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许昌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许昌

钧瓷常见的烧制方式

2013/10/17 14:42:14 点击数: 【字体:


    一、柴 烧 钧 瓷

    柴烧钧瓷是钧瓷艺术品的一种,最大的差别在于用木材作燃料,如松、柞、槐、果木等。特征为釉质莹润、色泽纯正、清新典雅。柴烧技艺是一种传统的钧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钧瓷兴盛的宋朝。座落在禹州城内的八卦洞附近钧官窑遗址中宋代五大名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窑,有两个火膛,分主火膛和副火膛。烧制时,先点燃主火膛,使主火膛的燃料得到充分燃烧,窑温达到预定的温度。与此同时,副火膛内的木柴受热逐渐炭化,在炭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这时,打开副火膛的火眼,膛内已经炭化的木柴开始燃烧,然后分别往两个火膛加柴,使窑温达到1300℃左右。该窑系世界上至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双乳状火膛窑”。

    柴烧技艺因其难度大、成品率低而往往让人望而却步。但它散发出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由此钧瓷人为它着迷而投入庞大精力、物力去追求。因为柴烧钧瓷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技艺,而且是一门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技艺,它承载着民族的印记、禹州钧瓷人的智慧。

    传统技艺和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说始终充满神秘色彩,它们就像一扇扇通往人类历史的大门,召唤着我们去探索。而且,它们的真正价值并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它对现实与未来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柴烧钧瓷在民族文化之根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感的变异,经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旅程来尝试探索柴烧钧瓷“有根的现代”。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传统技艺的生存和发展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柴烧钧瓷是活的陶瓷艺术,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才能发现其特征,只有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机和活力。柴烧钧瓷靠的是禹州钧瓷人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它的背后是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是历经岁月沧桑的智慧与创造力,有着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也是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这正是柴烧钧瓷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相信柴烧钧瓷这朵奇葩一定会释放出更为持久的光彩。

    二、煤 烧 钧 瓷

    煤烧钧瓷是钧瓷艺术品的一种,煤烧是一种钧瓷烧造方法,是以煤为燃料。特征为釉质温润、窑变自然、时代感强。

    煤烧钧瓷的始烧年代;有学者认为是“宋代”,有学者认为是“元代”。笔者提出;在禹州区域内应为“近代”?证据如下;一,考古发掘;(1)2001年9月下旬开始,至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钧窑的中心窑场之一——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钧窑址进行了发掘。钧窑神秘面纱初步揭开,“第一......元代在北方地区己普遍釆用煤为燃料,钧窑仍以烧柴为主。”(2)2012-03-02 中国文物报,河南禹州闵庄钧窑遗址发掘取 得重要成果。“闵庄窑址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元末到明初阶段,......”。 未见有“煤渣和煤”的文字。 二,文献资料(1);钧窑瓷业公司章程,原载《东方杂志》第八期光绪三十年(1904年) 八月二十五日发行,附件:谕工匠贴,“......窑时事,窑有罅隙,即须补整,柴有生湿,煤有爆炸,即须挑择。”(2)禹县文史资料笫三辑.<神垕古钧瓷窑址>曹子元,“.....一九六四年三月在刘家门 窑址打探眼,曾在地表二米以下取出木炭数块。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在钧台窑址发掘有木炭屑堆积。”

    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 燃性矿产,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宋代时称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些巨大的历史事件固然对文明的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有许多当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也同样对文明的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考古》1962年第6期王家广《耀州瓷、窑分析研究》说,“烧煤比柴火焰短,局部发热量大,灰属酸性,易结焦。在控制火焰方面,用煤比用柴困难得多”。

    从工艺上讲,煤烧钧瓷劳动量最大。产品需要装匣钵,煤质需要严格把关,火膛需要清理,每次烧窑点火需要装窑、铺烧、砌堵窑门,烧成中需要添火、撬火、平火、盖天眼、焐火还原等,工艺最复杂,成品率也较低。煤烧由于煤的质量差异,煤的成分复杂,燃烧时火焰较难控制。所以煤烧钧瓷效果比较丰富、凝重,从艺术表现上容易表现力量感强的作品。

    三、炭烧钧瓷

    炭烧钧瓷是钧瓷艺术品的一种,炭烧是一种钧瓷烧造方法,窑炉为升焰式烘炉,俗称鸡窝窑。是以炭[蓝炭]为燃料,用木制风箱强行通风助燃,捂火还原高温烧制。一炉只烧一“笼盔”,一只 “笼盔”  装一件或几小件,炭尽器成,称之为“卢钧”。十窑九不成之说应指这种烧制方法,温度难以控制,成品率极低。特征为古朴端庄、釉厚色重、五彩渗化。

    蓝炭最早的使用其实是从民间开始的,有些烧碳比较缺乏的地方,把炉子里燃剩的煤块剔出来,用以炉膛压火或烧风箱炉用,由于烟少,温度高,耐燃等优点。其实蓝炭的称呼也始于民间。

    “卢钧”的始烧年代应为清光绪年间。是较成功的钧仿作品,始于清朝光绪年间,为神后镇卢氏兄弟首创。他们利用风箱炉小窑,高温还原烧成。因使用“炉型窑”,故称“炉窑”,又因出自卢氏艺人之手,故称“卢钧”。

    “卢钧”是钧瓷恢复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品种,它和宋、金、元时期的钧窑品种不论在釉料配制和烧成工艺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卢钧”是在探索钧瓷的演变,它在中国钧瓷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继宋代官窑之后,钧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高峰期的代表作,对宋代钧瓷的继承和近现代钧瓷的发展起到了程前继后的作用。

    “卢钧”是在仿制宋钧官瓷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风格和自成体系的钧瓷品种。以其神奇的五彩渗化、自然窑变艺术在钧瓷艺术品中独树一帜,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成为钧瓷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陶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我国自从进入历史文明时期以来,随着瓷器品种的不断丰富,钧瓷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着。钧瓷从起源到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是短时间内突变的,是一个长期记载、积累、发展的过程。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钧瓷文化,在陶瓷母体中孕育、在禹州这块土地上成长与发展,它带着泥土的芳香、玉石的莹润、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留存着“大师们”手心相应的艺术轨迹,叙述着动听的故事,记录着钧瓷艺人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表现着民族的智慧,展现着广阔的自然、社会、生活画卷,并伴随着民族经济的盛衰而前行。

    四、气 烧 钧 瓷

    气烧钧瓷是钧瓷艺术品的一种,是以液化气为燃料烧制的钧瓷。特征为釉色纯正,光泽明亮、斑斓夺目。

    钧瓷的烧制燃料历经了由柴烧到煤烧到炭烧到煤烧的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根据宋代双火膛窑柴烧钧瓷的原理和现在倒焰窑煤烧钧瓷的原理,建成了2.4立方米液化气抽屉窑,釆用无匣钵烧制方法。经过多次试烧改进,于1994年4月14  日烧制成功。拉开了以液化气为燃料烧制钧瓷的序幕,进一步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了钧瓷产业化发展。

    液化气既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得到的副产品。催化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氢气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5~12。近十年来,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热损失明显下降。液化气钧瓷窑炉所用的液化气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燃烧完全。火苗由喷火口控制,喷火口的大小多少都在人的掌控之中,是最容易操作的钧瓷窑炉。炉火纯净,升温曲线平和,为釉面的平稳呈色提供了空间。气烧钧瓷一般都鲜艳明亮、色彩秀丽。在合理的烧成制度下也能产生丰富多彩、品味高雅的艺术效果。

    液化气为燃料烧制钧瓷,是钧瓷烧制技术的大发展,而且缩短了钧瓷的烧成时间,节省了煤炭、木柴能源。进入21世纪,能源结构程向多元化发展,伴随着全球化的 “ 绿色燃料 ” 革命,人类正在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燃料,并尽量追求环保理念。(作者系禹州市医保中心原副主任)作者:苏建民【原标题:钧瓷常见的烧制】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禹州市情网 2012-08-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