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传统文艺 >> 商丘曲艺 >> 浏览商丘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渔鼓道情

2016/5/18 15:45:40 点击数: 【字体:

 
渔鼓道情

    渔鼓道情,称道情,也叫渔鼓。此曲种何时何地传入商丘地区,未发现有文字记载,据老艺人回忆,清同治、光绪年间,商丘地区已有此曲种流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661页载:此曲种渊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因此也叫“渔鼓”。元杂剧《岳阳楼》、《竹叶舟》等剧中均穿插演唱。明清以来流传甚广,并有以七言为主的唱词体制,题材也有所扩大。流行在各地的道情、渔鼓等均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台,或吸收戏曲、曲艺的唱调,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唱词大多以七言为主,音乐上为主曲体;少数曲牌,唱词为长短句。伴奏乐器陈渔鼓、简板外,有的还增添弦乐和打击乐。多数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由以上记述知,道情是个历史悠久的曲种。据虞城县坠琴伴奏老艺人席成华说:“道情曲种是从寺院里传出来的。过去听老艺人讲,有圣佛调、传莲调和道灵调三种。我曾经学过,现在还能伴奏。”
 
    永城老艺人座谈会提供:早在清代中叶,永城就有道情活动,演唱者多为生计而沿门乞讨。柘城老艺人张学连、马忠臣、刘宗华、张宪亭座谈时,回忆其师父、师爷曾说过:“清同治年间(1871左右),渔鼓道情已在柘城境内流行,到光绪年间遍及全县城乡。光绪十二年(1886年)何堂村的王孝忠就已演唱道情了。其师是兰考人魏永和。”王孝忠的徒孙阎怀敬、张学连讲:“那时(指1910前后)师爷留着大辫子,穿大衫子,推善小车子,带着大棚,领着徒弟到会上卖艺。”与王孝忠同时期的道情艺人还有贾国印、罗器、冯继顺、王广才等。虞城老艺人张治清说“我师父胡明善(清同治三年即1864年生)从十几岁就开始唱道情。”胡明善的弟子范景昌、张治坤、张治清以及程明伦、王河云、梅春田、梅春才等开始都是说唱道情的。民权李明贵(1879年生)曾去开封演出道情。据开封市著名老艺人纪万春讲:“我来开封时,听同行们说,李明贵在相国寺颇有名气。”李明贵唱道情时,左腋下夹一竹简,筒的一头是蟒皮或鱼皮,右手拍筒,左手打简板,走动着唱。
   
    清末民国初,渔鼓道情在商丘地区经历了一 次大的变革。这就是向渔鼓坠的转化。据永城1914年出生的老艺人乔德侠讲,她父亲乔茂先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就在县西龙岗一带演唱渔鼓坠。虞城县的道情艺人胡明善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前后改唱渔鼓坠。1904年出生的虞城道情老艺人邢湘云说:“我十几岁时听了鹿邑刘老亭的坠子书后,才改唱渔鼓坠的。”李明贵在开封相国寺唱道情时,看到坠子极受欢迎,便于1910年前后,改唱渔鼓坠。柘城的渔鼓艺人王孝忠、王广才也是1910年前后改唱渔鼓坠的。商丘县清光绪年间人郑力山也是先唱渔鼓,后改为渔鼓坠的。全地区的道情艺人纷纷效法改唱渔鼓坠。这种演唱形式,由一个人演唱,以简板掌握节奏,渔鼓在唱的间歇时敲打,另有人拉坠琴伴奏。
   
    渔鼓坠逐渐向河南坠子演化,道情艺人愈来愈少。到八十年代,所剩无几,只有永城条河乡的三位艺人和夏邑县的赵平还在坚持演唱道情。
   
    道情原为联曲体,后来逐渐增加了板腔体的成分。所唱曲牌有[鹧鸪天]、[西江月]、[耍孩儿]、[山坡羊]、[靠山红]、[开腔]等。由一人演出。左手拿简板,右手拍腋下的渔鼓,有说有唱,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开板时,一般为五鼓二板;开腔后,拍三鼓;拖腔时,拍的次数根据唱腔长短而定,称为“长套板”。主要曲(书)目有《韩湘子讨封》、《朱买臣休妻》、《贤良女劝夫》、《陈三两爬堂》、《回龙传》、《八美图》、《大红袍》、《包公案》、《天宝图》、《地宝图》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山东快书上一条:相声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