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而被命名。为了解仰韶文化,探寻史前中国文明历史,2013年7月1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河南三门峡频道等媒体记者对仰韶文化博物馆进行了再探访。回顾92年前仰韶文化发现过程,了解发掘经历,探究仰韶文化发展历程。
据介绍: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据渑池县城北越9公里处,是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等人,于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采集矿石标本时共同首次发掘的,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并按照考古学“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的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宣布了“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揭开了中国新石器考古事业第一页,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新篇章。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文化博物馆就位于著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三门峡市渑池县,是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政府批准,在仰韶村遗址保护区兴建的一个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该馆总投资5000余万元,总占地43亩,建筑面积近4700平方米。2009年1月动工,2011年10月28日完工。该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肇业先生领衔设计,设计师从“师法自然”这一原则出发,通过抽象的几何造型、斜面、斜线元素的运用,体现出古文明的自然属性和历史沧海桑田、山川巨变的厚重与庄严。仰韶文化博物馆依自然地势而筑,使不同标高的空间自然融为一体。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设三个专题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出仰韶村遗址三次发掘的主要成果,第二展厅主要展出安特生在仰韶村和中国其它地方的主要考古活动,第三展厅主要展出中原地区各个仰韶文化典型遗址出土的226件代表性文物。
仰韶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审美、认知四大功能,确定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英雄主义以及民风、民俗教育的基地;另一方面将立足长远,起到大型的文化研究中心乃至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为学术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对于研究中国史前文化,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义。(河南店台新闻广播记者崔军廷 崔军廷巩卫东)【原标题:走进河南仰韶文化博物馆 探访七千年前文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