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许昌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许昌

钧窑艺术瓷要回归宋代传统

2013/10/17 14:45:52 点击数: 【字体:


钧窑艺术瓷要回归宋代传统
钧窑天蓝葡萄紫海棠式盆托(宋)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钧窑艺术瓷要回归宋代传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谈当代钧瓷

    7月4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办,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100余位陶瓷工作者参加了学习。与其他产区相比,禹州的学员不算多,共有卢钧窑、杨志钧窑、宇航钧窑、华神钧窑5位学员和我一起求教。研修班上,有幸成为清华美院教授、中国日用陶瓷专家张守智先生最后一次登上讲坛施教的学员。一天之后,与张老师在韩美林艺术馆再次相见,听张老师畅谈钧窑瓷与钧窑文化,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短短一周,诸多大家谈陶瓷、论钧窑,对钧窑文化及钧窑思维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理念。

    陶瓷是人类的本源文化

    7月9日上午,张老师给我们讲了“陶瓷设计与艺术”。一开始,张老师的讲话令我们很伤感。他说:“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我已经80多岁了,和我同时期进入清华学习陶瓷的人都已经走了。没有办法,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出去走的少了,但还会以各种方式与大家联系和交流的。”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提起陶瓷,我们首先就会想起我国古代先民创造的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并不自觉地为他们感到自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泥、水和火都是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陶艺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是释放人性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引人向上的一种朴实的方式。传统陶瓷艺术作为民间工艺,既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又能作为艺术造型表现的良好手段。”

    “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日用陶瓷要增加文化含量和艺术含量。当前,我们的日用陶瓷缺少创新的成分,产品的成本就是材料加人工,这样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也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要提高我们的工艺质量和材料质量。这些年搞材料的人少了,很少有日用陶瓷材料的研究。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的烧成温度从解放前的1320度提高到了现在的1380度,温度越高,呈色元素挥发的越多,釉下彩变成了合成的材料,对这种情况不进行材料的研究行吗?禹州钧窑也在进行日用陶瓷的研发,钧瓷茶具和酒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餐具也准备进入市场。现代日用陶瓷对质量的要求很高,不创新必然被淘汰。所以,你们也要重视对钧瓷材料的研究。尤其是高档茶具,陶土要精挑细选,胎釉的配方都要改进。要注重含蓄高雅,艺术不是色彩对比强烈就好,所有的艺术品要按人的视觉生理要求,让人看了以后有美感,越看越好看,不要刺激。这就需要你们钧窑的天青釉,宋代钧窑二液分相的有玉石感觉的天青月白色。青绿色是人们在大自然中长期生存的视觉需求,青山绿水是人类的生理基因,我们的设计要关注这些因素,使我们的陶瓷设计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钧窑艺术瓷要回归宋代传统

    7月10日下午,研修班安排学员到韩美林艺术馆参观。在阅览室,又与张老师相见。寒暄过后,我把话题引入钧窑。张老师对钧窑谈兴十足:“当代钧窑艺术瓷要回到宋代钧窑的传统里去。宋代是铜红在釉里出现的第一次,钧窑靠液液分相使釉色产生变化,釉在窑炉中是液体,着色元素在釉里游动,产生的变化人力不可控制,故称之谓“窑变”。1000年后,中国引进了外国的设备,才弄清了钧窑釉变化的原理,从而推动了陶瓷釉的进步。”“今天的钧瓷釉好多不是液液分相釉,就出不来宋代的窑变艺术效果。宋金钧瓷,元钧瓷和清代的炉钧,不管是柴烧、煤烧还是焦炭烧,都需要二液分相才能体现宋钧的本质。这一点,钧窑人要下决心回归。”“钧窑艺术瓷一定要搞手拉坯。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一些考古单位和陶瓷研究所在国有陶瓷企业的基础上搞得很好,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拉坯、利坯、涮釉、抹釉,很有传统工艺的味道,国际市场也很好。现在市场已经很困难了,卖到十几万的钧窑产品太少了。钧窑人要认识到这个问题,龙泉窑的情况和钧窑差不多,但是他们从恢复初期就搞手工作业,经过30年的技术提高,企业转制后,仍然坚持手工成型,走传统工艺的道路。到山里选原矿,不搞一点化工原料,传统陶瓷加上一点化工原料就没有原矿那麽含蓄。龙泉瓷用20到30年的时间超过了日本,这一点,很值得钧窑人借鉴。”

    研究宋代钧窑,首先要研究宋代的社会及陶瓷手工业。河南地区是宋代陶瓷生产的中心,钧、汝、官三大名窑都在河南。宋人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历时久而且残酷,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代瓷器生产,从北到南各瓷系都突出地体现了民族艺术风格。这种现象在唐朝就开始表现出来,但唐朝有一点是突出的,就是广采博收,许多瓷器的造型、装饰内容接受了外域文化的影响,新鲜活泼,有异国情调。而宋瓷则不一样,从北方到中原,从长江两岸到沿海地区各大瓷窑的出品都向着一个方向发展,显示出一种热衷于表现中国独特民族艺术的倾向,所以宋瓷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最纯粹、最朴实、技艺惊人而风格高雅。使它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其次,发达的商业及手工业是大宋明晰的时代精神。中国封建社会在汉唐时期曾同国外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到了宋朝城市经济空前发展,商人地位提高,城镇市民生活相当活跃。《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汴京市井和人物邸店就是一种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商业城镇繁华壮观,饭店、酒楼、店铺鳞次栉比,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追求奢侈豪华。丝绸、锦缎、金银器、名贵瓷器成为人们竞相夸耀的物品。宋朝的知识分子阶层,尤其是文学家、艺术家空前活跃。他们的爱好、品评、颂扬,促使制瓷工匠在创作上有了精神依据。众多出色的瓷器制品表现出当时人们心灵的爱好和感受。无论造型还是装饰,也无论釉质还是色彩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的崇高、冷峻、紧凑、清纯的美感。禹州钧瓷单色釉的高雅华贵、钧红釉的斑烂洒脱,龙泉青瓷的幽玄深邃,景德镇影青瓷的明澈,官窑、汝窑的莹润,磁州窑的豪放,把自然美、艺术美、简洁清新的理智美,和谐而形象地融为一体。宋瓷在发展民族工艺的时代精神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三,严谨、准确成就了宋瓷对称、均衡、平实、不张不扬的造型观念。宋代由于饮茶之风的流行和铜器的缺乏,导致了瓷器制造业的繁荣,并且出现了“钧、汝、官、哥、定”等著名瓷窑,但是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其共性的造型艺术风格和唐代相比,它不再是饱满、厚重,造型趋于外向开放,而是轻巧、简约、精巧、典雅,造型趋于内敛蕴蓄。具体来讲就是比例精细、准确、适度,构造对称、均衡,线条运用基本上以曲线居多、婉转流畅,很少出现那种直线造型和很强的块面转折,更多的是一种圆滑、平缓的过渡。不会给人产生一种棱角分明的紧张、压迫感。这些特点在“玉壶春”、“宋碗”、“宋壶”等形制中鲜明的体现出来。宋瓷以上这些造型特点的出现是和当时宋代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文化分不开的。当时理性哲学的弥漫发展,使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趋于一种理性严谨的态度,而理学的发展对于瓷器造型的比例和结构的把握都是恰到好处。

    宋瓷讲究的是细洁静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表现对神、趣、韵、味的追求和彼此的呼应相协调,并相互补充,成为一代美学风尚。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演进之下,宋代的陶瓷为我国的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窑的海棠红、玫瑰红;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江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百瓷的色质如玉。高温色釉工艺的高度成就,使釉层不再成为单纯的保护层,而是赋予了它以独立的美学价值和观赏功能。同时,由于宋代考古风气的盛行,向往古礼仪之器,作复古之幽思,因而在作陈设的美术用瓷中,出现了鬲、鼎、尊、壶及琮等。仿自商周汉代的青铜器和礼仪用玉的作品,成为宋代新的造型艺术;而且用器具的形制,则多采用莲、菱、葵、牡丹等花式,这显然又是唐、五代造型源流的沿袭和进一步的强化,使唐代遗留下来的域外形制中国化。

    当代钧窑要突出宋钧的美学特征

    研修班在韩美林艺术馆安排的时间相对充裕。走出阅览室,我与张老师边走边谈,话题转到了钧釉上。“陶瓷艺术是由釉色、造型和纹饰三要素构成的。其中瓷器的釉色又不同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中的色彩,它是由釉的色彩和釉的质地共同组成的,如果说宋代是一个‘瓷器的时代’,那么瓷釉所体现的艺术特色与工艺技术成就即是这一“瓷器时代”的特征。宋瓷中无论是单色釉还是复色釉(花釉)所采用的厚釉装饰方法,还是釉与胎体纹饰结合的薄釉装饰方法,都极力求釉色的自然美。一是它的呈色是釉中金属着色元素在“火”的作用下产生的,没有人为痕迹,是自然天成的结果;二是它的色彩反映了大自然中蓝天白云、碧海青山、绿树黄沙、紫霞红日、宝石翡翠、珍禽异兽等自然色彩。古人对宋瓷釉色釉各种各样的称谓,如‘天蓝’、‘天青’、‘月白’、‘粉青’、‘梅子青’等等。这些釉色在你们钧窑里都有,说明了釉色所展现的自然美;而这种自然美的形成,则又体现在制釉工艺技术与艺术审美及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上。”

    “宋代厚釉钧瓷,大多都是形体比较单纯的,没有更多的起伏转折变化的造型。把造型的表现余地留给釉的装饰,从而更加突出了厚釉的特征。厚釉钧瓷釉色非常丰富,每个窑口间的釉色有别,即便是同一窑口也有许多不同倾向的色调。它不仅厚泽滋润,汗水欲滴,而且釉乳光更是迷人。如官钧花器,近光下察看,釉中多布红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像七彩长虹,有的如锦缎闪烁,展现出一种富贵高雅之态。”

    “在宋代名窑中,釉色变化最丰富的非钧窑莫属。钧窑不仅以天蓝、天青、月白等青瓷与同时代的青瓷名窑媲美,更以海棠红、玫瑰紫、葡萄紫等红紫色,在众多的名窑中独树一帜。钧窑的特征表现在釉层丰厚,釉质乳浊莹润,釉纹深沉多变,釉面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蓝红为基础,熔融交辉,形如流云,灿如晚霞,变化莫测,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种“窑变”成为钧窑有别于其他窑口的主要特征。

    钧瓷窑变现象,早在唐代的瓷器上就已出现。被誉为“鲁山花瓷”的河南鲁山、禹州、郏县等地生产的花釉瓷器,就是窑变现象的反映。这种花瓷是利用含有不同金属氧化物的釉料,浇淋于胎体上使釉料相叠相交,在高温下焙融流动,产生光怪陆离、色彩斑斓、气韵天成的窑变效果。唐代鲁山窑变彩斑装饰,无疑为宋代钧瓷彩斑的出现开启了先声,并在技术上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钧瓷窑变釉又不同于鲁山花瓷窑变釉,鲁山花瓷是采用含有不同呈色剂和不同粘度的两种釉料,通过叠加和流动来产生变化;而钧瓷窑变釉是同一种基本釉中含有不同的呈色剂在火中的变化。因此,在釉面上没有色斑突起的痕迹,色彩形象的变化,完全熔于釉面之内,比鲁山花瓷更显自然。

    钧瓷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适当的特点也增加了钧瓷窑变釉的艺术感染力。它利用造型的边口和转折部分造成的薄釉和积釉,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变化;利用造型的出沿、出筋、出戟的凸凹线条阻止或凝聚流动的釉层,形成各种纹理变化。形与釉相辅相成,既衬托出造型的形体美,又突出了厚釉的天然美。中国古典艺术崇尚质朴无华,把平淡自然看作艺术的最高境界。钧瓷窑变就是这样成功的艺术品,虽然有人工的因素在内,但看上去却宛如天然,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

    在韩美林艺术馆,禹州学员占用了张老师的大部分时间,这位中国日用陶瓷大家则乐此不疲,并在艺术馆门前与我们合影留念,可见老人对钧窑的偏爱和对钧窑人的期望。他说:“下个月,我要去河南选钧窑陈设瓷。到时候,我要再看一下钧瓷茶具,我期待着钧瓷壶走向全国!”(作者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作者:孙彦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禹州市情网 2012-08-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