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又名道玄,阳翟吴家村(今河南省禹州市鸿畅镇山底吴村)人,生于公元680年,卒于759年。吴道子早年家贫,父母以刻石凿画为生,因母亲半途瓜棚生之,地主以辱其土责令耕地,父母忍辱在瓜棚周围以犁划地为道,遂将其取名道子。道子年少时,受吴家村民世代刻石凿画影响。放牛羊时,以树枝为笔,师天地造化,其才华天纵,性情肆恣,未及及笏(古人以15岁为及笏),已能破土为涂,研石为色,作画于壁。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初曾在韦嗣立幕下为小吏,瑕丘县尉等职。后弃官擅场,在洛阳长安两京寺观作壁画三百多幅。唐玄宗闻其名,召入宫中,赐名道玄,授内教博士宁王友,成为宫廷画师,官从五品。为盛唐时期最有成就的大画家,史称“百代画圣”。
吴道子师法自然,外师造化。早年行笔较细,风格稠密,中年之后画风变得雄放,线条遒劲,富于运动感,粗细互变,虚实相生。吴道子其画喜用焦墨钩线,然后略施淡彩于墨痕中,意态丛生,又称“吴装”。 其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图》、《地狱变相图》等。
宋代苏东坡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韩愈),书至颜鲁公(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吴道子初创白描法,又创写意新风,作人物衣纹皱折,势如钢丝,行笔磊落,挥洒自如,若莼菜条。所画人物衣带飘举,满壁风动,后人称为“吴带当风”。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
吴道子绘画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其一,吴道子绘画表现了鲜明的时代风貌。
吴道子所处的时代是大唐盛世,盛唐的时代精神是开放、进取、魄力张扬,富于创造性和民族自信心,这些在吴道子的作品中有出色的体现。吴道子以画道释神鬼著称,多为佛教题材。佛教原从西方印度传入。佛祖、菩萨、经文、故事、人物都是西方的,但到盛唐经吴道子演变作壁,已经充分的中国化了。如代表画作《送子天王图》中的净饭王(佛祖之父)是印度迦毗罗城国王和王后摩耶夫人(佛祖之母)都是西域人,但在吴道子笔下,国王和王后却为中国常见的帝后王妃的穿戴和面貌,连画中的天王、天神、天将、天女、侍从也都成了唐人的样子。《维摩诘变相》也是同样,维摩诘原是印度毗邪离城的长者,但在敦煌莫高窟103窟的维摩诘则完全是中华儒生的形象,这就更能为中国百姓所接受,同时体现了大唐盛世、万国朝圣的民族自信心和创造性。
其二,吴道子的绘画加入了现实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佛教题材的局限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
吴道子是一位宫廷画师,经常奉命画一些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之作,所作宗教画也是为宣传教义服务的。但他在《地狱变相》中却表现了思想上的民主性和作品的人民性,并打破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一千多年的“刑不上大夫”的禁忌。宋代官修的《宣和画谱》即指出:“世所共传而知者,惟《地狱变相》,观其命意,得阴受阳受,阳作阴报之理,故画或以金胄杂于桎梏,固不可以体为迹论,当从理考而理推也。”即是说《地狱变相》命意是按佛教因果报应之说,画中虽有达官贵人杂同一般人被枷锁受苦,也不可以从本体与实迹有否而论,应当从理推知。实际上仍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之开脱,即统治者犯了罪也不会在地狱受苦。
《地狱变相》原本是佛教的目连救母传说,即唐代盛行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小名萝卜,出家后号曰“大目乾连”(也是印度圣僧的名号)。他母亲青提夫人“在世悭贪,多饶杀害”,打僧骂师说假话。果如其誓七日命终,坠入阿鼻地狱,在地狱中遭受百般磨难。就在目连在地狱见到其母时,其母仍被十八只大钉钉在铁床之上。吴道子在该画中画出了达官贵人与民间世人一样受苦受难,表现了他对达官贵人的痛恨,并将他们的罪恶公开刻画在壁画中,让世人唾骂,表现出了吴道子在现实生活中对弄权作恶干坏事的特权人物的痛恨,同样也大胆突破了佛教题材的局限性。
其三,吴道子作品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发掘,对人物性格的细微观察。
吴道子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画家,其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等,都“冠绝于世”。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他为唐朝第一。河南曲阳画像石刻的《鬼伯》(开道小鬼),杠戟前行,须眉奋张,右手五指,右足五趾迸张,加上飘飞的饰带,使人物形象极为生动传神。
吴道子所画《十指钟馗图》中的钟馗,手指画得极为神妙,给人难忘的印象,画上钟馗怒目斥鬼,并将第二指挖鬼眼睛,虽画十指,但全身之力、气色眼神都集中于第二指上,所以给人力透纸背,指能穿石的感觉。人们常说,“画人难画手,画马难画走”。而吴道子总结画法谓:“画马要能走,画人要开口”。可见他对绘画生动性的严格要求与深刻理解。故民间传说吴道子作画可将死物画活,画鱼而游,画龙生雾,画驴狂奔,画马逸去,画水夜闻其声,画神夜里托梦,连画一棵树也能听见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极言其画神妙。
吴道子画千佛寺的菩萨居然再现了自己的相貌,而且“转目视人”,眼睛能随着观画者的角度转动。他画的长安常乐坊赵景公寺门南的《执炉女》,人物表现出了“窃眸欲语”,偷抛眼神,想要说话的神态,使人观后久久难以忘怀,表现出了作品的强大的艺术震撼力。
其四,造诣深厚,笔墨雄健,技法惊人。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最主要的是气韵生动,即“传神”。《历代名画记》对吴道子杰出的笔墨造诣极为赞赏,称其为“古今独步,前不见顾(恺之)、陆(探微),后无来者”,“神假天造,英灵不穷”,视其为空前绝后的独特天才,并评价吴道子画作六法俱全,穷极造化,“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屋”,所画佛像“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敦煌莫高窟103窟的维摩诘像,就是一幅出色的力作。此像已从过去壁画中常见的“清嬴示病之容”演变为须眉奋张,目光如炬,动止力健,智慧过人的老者形象。比起220窟维摩诘经变所画的无长须维摩诘像显得更加奔放,线条用笔雄浑力张,气势逼人。
吴道子画风豪放雄劲,用笔迅疾,为历来论者所称道。正如苏东坡题画诗云:“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笔未到时气势已吞并整个画面,这是何等雄伟磅礴的气势!这种笔墨功夫,已达惊心动魄的程度。
吴道子画作技法更以《八十七神仙卷》为代表作。无论是“莼菜条”,还是“吴家样”的“吴装”,都开辟了唐代画风的先河。《八十七神仙卷》白描手法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朝元仙仗图》行列,前后有武将呵护,文臣侍女各持不同贡献宝物,华幡羽扇,各色声乐,人物形体健美丰润,动态神情各有特色。天帝雍容高贵,呈帝王之像。画中人物众多,姿态各异,但有一种共同的前行趋向与衣带的一致律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仿佛观者也随着这群神仙飘然前行。无怪诗圣杜甫竭力赞美它“森罗连地轴,妙绝动宫墙。”使人自然对吴道子艺术叹为观止。
其五,吴道子首创山水画之体。
吴道子是一位天才全能画家,除工画人物、道释、神鬼、楼阁外,也擅长山水画,并独创一套山水画体。张彦远称吴道子“始创山水之体”,即一种笔简意远的“疏体”。用笔粗放、豪逸、迅疾,他一日能画出三百里嘉陵江壮美山水壁画,便是很好的例证。因此,若论中国水墨山水的创始人,应是非吴道子莫属。
山水画,在战国前就出现萌芽,东晋时有所滋长,到南北朝时,开始称为独立画体,并且有了理论上的阐述。但终为旁科左道,孑然势单,不为世人所重。山水画经吴道子发扬光大,才真正开始繁荣,并受吴道子的影响,相继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父子、王维、张璪、卢鸿、郑虔等名家,尤其是擅长诗画的王维,能将诗歌与绘画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但王维的绘画直接受到吴道子绘画的影响,并长期模仿吴道子的山水画法。《唐朝名画录》记载,王维“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
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山水画作,注重线描、轻于成色,笔墨豪放,甚至仅以水墨作画,这种技法在以后的张璪、王维的山水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朝名画录》说张璪山水画“笔墨积微”,“不贵五彩”,豪放磊落,正是与吴道子一脉承袭。
总之,吴道子在中国绘画艺术史册中,无疑是一位星光灿烂的巨星,唐时即被尊为“画圣”,实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