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传统文艺 >> 商丘曲艺 >> 浏览商丘
精彩推荐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热点排行

评书

2016/5/18 10:22:16 点击数: 【字体:

 
评书

    评书,传入曲种。又叫评词。一人表演,只说不唱,表演时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引人注意,另用一折扇或一根小木棍辅助表演。据1988年普查统计,全地区共有评书艺人39人。他们大多活动于城镇书场,在农村经常演出的几乎没有。
   
    评书传人商丘的时间尚无史料可证,只有艺人和评书爱好者提供的一些口碑情况。据商丘县老艺人和曲艺老听众传说,明末清初的著名说书家柳敬亭,人称柳大麻子(1587年——约1670年),曾来商丘(当时的归德府)看望侯方域及其夫人、秦淮名妓李香君,在商丘说过书,极受欢迎,并留传下来一些轶闻故事。当时,归德城里有名的八大家沈、宋、侯、叶、余、刘、高、杨,都爱听书,还把艺人请到家里演唱。他们都有家班,既演戏剧,又唱小曲。另据永城县86岁的张景志,83岁的张宇瑞回忆:清光绪五年(1879年),永城县城内就有本县落魄文人说评书。永城评书艺人郭自谦(1874-1933) 16岁时,拜一位姓张的拔贡的父亲(大鼓艺人)为师,学艺三年后行艺说评书,他口齿流利,语言形象,特别是他说的《济公传》使听众倾服,被称为“活济公”。虞城县的老艺人回忆:1922年,商丘县的评书艺人崔景州(绰号老拔贡)在县城(今利民镇)老衙门附近的书场说了一年多书,听众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商丘县还有两位较有名望的评书艺人,高纪思熟读《三国》,有时说的竟和书上一字不差;王秋也有“活济公”之称。
   
    评书艺人最多、水平较高的当数五十年代初期的商丘县和商丘市。主要艺人有朱子英、宋克真、尤志林、马现瑞等。当时,在商丘市的听众中,流传着“三英加一鲍,王长友跟着瞎胡闹”的说法。三英指的是河南省的三位著名评书艺人朱子英、赵中英、吴志英,一鲍指的是相声艺人亳县的鲍志安。朱子英师承毫县评书艺人洪天觉。他台风端正,嗓音洪亮,口齿清楚,用商丘的土语方言和口音,乡土气息浓郁,名噪一时,宋克真也是洪天觉的徒弟,他善于刻画人物,语言生动形象,表演分寸恰到好处。尤志林善说《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大书,他说书时很少坐着,手掂小木棍做道具,表演维妙维肖。马现瑞人称马瞎子,其实并不瞎,他善说《济公传》、《八宗剑侠》等,表演时浑身用劲,摇头晃脑,唯有眼睛瞪不大,故有马瞎子之称。王长友为另有特色的评书艺人,多以《聊斋》中的小段铺衍成篇,’间插许多骚故事,加上《笑林广记》及其他的骚笑话,所以荤口居多,虽谢绝妇女入场,但其叫座率却较高。因其所说内容多为男女关系之事,故有“王长友跟着瞎胡闹”之说。他们都为商丘地区评书的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朱子英还培养了许多徒弟。
 
    六十年代的彭思涛、谢善修也颇具特色。彭原为中学教师,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之后,开始以说书谋生,不久即在豫南桐柏一带有了名气,被称为彭大胡子。他又把自己的一双女儿培养为坠子演员,两个女儿进步甚快,声望日高,至今仍在广大农村演出。他能说会编,自撰的大书《剑踪侠影》、《紫燕双飞》等广为流传。谢善修会的戏多书多,曾做过戏剧导演和演员,说表都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八十年代仍在从事评书事业的较有水平者有朱子英的徒弟胡晓亭、潘化民和马立帮、陈体发、程远波、王安民、孙智广以及宋克真的族孙宋崇山等。
 
    评书的演说形式和基本的表演程式,在商丘地区并无大的发展和变化。本地区的评书艺人几乎全部是用豫东口音说的,虽非普通话,但商丘口音属于北方语系,只有个别字与普通话的发音不同。所以听起来既有豫东的乡土味,而使本地人感到亲切,又可活动于较大的地域范围。
 
    评书的传统书甚多,主要有《济公传》、《封神演义》、《临潼斗宝》、《孙庞斗智》、《三侠剑》、《雍正剑侠图》、《青衣女侠》、《南宋英烈》、《大快人心》、《铁狮仇》、《朗清八义》、《三国》、《西游记》等。主要现代曲(书)目有《烈火金刚》、《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小女婿》、《血海深仇》、《小寡妇改嫁》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虞城花鼓上一条:河南坠子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