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一个特殊的机缘使得这座城市在黄河边拔地而起。
三门峡地处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交界处,东面临近古都洛阳,西面二百公里处就是古城长安。
三门峡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古关口,叫函谷关,几千年前这里经常成为古中国的战场,和平时期则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函谷关周围也就成为悠久历史的积存地。
1955年,三门峡忽然声名鹊起。这一年,国务院决定在三门峡修建一座重要的防洪、发电、灌溉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库。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了不至于损失文物古迹,从1955年10月开始,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组成了四十多人的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分成十个组,在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进行考古调查。
1956年冬天,考古队在三门峡上村岭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群。在出土文物的铭文上,人们多次发现一个字:“虢”。
根据史书记载,在西周初年,周文王曾把都城附近的两块土地分封给两个弟弟,一个称东虢,一个称西虢,东虢国后来在历史的征战中逐渐消失,史书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
西周末年幽王时期,西虢国的国君虢石父在周王朝内担任卿士,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总揽朝廷大权。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就在这之前,西虢国的虢石父利用权势灭掉了三门峡一带的焦国,逐渐将统治中心迁往这里,人们通常把这个王国称为虢国。公元前655年,虢国被强大的晋国灭亡。关于虢国的灭亡,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故事。
当年晋国就在虢国的北面,但两国之间还隔着一个小诸侯国叫虞国,晋国大臣设下妙计,贿赂虞国,请求借道虞国讨伐虢国。虞国答应了。
威武的晋军突然出现在虢国的土地上,轻松地消灭了虢国的军队,然后,又顺便在凯旋回师时把虞国也征服了。后人把这段故事叫做“假虞灭虢,唇亡齿寒”。
如果历史的记载确切,那么虢国在三门峡一带统治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应当会在这片土地上遗留下无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