亲自摔了,难受之情溢于言表。
与其它瓷种不同,钧瓷采用两次烧成工艺,即未施釉的素坯烧一次,素坯烧好之后施釉再进行二次烧制。钧瓷工艺自身施釉较厚且釉面的烧制过程中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就是这种特点导致了烧制出来的作品出现了局部变形、兽首面部模糊不清的情况。怎么办?方法是明确的,把变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模具进行微调,在素坯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施釉厚度。但量是不明确的。微调,调多少?不同的施釉厚度,不同的地方应是多少?没有人告诉他答案。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一次次的试验。
王建伟又找到了当年初进钧窑做学徒时的感觉。他泡在瓷厂里,一点点的找,一次次的试,一次次的他把浸透了自己无数个祈祷的作品摔向坚硬的地面。王建伟想哭,他不知道心中的那套作品何时才会出现,漫长的折磨何时才会停止。他已经不是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年轻小伙了,他腰酸腿疼眼发涩。其实最后几套摔碎的作品,在厂里的老工人看来差不多了,他们劝王建伟:董事长,可以了。王建伟也想对自己说可以了,但他骗不了自己的心。心中的作品已经定了形,眼前的作品却还是差那么一点。这一点分寸的拿捏,耗去了王建伟一年多的时间,让他听了几十次心为之碎的瓷器摔响。当那套器形与心中作品一致的钧瓷十二兽首终于出现在眼前,厂里的工人看见王建伟的脸微微露一丝笑纹,然后缓缓出了车间。王建伟倒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他说他笑的劲也没有了。
接下来是釉色。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釉色窑变艺术闻名于世,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钧瓷的核心工艺就在釉料配制。素坯、釉料厚度定型之后,王建伟先后烧制出了单色的天青釉、窑变色彩丰富的钧红釉等多种色彩的作品,但都觉得与器物造型不配,色彩不能体现作品厚重古朴的风格要求。这些作品也无一例外地变成了美丽的瓷片。王建伟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决定用清代诞生的钧瓷“炉钧”釉料进行试验。“炉钧”的工艺特点除了釉料配方的特殊性,还在于它要求用仅能装填少量作品的小窑进行烧制,“炉钧”中“炉”字即形容其窑堂如同做饭的炉堂一般大小。相对较小的炉堂可以使钧瓷作品在烧制过程中受热更加均匀,但大幅度提高了作品的制作成本。
经过对釉料配方的多次试验调整,2011年8月,采用“炉钧”工艺的钧瓷十二兽首作品终于烧制成功。这个时间距离王建伟对十二兽首“一见钟情”已经过去了11年,距离他第一次尝试制作十二兽首模型已过去了3年多。窑炉前的专家、工人无不欢呼雀跃,但王建伟的泪水却如断线珍珠般漱漱而落。11年了,他已记不清为了眼前的十二兽首花了多少钱,经历了多少次几乎让人绝望的挫败。
2011年9月,在许昌市文联和禹州市钧瓷行业协会协调联系下,圆明园管理处派专家对王建伟创作的中国钧瓷十二兽首进行了鉴定,圆明园管理处专家对采用“炉钧”工艺完成的中国钧瓷十二兽首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作品既体现出了原作红铜的古朴大气,又凸现了钧瓷色彩斑斓的艺术特质。之后,圆明园管理处向禹州市大龙山钧瓷文化有限公司出具了授权制作和作为监制单位的证书。钧瓷界的专家对作品进行研讨后,也一致认为这套钧瓷作品是当代钧瓷制作中不可多得的工艺精品。
经圆明园管理处授权制作、监制,镌刻圆明园标志的中国钧瓷十二兽首限量制作151套,编号从1860到2011,纪念自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到2011年的151年历史,激励后人铭记国耻,奋发图强。编号1860的作品由圆明园管理处永久收藏。作品全部制作完成之后,禹州市大龙山钧瓷文化有限公司在将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之下销毁生产模具。
每次在钧瓷十二兽首前驻足,王建伟的目光都深情而又柔软,如同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他纠结地说:“我真不想让它们从我身边离开,但是我又特别想让全世界知道它们的好”。此刻,我们能感受到这个面庞黝黑的男人内心深处那份属于艺术家的细腻。同时也希望通过中国钧瓷十二兽首作品的成功制作,能够使中国钧瓷传统工艺技术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承、延续下来,并为钧瓷在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梁靖 杨玉婷)【原标题:钧瓷大师王建伟与十二兽首的难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