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走进南阳 >> 印象南阳 >> 浏览南阳

“仵氏家族暨镇平玉雕篇”系列之二:自“贩玉料”起航

2013/10/15 15:32:13 点击数: 【字体:

“仵氏家族暨镇平玉雕篇”系列之二:自“贩玉料”起航   

仵应汶创作的《岫玉双层转动花薰》,现珍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翻拍资料图片

    “传承与创新·仵氏家族暨镇平玉雕篇”系列之二

    □首席记者于茂世文图

    引子

    镇平不产片玉。

    镇平无中生有,缘何成了中国玉石玉雕交易中心?

    1993年,镇平县举办中国镇平首届国际玉雕节。

    为办得隆重,镇平热情邀请岫玉产地——辽宁方面的领导、专家共襄盛举。

    岫玉又名岫岩玉,因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看过镇平县石佛寺玉雕市场,辽宁方面大为震惊:市场人声鼎沸、玉声嘈切,岫玉玉石、玉雕,竟在半数以上。

    目睹此景,他们不是得意,而是悲愤。

    悲愤自家的钱,让镇平人给赚走了!

    由是,岫岩县乃至辽宁方面做出了一个让镇平人目瞪口呆的决定——

    封锁岫玉外流,自家兴办玉雕市场,发展玉雕产业。

    自此,玉都、荷花玉市场、东北玉器交易中心、玉雕精品园、万润玉雕园、哈达玉器岫岩玉一条街六大玉器市场相继在岫岩县诞生。

    举办玉雕节,诚邀天下客,镇平方面企望加强交流,不料遭遇了“封锁”。

    好心“办节”,结果“坏菜”。

    由是,镇平玉雕被逼到了是生是死的悬崖……

    【激起天下“岫玉潮”】

    20年前,辽宁岫玉缘何在河南镇平占据半壁江山?

    这还得从仵氏家族在镇平石佛寺的百年家族琢玉史说起。

    镇平玉雕与南阳独玉渊源有自,但早在1949年前,独玉已经枯竭。

    “独玉产自独山,独山方圆不过5公里。从前在山的表面找玉料,都是捡来的。开山找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仵应汶说,“在那么小的范围内,一捡就是几千年,早就给捡光了。”

    独玉很像河里的石头,不好辨认。

    据说和氏璧就是独玉。因为和氏璧,卞和被砍掉了双脚。识独玉之难,由是可窥其一斑。

    好的玉石与不好的风化石毕竟不同。独玉风化层坚实、细腻,比重大、沉。卞和深谙此理,后人慢慢晓得。

    独玉枯竭,镇平玉工会到哪儿寻找新的玉石?

    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独玉、辽宁岫岩岫玉、湖北郧县绿松石(一说河南新密密玉)是中国四大名玉。那时,密玉早已迷失,不知产自何处;至于绿松石,尽管也曾名列四大名玉之中,但其石性,总归还是胜于玉性的。

    镇平寻找新的玉料,舍辽宁岫玉,还能是谁?

    何况,岫玉看上去颇似和田玉。

    “父亲仵喜全晚年脚裂、干燥、脱皮,老人家总说,这是他到辽宁岫岩捡玉时落下的病根。”仵应汶说。

     镇平到岫岩,3000多里;一个来回,将近7000里。

    “去的时候,穿一双新鞋,带一双新鞋。一个来回,步行几个月,早磨透了。冬天农闲了,才去。辽东半岛的冬天,比咱这儿冷得多,雪也更大更多。都是自家做的布鞋,下雨、下雪了,都不能穿。一穿,走上一小段路,就报废了。只能光脚。”仵应汶说,“去辽宁,也不是去买,都是自己到山上捡。捡上七八十斤玉石,用扁担挑回来。3000多里,冰天雪地,风餐露宿。个中艰辛,不是今天的你我能够想象出来的。”

    万里挑原石,难;雕起来,也难。

    七八十斤原石一经开,至少有二三十斤,真的就是石头!

    石头不会疯狂,人倒真的会疯掉。

    现在做玉,工具先进,七分设计,三分制作;过去做玉,三分设计,七分制作。

    说“雕玉”,现在真的是拿现代化工具雕刻出来的。

    说过去是“雕玉”,不对,至少不准确。

    “准确地说,过去是‘琢玉’,像啄木鸟一样去琢,像磨刀一样去磨。‘琢磨’,就是慢慢来。”仵应汶说,“连琢玉的‘家伙’,都得自己做。没有电,全靠手工,脚踏板什么的,去‘琢磨’。我1972年开始做玉,用传统工具做了两年,才有了电动工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农闲时,背着大锅,到五朵山下的河道里,淘洗从山上冲下来的红颜色砂石。淘呀洗呀,洗呀淘呀,一遍一遍。砂子越硬,比重越大。最后沉下来的,才能琢玉。”仵应汶说,“我爷爷仵振有,白天拉牛耕地,晚上在煤油灯下琢玉,做花牌(镂空牌子)、烟嘴、帽花、簪子,尤其擅长做花牌。人家都是一手拿一块牌子琢,我爷爷却能一手拿10块牌子去琢。琢下来,十块牌子,一模一样。我家的牌子,远近闻名;包装好了,批发给客人,人家都不打开看一眼。用现在的话说,那是‘免检产品’。我父亲仵喜全1956年到了南阳玉器厂,是厂里招收的第一批技术工人。在厂里,父亲主要做抛光,技术水平最高。通过抛光,父亲能将半成品的缺陷统统完善。比如,云纹卷头,卷过了,没力量;卷得不够,就憋屈。总之,父亲通过抛光,有缺陷的半成品也能成为精品。”

    1978年,年仅24岁的仵应汶设计、创作出玲珑的《岫玉双层转动花薰》,至今珍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这与他的天分有关,也与仵氏家族在岫玉雕刻上的百年积累紧密相连。

    令人惊讶的是,《岫玉双层转动花薰》是用易拉罐、砂子琢磨出来的。

    “工具没有现成的,都是自己制造。做这个花薰时,我买了个易拉罐。把易拉罐的铁皮拉直,经过简单加工,就成了琢玉工具。”仵应汶说,“这个工具,我先后做了230个,熟练到把卷曲易拉罐的皮放在铁板上,只敲三下,就平展展的。”

    说到当下玉雕低俗是不是现代工具惹的祸,仵应汶说:“你用手抠出来,可以;你用金刚钻钻出来,也可以。好的工具,在合适的人手里,有助于雕出好的作品,在不合适的人手里,只能更快地毁灭材料。”

    山,轰隆隆地炸开了;玉,吱吱吱地毁灭了。

    欲速则不达。

    为子孙计,炸山、雕玉的人,也该放慢一下自家的赚钱的脚步了。

    【领跑神州“翡翠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辽宁方面“封锁”岫玉,镇平人却是“活的”。

    部分镇平玉商与匠人前往岫岩县,倒也成就了人家“招商引资”、发展岫玉的产业梦。

    “岫玉事件”成全了岫岩,更成全了镇平。

    这是镇平人第一波“成建制”地告别故乡,远走异乡“出卖”手艺、经营玉石玉器潮。

    走出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第三步……

    而今,镇平人已经遍布全国,雕玉、经营玉石玉器者,有40万人之众。全国70%以上的玉石雕刻与玉料玉雕经营,掌控在镇平人的手里!

    从把玉料购回镇平加工,到镇平人“走出去”,无疑是一种蝶变。

    这一切,都自“贩料子(玉料)”开始。

    “新鲜石过来得早,自然也多。”玉雕老艺人韩春林说,“新中国刚成立时,石佛寺有个叫李来庆的,是有名的‘料贩子’。那时,也用马车去辽宁拉玉料。”

    “新鲜石”也叫“辛酸石”,说的正是岫玉。

    “辛酸”说的是“贩玉料的艰难。

    独玉那时也不说独玉,都管它叫“蛤蟆眼”。

    “不像现在,(独玉)都是开山开出来的,五彩缤纷。那时在表面捡的,都是黑、白两色混杂的料子,看上去很像蛤蟆的眼睛。”韩先生说,“‘蛤蟆眼’,也就能做个手镯什么的。‘新鲜石’,漂亮,做烟嘴、帽花、牌子什么的,都好看。”

    在镇平,“新鲜石”之“新”,自是相对于独玉之“老”。

    除却辽宁“新”的岫玉,镇平人在上世纪80年代又盯上了缅甸的翡翠。

    王保六曾经担任镇平县石佛寺玉器厂供销科长,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远赴云南瑞丽、腾冲采购翡翠。

    “在全国,翡翠,我们买的最早。后来,北京人、上海人跟着去了。几年过去,到了1986年,美国、法国到厂里分别定了300万美元、200万美元的货,到云南‘跑翡翠’,也就跑得更厉害了。”王先生说,“从昆明到瑞丽,坐班车要坐三天三夜。验过货买了,交给海关,由商号发到镇平。买的多了,有时也租车。”

    缘何想起购买翡翠?

    “那时都是国家调拨。南阳玉器厂、镇平玉器厂,每年调拨给30吨料;石佛寺玉器厂是镇办企业,每年只给20吨。都是岫玉、独玉,和田玉很少。翡翠是人家缅甸的,调拨的料,没有翡翠。”王先生说,“厂里人多,1983年就有300多人。20吨料根本不够雕,只好钻空子,去买翡翠。”

    “之后,全国各地城里的玉器厂,因为国家不再调拨,就开始贷款,然后是还不起贷款,纷纷倒闭。”王先生说,“我们不贷款,得益于亦工亦农。老工人、技术最高的,每月13.5元;刚进厂的,每月只有7元。我们的开支,比城里的低。就这,都还争着进厂、争着要活干。都还种地,雕玉就是个副业。有手艺,不是多挣上那么一点儿‘外快’嘛!”

    1986年后,石佛寺玉器厂开始“承包”。工人都加班加点地干,最高每月能拿到1300多元,最少也拿500多元。而厂长,每月700元;副厂长,每月320~360元。

    1986年前,在石佛寺玉器厂雕玉,拿的钱堪称全国最少;1986年后,在石佛寺玉器厂雕玉,拿的钱堪称全国最多。

    利益当头照,石佛寺玉器厂“分崩离析”。

    几年下来,个体作坊、玉店林立在石佛寺镇。

    山头林立,其雕刻经营的,无非还是岫玉、翡翠、独玉。

    “封锁”岫玉,成全了翡翠,更从侧面成就了石佛寺镇玉业的调整与升级。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玉雕由以出口为国家赚外汇为主,转为依赖内销,满足内需。

    岫玉硬度不够,时间一长,就变形、变色、发污;放回水里浸泡,也会再现光彩。但无论是价位还是质量,它都不能与翡翠、和田玉并肩。

    “1989年翡翠走热,1995年达到高峰,镇平一度成为中国翡翠摆件的雕刻、交易中心。”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晓强先生说,“代表人物有姜富荣(经营翡翠),鲁明均、仵应汶(雕刻翡翠)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2-03-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