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走进南阳 >> 印象南阳 >> 浏览南阳

“南水北调河南考古发现”之五 渠道内惊现鄂国遗踪

2014/10/22 11:02:22 点击数: 【字体:


“南水北调河南考古发现”之五 渠道内惊现鄂国遗踪

南水北调干渠夏饷铺段。鄂国贵族墓地,就是在这段渠道中发现的

“南水北调河南考古发现”之五 渠道内惊现鄂国遗踪

夏饷铺鄂国墓地出土的漆器残片

“南水北调河南考古发现”之五 渠道内惊现鄂国遗踪

夏饷铺1号墓出土的铜方壶盖,造型精美,铭文清晰,书法舒展大气。铭文显示这是件养国器物,养国在桐柏,是个小国,历史上影响不大,但却能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令人刮目相看。而鄂侯夫人墓中,出土了养国青铜器,个中原因暂时难以索解

“南水北调河南考古发现”之五 渠道内惊现鄂国遗踪

南阳文物考古所研究室主任王伟为记者介绍夏饷铺鄂国贵族墓出土器物

  策划文体新闻中心执行首席记者姚伟实习生陈京文图学术顾问张志清研究员

  鄂国是突然出现的,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两千多年前的鄂国讯息突然呈现在南水北调渠道内,让人惊愕不已、错愕不定。

  北上的渠道过南阳市区后折而向东,在丰山古柏处穿越白河,行经夏饷铺村北,在这里与古老的鄂国不期而遇,至少四代鄂侯—生活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四代鄂侯的墓葬,出现在渠道内。南阳的商周古国众多,但国君墓却是第一次发现,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鄂,甲骨文、金文写做“噩”,古代与“咢”、“愕”、“谔”通用。有人考证,“咢”指“大口”、“大嘴巴”,加言字边表示“大声辩解”,引申为直言不讳,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或许是巧合,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第一位鄂侯,的确以直言不讳闻名,面对残暴的殷纣王,他也敢仗义执言。

  据《史记》记载,鄂侯与九侯、西伯(即后来的周文王)同为商末三公。纣王无故残杀九侯,鄂侯“争之瞗,辩之疾”,就是眼珠不转地盯着纣王,跟他激烈争辩,结果惹怒纣王,被纣王残杀。西伯听说此事,“窃叹”,就这一声叹息,竟然也被人告到纣王那儿,西伯因此被囚禁在羑里城。幸亏他的手下“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他才得以逃脱牢笼。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西伯隐忍积蓄力量,后来他的儿子周武王灭了殷商;鄂侯刚猛被杀,鄂国也因此被迫南迁。

  甲骨文、金文关于鄂国的讯息不少,但这个古国到底南迁到哪儿,却长期成为历史悬案。据1942年出土的西周禹鼎,西周中晚期时,鄂侯驭方策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叛,结果被周厉王打败,鄂国也被灭掉。而夏饷铺的发现表明,直到西周晚期和春秋前期,鄂国依然存在,这不能不引起学术界浓厚的兴趣。

  全标段停工为考古

  2012年4月15日,南水北调工程文物巡护员范学强像往常一样,沿渠道步行巡查,走到夏饷铺段,他意外发现挖掘机翻出的泥土中有青膏泥和木板。

  范学强是个细心负责的人,他立即走下渠道查看,果然是青膏泥!这是一种非常细腻的泥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以及钙、镁、钠、钾等氧化物,黏性大,分子紧密,有很强的防腐效果,古墓中常用来保护棺椁。

  意识到不同寻常,范学强当即打电话汇报。南阳市文物考古所研究室主任王伟等人闻讯赶来,在高高的土堆上发现木漆皮痕迹,感觉很重要,但当时天色已晚,没法认定。第二天他们一大早赶去,认定为早期古墓,已遭严重破坏,他们让工程队暂停施工,一面向当地派出所报案,一面向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汇报。省局当即指示先保护起来,然后安排抢救性发掘。

  经协调,4月17日整个标段停工为考古工作让路,南阳考古所进入现场正式开始发掘。

  已遭破坏的墓被定名为1号墓,清理时发现很多青铜器残片,令人痛惜不已。尽管如此,发掘还是渐渐引起考古队员们的浓厚兴趣。这是一个竖穴土坑墓,距地表10余米深,有大型木质棺椁,椁外有大量的青膏泥,厚约1米,十分罕见。从墓内填土和挖出的土堆上清理、拣选出一批青铜器、玉器、漆木器,很精美,但破坏严重,有的青铜器仅剩残片。整理后,考古队发现有7件青铜鼎形制一样,纹饰相同,应为一套列鼎。按照规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墓主人应是诸侯级别!如此规格的墓葬,南阳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发现!

  在7件列鼎中,6件有“鄂侯夫人”铭文,墓主人身份基本可以认定,她来自在历史迷雾中时隐时现的鄂国。

  既然有“鄂侯夫人”,那么鄂侯墓在哪儿?考古队在1号墓周围渠道内勘探,又发现古墓葬19座,陪葬坑1座。这20座墓葬,在渠道内分为南、中、北三排,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为南北向。

  随后的发掘表明,5号墓和6号墓、19号墓与20号墓、7号墓与16号墓,均相距一两米,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出土的青铜器也分别有“鄂侯”、“鄂姜”铭文。由此考古人员认定,夏饷铺鄂国贵族墓地至少葬有四代鄂侯。因渠堤已修好,加上渠堤外有便道和砂石料场,无法勘探,仅在料场外进行勘探,确定还有30多座古墓葬。

  在已发掘的20座墓葬中,5、6号墓时代最早,推断为西周晚期晚段。而《禹鼎》铭文,鄂国已于西周中晚期被灭掉,周厉王甚至下了灭族令:“勿遗寿幼”!

  周厉王为何如此痛恨鄂国?又为什么西周晚期乃至春秋初期仍有鄂国存在呢?

  鄂侯叛周声势浩大

  周厉王时的鄂侯叫驭方,以前有两件出土青铜器与他有关,分别是鄂侯驭方鼎、禹鼎。但奇怪的是,前者表明驭方与周厉王关系颇亲密,后者则表明这俩人反目成仇。

  鄂侯驭方鼎的铭文说,周厉王率军征伐南淮夷,班师途中,鄂侯驭方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又陪同周厉王行射礼。而周厉王显然也很重视鄂侯,亲自赏赐给他玉、马、矢。驭方以此为荣,特意做了这件宝鼎,让“子孙永宝用”。

  禹鼎是一个叫井叔禹的人为记伐鄂之功铸的鼎。其铭文说,鄂侯驭方发动的反叛战争声势浩大,他率领南淮夷和东夷,从东、南两个方向进攻周王,一度取胜,抵达“厉内”,令周王室一片恐慌,惊叹“呜呼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国”。

  周厉王在位37年,鄂侯驭方鼎、禹鼎铸造的时间应相距不很久,这期间,一定发生了重大变故。但到底是什么变故,如今已无从索解。

  当时周厉王动用最精锐的西六师、殷八师,下令“扑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尽管如此,周军并不能获胜,双方陷入僵持,于是又派这位井叔禹率兵车百乘前去助战,经过激烈战斗,打败鄂国,并俘获驭方,然后铸宝鼎以记战功。

  鄂国从此不再见诸史册,也没有青铜器出土。学者们依据禹鼎认为,鄂国就此灭亡,其贵族也被斩尽杀绝。直到夏饷铺鄂国贵族墓地被发现,学者们才知道“勿遗寿幼”的屠杀令并没有完全执行。也许发生了什么曲折动人的故事,让暴虐的周厉王收回了成命。


  平定鄂国叛乱后,为了替代其屏藩南疆的作用,厉王将其舅舅的申国改封在南阳。研究者认为,从夏饷铺墓地看,厉王没对鄂国赶尽杀绝,却也把其迁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站在南水北调水渠边,指着不远处的夏饷铺村,主持发掘的王伟主任说:“鄂国都城很可能就在这个村庄下面。”

  汉代曾在南阳北边设西鄂县,大科学家张衡就是“南阳西鄂人”,大约当时对鄂国的历史尚存记忆。

  历史上还有东鄂,大约有一支鄂国人东迁此地,隋朝因此设鄂州,其州治武昌后来成为湖北省会,因此鄂成为湖北简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10-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