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走进许昌 >> 印象许昌 >> 浏览许昌

运粮河:一代枭雄的“水系工程”

2015/6/25 11:12:25 点击数: 【字体:

  

运粮河:一代枭雄的“水系工程”

运粮河静静流淌在许昌市区


    刘革雨

    一

    许昌的6月,正是夏之将至、百花盛放时节,也是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朝着“6月底河道畅通”目标冲刺的攻坚时期。今年以来,整个许昌城处处轰隆作响的挖掘机、穿梭往来的运输车、伸长臂膀的混凝土浇灌车,共同构成一幅如火如荼、奋勇争先的“大会战”图景。

    在许昌大地流淌了1800多年的曹操运粮河,也于去年11月启动了改造提升工程,上机械、集人力,塑新貌、展新颜。1800多年前,一代枭雄曹操南征北战,打下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条运粮、运兵的人工河,可谓助其成就大业的“黄金水道”。1800多年后,按照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总体规划和运粮河漕运文化一条街总体规划要求,运粮河不仅将与清泥河形成环通,还将与市区各大水系实现连通。

    二

    往事越千年,曹操运粮河如今可见其遗迹者,只有贯穿许昌市区的运粮河和错落许昌四周的枣祗河、玛瑙河、高低河、灌沟、艾城河等。

    枣祗河西起许昌县将官池镇的辛集沟,东至临颍县北的王岗乡,入潩水而达颍水,进而归入淮河,是当年枣祗屯田时所开。枣祗本姓棘,因先人避难易为枣,颍川人。曹操曾对枣祗屯田开渠的功绩给予高度赞扬。他说:“故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能,始举义兵,周旋征讨……”(《魏武故事》)

    玛瑙河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铜底铁帮运粮河”,位于许昌县、襄城县交界处的论城一带,是建安元年(196年)襄城典农中郎将任俊率领屯田军民开挖的。此地也是任俊的屯兵处,任俊后奉命在此建论事台,故名。玛瑙河西起屯田坡,东去经繁城南入颍水,既有排灌之利,又有舟运之便。直到清末,豫东南的商船还能经周口,走颍水,顺着玛瑙河来到论事台码头。论事台上还建有杨修庙,当地人尊称他为“圣人”,能“济世救民”。

    高低河起源于许昌城东北的尚集,流经今魏都区的三里桥、徐湾和许昌县的将官池后,注入老潩河。它的具体位置应当在现在的东城区一带,如今已难觅芳踪。

    灌沟在临颍县西、许昌县南,北接白河,南通玛瑙河。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临颍县》说:“灌沟在县西二十里,北接颍水,南接泥河,南北二口,俱有徒门,亦曹魏时引水灌田处。”

    艾城河,即邓艾所开之渠,位于汉魏故都东南与临颍县王岗交界处,流经艾城,东入潩水而过颍河。邓艾是三国时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科学家,字士载,今新野县人,少时随母迁许昌。邓艾青年时被誉为“青年才俊”,所著《济河论》是三国时水利著作。当时,邓艾奉命屯田于颍水南北(今临颍)。艾城即邓艾屯田之地,现为村名。艾城河与小洪河汇口处,名叫“邓艾口”,据传是邓艾去临颍、项城等地督察屯田停船之处。

    枣祗河、玛瑙河、高低河、灌沟、艾城河都不是大河,然而,曹魏王朝就是在许昌缺少大河湖泊的条件下,科学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运粮河的灌溉运输作用,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物质基础。运粮河对于曹魏政权的历史贡献和重要性,由此可见。

    这些曾辉煌一时的河流,经过千年岁月风霜,已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还有一条河,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它,这就是在我们这座三国文化名城中流淌着的运粮河,它就像是这座城市的血脉,使这座城市青春永驻。

    三

    这条运粮河,许昌人称之为“曹操运粮河”。许下屯田、曹操运粮河都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物,在当时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公元196年,曹操迎帝都许,为解除经济困扰,采纳了谋士们许下屯田的建议。历史记载,许下屯田的第一年即获丰收,得谷百万斛,连年丰收。然而如何把粮食运出,却是个难题。因此,开挖运河,是曹操的必然选择。

    1000多年前,在没有铁路、公路,更没有飞机的年代,大运河的开凿贯通,绝对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许昌是曹操成就霸业的大本营、根据地,开凿运粮河,他的本意更侧重军事,想通过开凿运河,解决军队的粮草生产和运输问题,使许昌真正成为粮仓。开凿运粮河从客观上也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提升了中原地区特别是许昌一带的农业生产水平。

    目前,流经许昌市区的这段运粮河全长7400米,北起清潩河口的王月桥,南至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青泥河交汇后入颍水。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还是流水潺潺,鱼虾满河,两岸垂柳依依,一副江南水乡的模样。后来,随着周边工厂的建设,人口的剧增,城市垃圾、工厂污水,都往河里倾倒,很快,这里成了许昌有名的“龙须沟”,蚊蝇肆虐,臭水满河。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多次整修运粮河,使其面貌初步得到改观。前几年,市政府又专门召开规划会议,规划描绘未来运粮河沿岸美景。按照规划,运粮河的整修要挖掘和利用历史资源,提升许昌市的文化底蕴,突出曹魏漕运文化、生态文化特色,在运粮河沿岸7.2公里区域分为4个核心区、18个节点、36个游园打造沿岸景观,使水、林、城三者有机结合,再现曹魏时期运粮河的旖旎风光。

    编辑后记

    1800年前的“曹氏集团”运粮河究竟是个什么模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运粮河早已湮没在市区高楼林立之中。如今,整治运粮河是件好事,但如何更好地保留曹魏风韵,既改善民生又弘扬和再现历史,这是值得许昌市委、市政府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文化中原】“百代画圣”吴道子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