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村类型的陶器
秦王寨类型 或另称大河村类型。因发现于河南荥阳秦王寨遗址而得名,而以郑州大河村遗址的内涵为最丰富。它也是继庙底沟类型发展而来的一个地方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黄河以南,东起郑州,西迄洛阳,南达汝河河谷平原及丘陵地带。重点遗址还有洛阳王湾、临汝大张、荥阳青台和点军台、镇平赵湾等。陶器器类以鼎、豆、碗、罐为最普遍。代表性器形有折腹盆、□口钵、大口斜腹平底碗、折腹镂孔豆、□叭口长颈壶、大口凹腰尖底瓶、折肩罐、侈唇鼓腹罐、罐形鼎、盆形鼎等。纹饰有堆纹、方格纹、篮纹、镂孔、彩纹等。彩陶上多施红、紫、灰、黑几色配合的复彩,并常用白衣作衬地,有网状、宽带、平行线、波浪、锯齿、兰草、六角星形、弧线三角、□、∽等纹样,总的风格是简单而粗放。
秦王寨类型的陶器
后冈类型 以安阳后冈遗址下层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经发掘的遗址还有河北磁县界段营和下潘汪、正定南阳庄等。典型陶器有“红顶”碗、敛口圜底或平底钵、圆腹罐形柱足鼎、长颈壶、小口肩耳壶、敛口小平底罐、圜底缸、灶等。纹饰与半坡类型略同。彩陶花纹较简单,多红彩,也有黑彩,有宽带纹、曲折线和横竖平行线组成的带纹、平行斜线组成的正倒相间三角形纹、菱形网纹等。
后冈类型的陶器
大司空村类型 因安阳大司空村遗址而得名。分布范围与后冈类型同,集中在豫北洹河沿岸和冀南漳河流域。典型遗址还有河南安阳大寒南岗,河北磁县界段营和下潘汪、邯郸百家村等。陶器以灰陶为主,红陶降至次要地位。代表性器形有直口圆唇折腹盆、敞口浅腹盆、斜腹或折腹钵、弧腹碗、圆腹罐等。纹饰有篮纹、细绳纹、划纹、方格纹、戳印纹和彩纹等。彩陶风格和纹样较为特殊,在暗褐色地上施黑、红二彩,花纹元素是弧线三角、曲线、波浪等,构成带状图案,其间并缀以叶纹、S纹、同心圆纹、睫毛纹等。
大司空村类型的陶器
下王岗类型 以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早一、早二期遗存为代表。分布于江汉流域北部及唐河、白河流域一带,是仰韶文化早期阶段最南的一个类型。早一期陶器以红陶和棕色陶为主,器类以罐形锥足鼎、钵、罐、盆为最多,有的钵、碗、盆、壶和尖底瓶,与半坡类型的近似。彩陶为红地红彩或橙黄色彩,有的纹样也与半坡类型的三角纹相似。早二期陶器有甑、鼎、钵、碗、豆、杯、尖底瓶等,器盖和器座加多。彩陶多红地黑花或灰衣红彩,有条带纹、三角纹、斜十字纹、叶纹、涡纹和方格纹。下王岗早一、早二期文化跨越时期较长,其性质尚待深入探讨。
聚落布局和房屋建筑
在经过大面积揭露的遗址中,以半坡、 北首岭和姜寨3处半坡类型聚落的布局最为清楚。半坡遗址约5万平方米。聚落呈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心,约3万平方米,外围是宽6~8米、深5~6米的大壕沟,沟外北边是墓葬区,东边是制陶的窑场。居住区大体可分南、北两片,以小沟为界,中间有道路相通。已发掘的北片,共揭露出40多座房子,其中靠南有一座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大房子。北部的几十座中、小型房子,大体面向大房子而略呈半月形分布,周围还有成群的窖穴和儿童瓮棺葬。
姜寨遗址经过全面揭露,聚落布局最为完整。在居住区内发现同一时期的房子100多座,分为5个居住群落,都环绕着一个面积较大的中心广场。每个群落前面有一座大房子,其附近围以10多座或20多座中、小型房子,还有许多窖穴和儿童瓮棺葬。房屋的门向都对着广场。居住区外面围绕小的沟道,两沟道交接处有平直的通道。沟外的东、东北和东南三面是3个公共墓地。
半坡村落遗址一角
仰韶文化的房子,已发掘出大约400座左右。有圆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圆形或方形地面式,晚期还出现了方形地面连间式。而始终以半地穴式房子最为流行。
半坡、史家类型的房屋,集中见于半坡、姜寨、北首岭、大地湾等处,主要是圆形或方形半地穴式的。其特点是,房基凹入地下数十厘米,坑壁即为墙壁,设台阶或斜坡门道以通往户外。面积一般为16~20平方米,个别的方形半地穴房子的复原面积可达 160平方米左右。屋内正对门向的中心设一火塘(灶坑),有些灶坑内嵌有保存火种的砂陶罐。有的在门内两侧筑有低矮的小墙,有的在门道与居室之间有浅方坑形的门坎。屋内居住面和壁面,都涂抹草泥土并修整得光滑平整,部分经过烘烤,十分坚硬。圆形房屋周壁墙中有密集的壁柱,室内中间有2~6根主柱以支撑屋顶,复原起来似现在的蒙古包形式。方形房子结构与圆形房子大体相同,也在坑壁和室内挖有柱洞,复原起来呈四角攒尖的方锥体。
庙底沟类型的房子,只在王湾、庙底沟等遗址发现10多座,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式的方形建筑。出现用挖槽法筑墙,并用红烧土块和砾石铺垫。居住面涂抹草泥土,晚期使用石灰抹墙。有的房子柱洞底还垫有砾石柱础。建造技术比半坡类型有所进步。
秦王寨类型的房子,主要在大河村、赵湾等遗址发现20多座。有方形半地穴式、地面式单间房子和方形、长方形地面式连间房子,尤以后一种建筑形式最富代表性,营造技术也较进步。连间房子有2间、3间或4间相连的。例如大河村1~4号连间房子,由4个长方形房间紧连在一起,朝南或朝北各开门户,面积大的20平方米,小的2平方米。建墙时先立木柱于基槽中,木柱间用芦苇编结,以藤条捆扎,再抹上草筋泥。除最小的一间似非住房外,较大的3间都设1~3个灶台以供炊□。
综上所述,仰韶文化的住房,在2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房基由半地穴到地面式,平面形状由圆形到方形再到长方形,结构由单间、双间到多间,立柱筑墙由插柱到以础垫柱,由平地起墙到挖槽筑墙,建筑技术呈现不断进步的趋势。
社会经济和工艺技术 仰韶文化的居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过着定居生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饲养家畜,兼营采集、狩猎、捕鱼,还进行多种手工业的生产活动。
原始农业和饲养业 仰韶文化继承“前仰韶”新石器文化,仍以种植粟类为主。粟的遗存在各重要遗址经常发现,如半坡37号房子的罐、瓮中,38号房子的小窖穴里,就有粟壳遗存,115号窖穴中的粟壳堆积达数斗之多。在北首岭、泉护村、下孟村、王湾等遗址,也都发现了粟壳。在姜寨则有另一种耐旱农作物黍。分布靠南的遗址如下王岗,还发现有稻谷痕迹。此外在洛阳孙旗屯、郑州林山砦、淅川下集等遗址,也都发现有粮食遗迹。这说明仰韶文化的谷物不止粟一种。当时还种植蔬菜,半坡38号房子的一个小罐中,装满了已经炭化的白菜或芥菜之类的菜籽。
仰韶文化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可能采用刀耕火种、土地轮休的耕作方法,生产水平较低。早期可能有尖木棒一类木质工具,用以开垦和翻地的有斧、锄、铲等石器。石斧多数厚重,横断面呈椭圆形,适于砍伐林木以开辟耕地。收割用两侧有缺口的长方形石刀和陶刀。加工粮食使用石磨盘、石磨棒和杵石等。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庙底沟和秦王寨类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