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式报告文学的兴起是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由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引发的“歌德”式报告文学热潮曾一度风云激荡,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界独特的文化景观。近年来,歌颂式报告文学似乎渐趋式微,如同天边的一株云彩,在苍白的行色里,写满疲惫与无奈,大有渐行渐远的情状。歌颂式报告文学为何从巅峰跌落谷底,为何在读者群中越来越缺少影响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原因之一:缺少批判性品格
众所周知,报告文学的文体优势,就是它的批判性和揭露性品格,这是构成该文体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但是,在当下汗牛充栋的歌颂式报告文学作品里,这一重要的审美特征全然不见,充斥视野的尽是响遏流云的凯歌行进,其公式就是“好——就是好——就就是好”一类的简单图解。从歌颂式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哥德巴赫猜想》中,虽然对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陈景润进行了浪漫式的讴歌,但作者并没有忘记对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时事的现实批判,正因为作者捍卫了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尊严,因此它才获得人们由衷的喜爱。笔者的《锦州之恋》中,主人公张鸣岐是一位市委书记,他因抗洪抢险而牺牲,但是,从这个百分百的歌颂式报告文学里,我们同样解读出一种宿命般的生命的沉重。在时世艰难的环境里,怀有理想光芒的人,往往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人,他们“不是被火烧死,就是被水淹死”。他们是最易受到伤害的人。相信读者掩卷之后会从中得到非同寻常的感受。因此,主旋律作品里,特别需要铮铮铁骨般的硬度和力度,倘若缺少批判性品格,这样的作品往往会患严重的软骨病:既没有阳刚之气,又缺少独立品格。
原因之二:缺少独立思想的能力
报告文学是最能体现知识分子特征的一种文体,这就是它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的正确思想的发现,不仅仅靠集体行为,还应该充分尊重个体的思想价值。长期以来,作家把思想的光荣大都让给了上级和组织,自己充当的只是“传令兵”的角色。上级发现了一种思想和观点,下边于是就寻找大大小小的例子证明它的卓越,这种不用脑袋而用身体思想的情状在歌颂式报告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且不说思想在物理世界里传递的损耗与误差几率的多少,单说这种思想的不作为,这种思想上的“等”与“靠”,就会导致歌颂式报告文学思想的苍白和书写时简单化图解的毛病。作家是个体劳动,报告文学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文体,如果作家没有个人思想的面貌,他的作品的思想只是众声喧哗,只是人云亦云,那就从根本上失却了独立存在的意义。倘若作家在思想上不能表达自己,只能被表达,所谓创新和突破就是一句空话。
原因之三:缺失民间评价机制
歌颂式报告文学多是命题作文。从采访阶段的材料收集,到撰写时的谋篇布局,似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指使。文章完成,有如工程竣工,验收者多是政府及主管部门,文章得失,往往不考虑艺术上“画眉深浅入时无”,而是一味要求歌功颂德:文字按官位大小分发,叙事按领导的意图描写,页码按政绩布局完成。遵从就是深度,听话就是艺术。不然就很难放行,验收就不合格。由于种种流弊,致使歌颂式报告文学身陷官场商场风月,身不由己,左右为难。正因为歌颂式报告文学是“顾主”说了算,是纯粹的买方市场,仅有官家商家评判得失,他们的审美趣味与民间的审美要求就大相径庭。往往官方说好的,普通民众说坏,官方说不入流的,老百姓拍手欢迎。一样文章,两样心情,一种文字,两种评价。
说到底,缺失民间评判的机制,只看政府、主管部门和商家的眼色行事,就很难写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作品。
原因之四:缺少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歌颂式报告文学通常属于快餐文化。因多为政绩故,常常因人而废,今天还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明天就或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政治经济学”现象,是造成歌颂式报告文学大都短命的一个重要因由。倚马可待的急就章,还使多数作者忽略对所写对象进行历史文化背景的考察,而失却了这样的内在联系,所写对象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些表面光鲜亮丽的花朵,往往顷刻间开放,也在顷刻间消失。
我们说的历史的厚重,就是作品必须能回答历史的诘问。比如在政治理论方面,我们怎样看待过去只把辩证法看作客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存在着“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偏颇等问题;在国际问题上,以朝鲜战争为例,究竟是谁打响了第一枪?现在历史档案已经揭秘,互联网就像空气一样充斥着我们的视听,我们该怎样回答读者的质询?冷战思维已然过去,我们该怎样审视国际争端和局部战争?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今天,一方面是为富不仁,一方面是苦难深重,这是历史必然还是局部阵痛……有句话叫历史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倘若文章的根须没有深扎在历史的沃土,就谈不上深度和厚度。
我们说的文化的厚重,就是作品必须要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写的对象的地域,每每有不同的文化传承、民情风俗及精神气质,这正是作家应该着力表现的地方。内在的东西往往不易捕捉,非横下心来深入挖掘才能得到。因此,歌颂式报告文学若要获得人们好评,必须要化双倍的气力,真正深入下去,走向吾土吾民。
原因之五:缺少形式上的创新
歌颂式报告文学缺少影响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由就是缺少形式上的创新。新时期以来,几十年一种面貌者当数歌颂式报告文学。除了宏大叙事,除了居高俯瞰,除了言辞华美,别的似无进取。在叙事层面上,非虚构叙述的伦理、故事、结构、时间与空间艺术研究等等;在语言上,除了以散文语为主的叙事语言之外,是否还融合新闻、网络、公文语汇等等,都需要进行大胆尝试,进行文体试验。偌大的国家,我们至今没有一例用意识流和超现实手法来进行非虚构和报告文学创作的。而国外用各种手法和新颖形式创作非虚构作品者比比皆是,因为凡是现实世界存在的东西,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进入书写视野的。
当然,歌颂式报告文学缺少影响力是一个公共事件,它的原因决不仅在这五个方面。而歌颂式报告文学作为对社会影响巨大的一种文学门类,对鼓舞人民激励士气增强信心曾经起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怎样为它把脉、诊治、让它重新焕发光采,以崭新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野,让它再为时代鼓与呼,应该是每一位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义不容辞责任和的任务。【原标题:邢军纪:歌颂式报告文学为何缺乏影响力初探】
已有 0 条跟帖 |
用户名: 注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